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款诉讼时效的法律依据为:欠款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超过诉讼时效的法律不予保护。
一、欠抚养费诉讼时效是多久
离婚后抚养费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除外。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欠款不还的诉讼时效是几年
欠款属于民事行为,欠款的诉讼时效是3年,从约定的还款之日起计算。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房屋买卖纠纷诉讼时效是几年
房屋买卖诉讼时效是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未写还款日期的欠条的诉讼时效,法律依据是哪些
485人看过
-
借条的诉讼时效20年法律依据
136人看过
-
合同起诉时效期是多久,法律依据有哪些
147人看过
-
法院确认劳动关系有诉讼时效的依据有哪些
99人看过
-
借款合同诉讼时效是依据法律规定多少年?
130人看过
-
起诉拖欠款项:时长与法律依据
491人看过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 更多>
-
关于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有法律依据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5-01关于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是有法律依据的。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第四十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法定职责,
-
法律依据对诉讼时效有什么规定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10《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法律诉讼的时效有哪些,诉讼时效的法律要件有哪些天津在线咨询 2021-09-30诉讼时效要件是指适用诉讼时效的要件。 1、须有请求权的存在。诉讼时效是对请求权的限制,没有请求权,也就无从适用诉讼时效。 2、须有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诉讼时效是对权利人的督促,实际上也是对义务人的保护,如果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经过一定的期间,又没有其他事由致使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则诉讼时效产生法律效果。 3、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持续存在,致使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届满有时又称为诉讼时效结束、诉讼时效完成。
-
欠款的诉讼时效为多长时间, 欠款纠纷中的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有哪些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06一、欠款的诉讼时效为多长我国法律规定,欠款的诉讼时效期间是2年。诉讼时效的意思就是,从对方该还款的时间计算(不是借款时间),两年之内,出借人没有任何证明说这期间找欠款人催过款,那出借人向法院起诉欠款人,让其还钱就得不到支持。这里需要注意一点的是,在出借人与欠款人有约定还款日期的情况下,诉讼时效期间从约定的还款日期开始计算。如果二人没有约定还款日期,则从出借人向欠款人要求还钱而欠款人拒绝还钱的日期开
-
法院确认劳动关系有诉讼时效的依据有哪些福建在线咨询 2022-06-1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