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大致内容:
1、女儿/儿子自某年某月某日起由女/男方抚养,直至年满18周岁,其间负责其日常生活、健康和教育等方面的监护。
2、被抚养人的抚养费及支付方式:男或女方则每年支付抚养费元,男或女方应于每年的几月几日前将女儿/儿子的抚养费汇至男或女方指定的银行帐号。
3、男或女方对孩子享有探望权。探望时间及方式,男或女方多长时间可以探望一次等等,其它内容双方在法律允许的范围进行协商。
非婚生子女抚养权怎么争取
争取方法如下: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相应的,争取非婚生子女抚养权的方式也与婚生子女抚养权的方式类似。(一)母亲争取抚养权从哪里着手母亲为了争取子女的抚养权,可从以下九个方面准备证据:1、小孩的户籍证明或出生证明,小孩未满两周岁;2、医疗机构出具的,女方已作绝育手术或丧失生育能力的诊断证明;3、子女长时间随其生活,对子女的生活及教育倾心关注的证明;4、对方有其他子女的证明(如户籍上的子女情况);5、医疗机构出具的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的诊断证明;6、对方有吸毒、赌博、酗酒等恶习,或有虐待等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证明;7、子女随外祖姆单独生活多年,外祖父母要求且有能力帮助照顾外孙子女的证明;8、八岁以上的子女要求与母亲生活的证明(一般法庭会单独询问);9、女方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及经济收人的证明。(二)父亲争取抚养权从哪里着手,父亲为了争取子女的抚养权,可从以下八个方面准备证据:1、医疗机构出具的,男方已作绝育手术或丧失生育能力的诊断证明;2、子女长时间随其生活,对子女的生活及教育倾心关注的证明;3、对方有其他子女的证明(如户籍上的子女情况);4、医疗机构出具的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的诊断证明;5、对方有吸毒、赌博、酗酒等恶习,或有虐待等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证明;6、子女随祖父母单独生活多年,并且祖父母要求且能力帮助照顾外孙子女的证明;7、八岁以上的子女要求与父亲生活证明(一般法庭会单独询问);8、男方有相当强的工作能力及经济收人的证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一条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
抚养费包含非婚生子女吗
247人看过
-
非婚生子女如何协议分配抚养权?
467人看过
-
非婚生女子抚养权协议(2024最新版本)
205人看过
-
子女抚养权协议书怎么写,抚养权协议包括哪些内容
345人看过
-
非婚生子女抚养协议内容简介
305人看过
-
民法典私生子女抚养协议是否有效,非婚生子女有哪些
144人看过
婚生子女,一般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生的子女;而在婚姻关系以外所生的子女为非婚生子女。 在我国,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 更多>
-
非婚生子女抚养权协议书是否有效,双方协议变更抚养权的条件有哪些新疆在线咨询 2022-02-24协议有效,该协议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5条”父母双方对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及第17条”父母双方协议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应予准许。“之规定,父母可以协议变更子女抚养关系,但对对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应征求其意见。根据该意见的相关规定,如抚养子女的一方出现不符合抚养
-
-
婚姻法中非婚生子女抚养协议山西在线咨询 2023-07-22非婚生子女抚养协议书甲方:______,女,____族,____年____月____日出生,住址:________乙方:______,男,____族,____年____月____日出生,住址:________甲方与乙方经充分协商,就双方所生子女________的抚养事宜自愿达成如下协议,以共同遵照执行此非婚生子女抚养协议: 一、双方一致同意____(非婚生)的抚养权和监护权归甲方____。 二、乙
-
生育协议中的非婚生子女抚养权如何写陕西在线咨询 2023-07-04非婚生子女抚养权协议首先应当写明甲乙双方以及见证人的姓名等具体个人信息;其次,写明经甲乙双方经充分协商,就双方非婚生子女的抚养事宜自愿达成如下协议,双方愿意共同遵照执行此非婚生子女抚养协议;写明双方一致同意 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权和监护权归谁,另一方按时支付抚养费以及享有的探视权,如不支付应承担的违约责任;最后,甲乙双方签字并写明时间。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
-
离婚协议离婚抚养费包含哪些山东在线咨询 2022-06-14离婚协议的抚养费包括孩子的生活费、教育费和医疗费。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