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媒体公开报道宣传产品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4 14:00:23 285 人看过

被媒体称为世界XX牙膏的XX牙膏生产厂家江苏XX有限公司在随商品附送的宣传材料中引用了媒体的相关疗效报道,湖北省黄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铁山分局以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构成了对商品的性能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为由,对其处以罚款12万元的行政处罚。近日,江苏XX有限公司一纸诉状将黄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铁山分局告上了法庭。

据了解,7月31日被告黄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铁山分局作出铁工商处字[2014]20号《行政处罚决定书》,称原告生产的XX生物功效牙膏宣传对牙周炎、牙龈炎、牙周肿胀、消除口臭和烟斑以及慢性咽喉炎等具有良好疗效、对400多种细菌的抑制试验,具有独特的杀菌作用,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构成了对商品的性能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处以罚款12万元的行政处罚。

原告江苏XX有限公司起诉称,根据广告法有关规定引用媒体报道进行宣传,并不违反法律。宣传内容均由证书和报道为依据,无任何虚假成分,实际上起到了尊重消费者知情权的作用,符合新《消法》尊重消费者的基本精神,不存在不正当竞争的虚假宣传。被告没有查明事实,应用法律明显错误,处以原告12万元罚款没有法律依据。另外,录音证据显示,铁山分局一次次打电话给原告湖北省业务人员称:额度问题可以商量和平解决拿出诚意过来派人来谈判等,存在执法随意性。因此,请求人民法院依法撤销被告的行政处罚决定。

11月7日上午,此案在黄石市铁山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开庭结束法官宣布择日宣判。据介绍,企业因在产品宣传中引述媒体报道而受行政处罚,在我国尚属首例。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3日 03:5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产品相关文章
  • 什么是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广告的经营者和发布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如:雇佣或者伙同他人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现场虚假的演示和说明,张贴、散发、邮寄虚假的产品说明书和其他宣传材料,在经营场所对商品作虚假的文字标注、说明或解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作宣传报道,对商品的价格、质量、性能、用途、制作成份、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市场信息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2023-06-08
    287人看过
  • 模仿竞争者广告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一、模仿竞争者广告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不正当竞争行为分为广义与狭义,狭义上主要指违背商业诚信、公平交易规则的行为,而广义不仅包括狭义的不正当竞争,还涵盖限制竞争和垄断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条款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确保市场的公平性。具体而言,这种不正当竞争表现为三个层面:1.违法性;2.民事侵权性;3.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性。二、不正当竞争的基本特征不正当竞争的特征体现在违反法律规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及扰乱市场秩序等方面。1.不正当竞争是违法的,因为经营者采取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2.它涉及民事侵权,因为这种行为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3.它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危害,因为不正当竞争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三、广告中的不正当竞争表现广告主在广告活动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包括:1.诋毁他人商品和服务;2.使用虚假夸大内容误导消费者;3.不正当获取商业秘密。其中,广告比
    2024-02-03
    188人看过
  • 国产童装冒用外国品牌构成不正当竞争
    据了解,当事人封某在二里半生产销售丑疙蛋牌儿童内衣,商品主要销售到包头市周边的各类批发市场。为了提高商品的知名度,他擅自在其外包装上承印意大利卡琳娜·珍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且突出放大该企业名称,引人误认为该商品为意大利卡琳娜·珍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此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的相关规定,已构成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目前此案已立案查处。相关法规知识: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形式中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列举规定了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其中四种属于限制竞争行为,另外七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分别包括市场混淆、商业贿赂、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低价倾销、违反规定的有奖销售、商业毁谤。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的规定,下列行为均属于混淆行为:(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注册商标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权利之一。商标法对注册商标权的内
    2023-06-05
    443人看过
  • 高露洁广告宣传涉嫌不正当竞争
    成都晚报讯中国和世界专业权威机构一致认证:高露洁安全、有效,中国及全球口腔护理专家一致推荐:高露洁安全、有效,这是高露洁厂家两个多月前在四川所发布的广告中夸下的海口。省工商局监测到了这则可疑广告,随后该局经检总队对其进行立案调查。昨日,经检总队总队长王宗力通报了该广告案件的一些情况。工商认为,高露洁的这则广告涉嫌违反《广告法》、误导消费者、对其他厂家形成不正当竞争。据悉,这是继北京工商后,工商部门对高露洁广告的又一次调查。广告出现在致癌风波后不久28日,省工商局经济检查总队有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该广告发布于今年5月份。而此时,有关高露洁牙膏致癌的风波刚刚过去。据有关人士分析,高露洁厂家极力宣传安全有效就是为了挽回自己在风波中受损的消费者信任度。但宣传似乎过了头,省工商很快检测到了这则广告,经检总队于5月中旬对此立案调查。据了解,厂家只将该广告在省内报刊发布过两次。厂家自己说,这广告在全国
    2023-04-24
    83人看过
  • 不正当竞争行为之虚假宣传行为
    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产品的质量、性能、成分、用途、产地等所作的引人误解的不实宣传。以广告或其他方式销售商品,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促锖手段。但各类虚假广告和其他虚假宣传,或乱人视听,有害精神文明;或直接误导用户及消费者,使其作出错误的消费决策,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或侵犯其他经营者,特别是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合法利益,造成公平竞争秩序的混乱。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均将此类行为作为必须禁止的违法行为予以规范。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广告法第4条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1.行为要点:(1)行为的主体是广告主、广告代理制作者和广告发布者。在某些情况下,三者身份可能重叠。(
    2023-06-14
    290人看过
  • 浙江一公司盗用照片宣传被判为不正当竞争
    今年夏天,德清县**实业有限公司发现本县一家企业在网上展示的机械设备、车间和工作人员等照片都是自己公司的。为此,德清**公司申请县公证处,对这家企业的网站页面和页面中的"生产设备"等内容进行了公证,以作为提起诉讼的证据。原来,这家企业的负责人曾是德清**公司的董事和副总经理,主管经营,并在**公司工作了30年左右。后来,此人离开**公司并与他人一起创办了企业。根据工商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显示,这家企业与**公司系生产同行。德清县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这家企业使用德清**公司照片的行为系不正当竞争,这种行为误导了用户,给**公司造成了一定的商誉和经济损失,依法应当承担全部的侵权民事责任;同时,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在离开**公司后与他人合伙创办企业,从事与**公司相同的生产经营活动,其行为也有违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2023-06-02
    194人看过
  • 擅用"李阳疯狂英语"作宣传构成不正当竞争赔偿4万元
    上海某教育培训中心因未经授权,在网站上擅自使用“李阳疯狂英语”品牌进行招生宣传,被取得“李阳疯狂英语”商标的许可使用、全权负责全国“李阳疯狂英语”品牌授权各项事宜的北京李阳疯狂英语培训中心告上法庭。10月14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宣判,判决该培训中心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在网站上公开发表声明,澄清事实以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4万元。2003年8月21日,“李阳疯狂英语”成为注册商标,注册人为李阳。同年10月23日,北京李阳疯狂英语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李阳疯狂英语中心)经登记注册成立,并经授权全权负责全国“李阳疯狂英语”品牌授权的各项事宜。2007年9月30日,李阳疯狂英语中心发现上海某教育培训中心网页上以特大字体突出使用了“李阳疯狂英语”字样,并以较小字体标注“上海唯一授权总代理”。同年10月12日,李阳疯狂英语中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中心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不得继续使用“
    2023-06-05
    66人看过
  • 销售商标侵权产品构成不正当竞争吗
    1、销售商标侵权的产品,不会构成不正当竞争,明知产品是侵犯商标权的,销售商标侵权的产品,属于侵犯商标权的行为,要承担侵权责任。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第五十八条将他人注册商标、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
    2023-03-31
    246人看过
  • 后注册商标使用在先商品名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判断依据后注册商标是否对在先使用的商品名称构成不正当竞争,取决于后注册商标注册人是否利用在先使用的商品名称的商誉或者声誉获取不正当利益,是否对在先使用的商品名称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害,是否造成有关公众对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混淆或者误解案件事实福建省**丰泽德源轴承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8月27日。其经营范围包括轴承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其生产和销售的产品上使用的商标为“LDK”**兴业轴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2001年是**公司在杭州的总经销商,销售其轴承和其他产品。2001年至2002年,作为**公司的销售人员,参与**公司轴承产品的销售。2004年10月14日,鲁花获得注册号为3399259的“德源”商标。核准商品为第七类(含轴承等商品)。注册时间为2004年10月14日至2014年10月13日。陆×华将其“德源”注册商标3399259号全部许可给**日盛机电有限公司(以下简
    2023-05-02
    345人看过
  • 遏制不正当竞争引思考
    一、历时8年尘埃落定据X美公司有关人士介绍,2005年,涉及X美产品的消费投诉与司法案件数量呈爆发式增加,X美公司产品导致消费者受害的传言受到广泛关注。同时,一份截至2006年11月份使用X美产品受伤害客户的资料在社会上流传,媒体称之为X美死亡名单,X美公司销售额因此大幅度下滑。记者在本案终审判决书上看到,郭某原系X美公司经销商,因退店结算等问题与X美公司引发经济纠纷。郭某在未与X美公司结算的情况下,于2005年3月成为真XX公司的经销商。自2005年5月至2007年9月,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在未经证实消费者遭受损害与X美芦荟矿物晶产品有因果关系的情况下,郭某与张某组织多人向各级政府部门投诉、上访,并向各大媒体发布X美芦荟矿物晶产品致人死亡、伤残的死亡名单。本案终审判决书显示,真XX公司与X美公司的经营模式相近,与X美公司生产相同种类的芦荟产品,与X美公司有直接的竞争关系。真XX公司的法
    2023-03-19
    344人看过
  • 区分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
    不正当竞争与公平竞争的区别在于手段是合法的,还是违背公认的商业道德。正当竞争是指以善意、公平、平等、自愿、诚实信用为基础的良性竞争,参与警长的各方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是一种符合诚信原则和社会公认的商业道德的竞争。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以违法或者违背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与其他经营者竞争的行为。反不正当竞争的特征反不正当竞争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对竞争行为的正当性判断具有利益权衡属性。19世纪以来的竞争法史表明,竞争作为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必须加以保护,但竞争对市场机制的扭曲又需要规限。竞争的这种利弊交织的矛盾性,决定了必须通过利益衡量对其是否功能受限或过犹不及进行判断,既包括市场竞争利害关系各方的利益衡量,也包括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衡量。2、行为规制模式需要充分说理,不能机械地适用法条。就权益保护模式而言,其法律适用相对简单,只需将事实对照法条进行分析;而反不
    2023-07-01
    491人看过
  • 使用用户信息不正当竞争,不正当竞争的具体做法有哪些
    案件:近日,北京海淀法院一审宣判认定,以“打通人脉”为卖点的社交软件“脉脉”,非法抓取、使用新浪微博用户信息等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判决其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消除影响,赔偿经济损失、合理费用200多万元。互联网背景下对公民信息利益保护如何突破技术围猎引发热议。“脉脉”是一款以“打通人脉”为卖点的社交软件,其通过梳理用户通讯录或其他关系网络中的好友,帮助用户关联到好友的社交圈,实现所谓从“一度人脉”到“二度人脉”的社会关系拓展。此前,“脉脉”曾与新浪微博合作,提供用户通过微博账号登录“脉脉”的服务。而引起争议的关键在于,一旦通过微博登录,“脉脉”会抓取用户的微博账户职业、教育信息,并与注册账号时用户上传的手机通讯录内容建立关联,最终一并对外展示。在终止了与“脉脉”的合作后,新浪微博诉至法院,认为“脉脉”的非法抓取信息等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在新浪微博诉“脉脉”案中,法院认为:一、“脉脉”未向用户
    2023-12-22
    141人看过
  • 不正当竞争引发劳动纠纷
    原告弘发电子商贸公司诉称,乔楠(化名)原任该公司总经理职务。他在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时,曾向公司书面保证在调离后两年内不从事与公司相竞争的行业。但其违反承诺,在离开公司不到半年时间就到该公司在国内的最主要竞争对手之一的成达电子商贸公司工作,利用其在公司工作期间掌握的商业秘密,帮助成达电子商贸公司提升竞争能力,给公司造成重大经济和商誉损失,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诉称,成达电子商贸公司与原告为同行业企业,该公司为利用原告职员掌握的商业秘密谋求不正当的商业利益,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乔楠与成达电子商贸公司终止劳动关系;继续履行竞业禁止义务;乔楠与成达电子商贸公司连带赔偿原告经济损失200万元。辩:被告乔楠辩称,其是在办理完离职手续后离开原告公司的,不存在擅自离职的情况2006年自己不再担任总经理职务。弘发电子商贸公司没有证据证明其商业秘密实际存在,且其所称的商业秘密不符合法定要件。被告成达电子商贸
    2023-06-08
    356人看过
  • “雷碧”饮料的包装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二)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四)其他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律师补充:经营者进行有奖销售不得存在下列情形:(一)所设奖的种类、兑奖条件、奖金金额或者奖品等有奖销售信息不明确,影响兑奖;(二)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三)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万元。【法律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
    2023-05-06
    415人看过
换一批
#消费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产品
    词条

    产品是指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核心产品、基本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 产品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 更多>

    #产品
    相关咨询
    • 假冒产品没有使用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14
      1、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产品质量法》。2、《产品质量法》第三十条生产者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第五十三条伪造产品产地的,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 域名类似引用法律判断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19
      域名相似会造成公众误认,要是注册、使用域名不当的话,那就可能会被认定为不正当竞争。按照规定,认定注册、使用域名等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的,你就需要分析是否具备下面的要件: 1、你请求保护的民事权益合法有效。 2、被告注册、使用的域名或其主要部分构成对原告驰名商标的复制、模仿、翻译或音译。或者说与你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同或近似,并且足以造成相关公众的误认。 这就像商标一样,按照公众的一般认知,他使用的域
    • 赠予5000元以上奖品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2-08
      提问者,如果是“抽奖式的有奖销售“赠予5000元以上奖品”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1993年12月1日)第十三条经营者不得从事下列有奖销售:(三)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千元。国家工商局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1993年12月24日)第四条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不得超过五千元。以非现金的物品或者其他经济利益作奖励的,按照同期市场同类商品或者
    • 互联网中, 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13
      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要看是否符合相关条件,即是否有不正当竞争的过错,存在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存在损害结果等。仅根据您的表述,本律师认为尚不构成不正当竞争。但是对第三人的责任问题,存在实际证明的难度,同时因为你们与网络公司之间的代理建设网站关系,网络公司并不对第三人直接承担责任,但可基于一定关系,由你向其追偿。但是你们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是否完全清晰,建议直接咨询律师。
    • 商标侵权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呢?
      台湾在线咨询 2023-10-16
      《商标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将他人注册商标、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五十八条将他人注册商标、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