民法典是不是为见义勇为的英雄撑腰了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4-05-10 14:32:21 326 人看过

日常生活中,见义勇为的事件时有发生,但也有些人在见义勇为的过程中,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甚至救人不成反成了被告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八十一条,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典》关于见义勇为的有关规定,告诉人们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请伸出援手、放心地帮助他们,民法典会给见义勇为的人撑腰。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3日 19: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民法典】职场/校园性骚扰?勇敢说No,法律撑腰!
    一、职场/校园性骚扰?勇敢说No,法律撑腰!女性在职场中,可能会遇到被骚扰的情况,多数顾忌双方面子,或者害怕失去工作,会选择忍气吞声,而这样的现象往往会让别人更变本加厉。所以!当女性遇到此类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态度坚决,保留证据,面对职场性骚扰,要勇敢的大声说“不”!有关预防职场性骚扰问题,民法典也有了新的进展。最近通过的《民法典》,就对职场性骚扰行为进行了规定,女职工可以勇敢向职场性骚扰说NO了,有法律为其撑腰!二、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草案在总结既有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了性骚扰的认定标准,以及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防止和制止性骚扰的义务。草案针对性骚扰
    2023-12-19
    403人看过
  • 见义勇为与无因管理民法典中是一个特征吗?
    一、见义勇为与无因管理《民法典》中是一个特征吗?见义勇为与无因管理《民法典》中是一个特征;从法学理论上来说,见义勇为在我国法律中应属于无因管理的范畴;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损害而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行为。见义勇为是指不负有特定义务的自然人,为使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利益免受或少受损失,冒着较大的人身和财产危险而作出的行为。这两个概念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主要在于具体行为的危险程度不同。这两种行为都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这是这两个概念的共同特征。虽然无因管理可以包含见义勇为,但是将见义勇为仅仅等同于无因管理是不妥当的。见义勇为作为无因管理中的一个特殊情形,特殊在“勇”上,即情况的急迫性和相当的危险性。二、无因管理的内容有哪些?《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九条管理人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管理他人事务的,可以请求受益人偿还因管理事务而
    2023-06-19
    72人看过
  • 高铁见义勇为被判刑,如何认定见义勇为
    应这样认定见义勇为:个人不顾自身安危通过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等方式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为见义勇为。高铁见义勇为被判刑,如何认定见义勇为的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
    2022-07-03
    110人看过
  • 北京拟根据民法典为见义勇为增加免责条款
    一、北京拟根据民法典为见义勇为增加免责条款今年全国人大刚刚通过的民法典明确见义勇为免责的相关内容。民法典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市民政局还特别提醒,本市对京籍、非京籍见义勇为人员实行统一奖励标准。对京籍、非京籍人员的认定、奖励上一视同仁,非京籍人员的相关档案我们也会帮忙转到外地。也就是说,只要在北京范围内的见义勇为行为,都会大力表彰。二、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1、见义勇为的主体是非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自然人。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主体,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义务时,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2、见义勇为所保护的客体,是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公民为保护本人生命、财产安全而与
    2023-06-07
    365人看过
  • 见义勇为是辅警的职责吗?
    辅警可以见义勇为,但不是必须的义务。首先,见义勇为是不分时间的,也不分人群,和工作种类。只要有违法,或者紧急情形发生,见义勇为的行为就应该随之发生。同时,见义勇为必须符合以下几点:一,以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二,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三,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其次,任何人具有见义勇为行为,都应该予以表彰。辅警具有见义勇为情形,可以根据情况的不同给予其他奖励。广州提高见义勇为奖金将保安辅警纳入奖励范畴广州市不仅大幅度提高见义勇为的奖励标准,而且扩大奖励对象范围。广州市政府日前通过《广州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实施办法》,其中因见义勇为牺牲的奖励标准由之前的30万元提升到100万元,而保安员、辅警等负有约定义务的人员也被纳入见义勇为奖励范畴。新办法规定:广州市范围内的见义勇为人员经市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确认,视见义勇为不同情况和标准,由市人民政
    2023-07-11
    390人看过
  • 遇见义勇为法律是怎样的规定
    对于见义勇为的行为,我国《民法典》作出了如下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见义勇为法律特征有哪些见义勇为有以下几个法律特征:1、行为主体是自然人。一般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限制行为能力人在实施与其年龄和智力相适应的见义勇为时,也应成为见义勇为的行为主体;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见义勇为时是否成为行为主体,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依据我国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其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进行,否则其行为便无效。不能辨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因缺乏自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未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因有独立的的认识能力,可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如一九周岁的儿童救助了与其一起玩耍落入
    2023-08-13
    161人看过
  • 见义勇为?还是故意伤害?
    在市场里听见有人喊抓贼,麦某某等人闻声追上去,抓住一名男子拳打脚踢,致其倒地­脑损伤,最终不治身亡。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一审认定麦某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麦某某不服,他认为自己和被害人素不相识,属于见义勇为,目前已经向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案情经过]被打5个月后死亡悲剧发生在2013年9月19日早上6时许。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查明,当天早上,吴某将装了菜的三轮车停在西区沙朗市场附近,后来他看见一名年约60岁的男子触碰三轮车上的菜,遂大喊抓贼。随后,吴某以及他旁边的麦某某、潘某一起追赶这名男子,直至西区沙朗爱意商场附近,该男子被抓住。法院查明,麦某某、吴某接着对该男子拳打脚踢,造成他受伤,送医院后抢救无效,于今年2月7日死亡。经法医鉴定,被害人何某,因头部外伤致特重型­脑损伤,继发肺部感染、慢性消耗性恶液质、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013年9月29日、10月1
    2023-04-25
    151人看过
  • 见义勇为的定义与实践
    见义勇为的定义:是指公民在履行特定义务之外,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全,与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可以认定为见义勇为的: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见义勇为?还是故意伤害?核心内容:被告人麦某某与吴某、潘某认为何某企图偷菜。遂对其进行追赶并殴打,以致何某在五个月后身亡。虽三人辩称是见义勇为的捉贼行为,但法院最终认定三人构成故意伤害罪,分别判处刑罚。在市场里听见有人喊抓贼,麦某某等人闻声追上去,抓住一名男子拳打脚踢,致其倒地­脑损伤,最终不治身亡。中山市第一人民
    2023-07-07
    119人看过
  • 见义勇为与民法中的重大过失定义是一样的吗
    对于重大损失的定义是一样的。按照民法的一般原理,过失分为重大过失、一般过失和轻微过失。所谓重大过失即行为人欠缺一般人具有的起码注意,他只要稍加注意,损失本不会发生;一般过失又称缺乏善良家长的注意,即行为人缺乏具有一般知识、智力和经验的人诚实处理事物所应有的注意;轻微过失即行为人缺少极谨慎而精细的管理人的注意。“重大过失等同于故意”一直是罗马法以来被广为采纳的原则。重大过失的行为人欠缺一般人所应有的最起码的注意,其漠不关心的冷漠态度已达到极致,从而与明知(或故意)的心理结构在法律和道德的应受谴责程度上已相差无几。因此,在重大过失情况下排除善意的适用是合理的,也是公平的。因为这不是一种“可以原谅的错误”轻微过失由于其要求的注意程度极高,在一般情况下的一般人可能都会犯此过失,因此,对于犯有轻微过失的人如果仅因此认定其非善意,是法律对行为人的一种苛求,在实践中可能会出现“法不责众”的局面。况且,轻
    2023-05-05
    350人看过
  • 见义勇为在民法典中的规定有哪些具体内容
    一、见义勇为在民法典中的规定有哪些具体内容见义勇为在民法典中的规定有以下具体内容: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伤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二、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是什么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如下:1.见义勇为的主体是非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自然人。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主体,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义务时,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2.见义勇为所保护的客体,是国家、
    2023-09-11
    233人看过
  • 保护见义勇为法律规定是什么
    我国关于见义勇为的保护体现在民法与刑法之中:《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受损时的责任承担与补偿办法】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第一百八十四条【紧急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刑法》第20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见义勇为的法
    2023-06-11
    482人看过
  • 见义勇为者是否需要为过失负责?
    见义勇为致受助人受损非重大过失不担责。民事责任的定义:民事责任,对民事法律责任的简称,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因实施了民事违法行为,根据民法所承担的对其不利的民事法律后果或者基于法律特别规定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民事责任属于法律责任的一种,是保障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实现的重要措施,是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它主要是一种民事救济手段,旨在使受害人,被侵犯的权益得以恢复。为救见义勇为者不伤亡能得到得到的赔偿吗?为救他人见义勇为者身亡,可获得赔偿。见义勇为是指个人不顾自身安危通过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等方式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一种行为。因见义勇为,导致不能确定侵权人或者侵权人没有赔偿能力,赔偿权利人请求受益人予以适当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
    2023-07-17
    57人看过
  • 用法治为消费者撑腰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表示,餐饮行业中的禁止自带酒水、包间设置最低消费实属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消费者在遭遇霸王条款产生纠纷时,可以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请求人民法院确认霸王条款无效。最高法此番权威表态,直指霸王条款这一餐饮业维权顽疾,从法律层面宣判了其非法性,着实该为之叫好。实际上,消费者对于这些司空见惯又蛮不讲理的规矩早已怨声载道,但似乎却又无能为力。多年来,各方表态一堆,治理措施不少,却往往是屡治屡犯、效果不彰。这回老问题终于盼来了新说法,最高法的界定清晰、明确,将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真正落到实处,让老百姓维权有了底气,监管部门执法有了依据,黑心商家钻空子没了空间。应当看到,保护消费者权益尽管一直被人挂在嘴边,但现实中侵犯消费者权益的做法仍层出不穷,有时甚至还理直气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律规定与维权难题在衔接中存在空档。宣示性、原则性表述繁多,针对性、实用性解释不足,给消费者权益保护搞出
    2023-06-07
    62人看过
  • 如何看待见义勇为
    以前,在民法中,一般主张的是“过错责任”。这也造成了现实中,见义勇为者“救人未果反被追责”的诸多事例。此次将见义勇为免责纳入民法典体现了立法对见义勇为等紧急救助行为的宽容和鼓励,意在消除救助者的后顾之忧,匡正社会风气。徐州律师认为:建议删去“重大过失”草案中的“重大过失”在实际生活中不好界定,比如老人倒了敢不敢扶?扶了的话,老人出现了“损害”就要承担民事责任?建议删去“重大过失”这句话,鼓励、引导更多的人传递正能量。近年来,由“扶不扶”引发的新闻热点,时常刺激公众神经。好人伸出援手却遭遇“碰瓷”讹诈的事件,以及双方各执一词、舆论频频反转的“罗生门”,让“扶不扶”“帮不帮”成为拷问社会道德的难题。目前全国不少省市出台了见义勇为条例,但各地的规定大相径庭,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存在各种限制性规定,损害了公平。此次一部全国性的法律规范,降低认定门槛,严格限制除外性规定,最大程度地降低见义勇为的风险
    2023-06-12
    225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民法典中关于见义勇为的规定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11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 见义勇为是不是一种法律行为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08
      是法律行为的解释:指能发生法律上效力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法律行为包括直接意义上的作为,也包括不作为(即对于一定行为的抑制)。通常又把前者称为积极的法律行为,后者称为消极的法律行为。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就是一种法律行为,那么见义勇为显然就是法律行为了。
    • 民法典见义勇为是如何规定的,有哪些规定
      甘肃在线咨询 2023-12-09
      见义勇为应当是指因当事人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 见义勇为杀人的法律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9-03
      见义勇为过失杀人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见义勇为过失杀人除法律的一般规定外。
    • 见义勇为是什么意思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2-03
      “见义勇为”不是一个法律术语,而是一个成语,从字面上说就是看到正义的事情奋勇地去做。我们所说的见义勇为是指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遭到侵害或者威胁的时候,为了维护正义,不顾个人安危,英勇奋斗的行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见义勇为有以下几种:(1)制止犯罪。(2)抵抗犯罪。(3)抓获犯罪。(4)抢险救灾。(5)救死扶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