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约人可以撤回要约并在要约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同时,《民法典》规定要约可以撤销,但有特定情形除外,如要约人明确表示不可撤销或者受要约人已为履行合同做了合理准备工作。
要约人的权利包括:
1.要约人可以在要约到达相对人之前撤回要约;
2.要约人可以在受要约人作出承诺前撤销要约。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五条规定,要约可以撤回。要约的撤回适用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
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行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应当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
第四百七十六条规定,要约可以撤销,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要约人以确定承诺期限或者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
(二)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做了合理准备工作。
要约人撤销要约的条件
要约人撤销要约的条件包括:1. 要约人明确表示要约无效;2. 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3. 要约人没有受要约人的同意,且受要约人的拒绝不属于要约人预设的拒绝情形。要约人违反前款规定撤销要约的,至少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此,要约人撤销要约需要满足上述三个条件。
要约人的权利包括撤回要约和撤销要约,但需满足相应条件。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五条规定,要约可以撤回,撤回通知应在要约到达相对人前或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而要约可以撤销,但需满足特定条件,如要约人明确表示要约无效、及时通知受要约人、没有受要约人的同意且拒绝不属于预设拒绝情形等。若要约人违反规定撤销要约,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五条
要约可以撤回。要约的撤回适用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
第一百四十一条
行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应当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
第四百七十六条
要约可以撤销,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要约人以确定承诺期限或者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
(二)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做了合理准备工作。
-
司法鉴定人员要求包括哪些
254人看过
-
要约人可以更改哪些要点
211人看过
-
人防工程维护要求包括哪些内容
176人看过
-
不可撤销的要约包括哪些
378人看过
-
受要约人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包括哪些
53人看过
-
从犯主要包括哪些人
92人看过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而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一个意思表示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构成一个要约,一是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具备合同的必要条款;二是必须具有明确的订立合同的意图,并表明经对方... 更多>
-
对刑事辩护人的要求包括哪些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8-26刑诉法第32条:下列的人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一)律师;(二)人民团体或者、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亲友。下列人员不得被委托担任辩护人:(一)被宣告和刑罚尚未执行完毕的人;(二)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三)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的现职人员;(五)本院的人民陪审员;(六)与本案审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
-
债权人申报债权包括哪些要求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24债权申报的程序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申报债权时,应当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1、未到期的债权,在破产申请受理时视为到期。附利息的债权自破产申请受理时起停止计息。 2、附条件、附期限的债权和诉讼、未决的债权,债权人可以申报。 3、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人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不必申报,由管理人调查后列出清单并予
-
老年人盗窃罪的要求包括哪些香港在线咨询 2023-10-01老年人犯盗窃罪辩护的法律依据有被告人自动认罪、悔罪依法可以从轻处罚。被告人王某某积极退赃,没有给受害人造成经济损失,且取得受害人凉解。被告人王某某适用缓刑。当事人已步入老年,且身患多项严重疾病,必须长期依靠药物来维持健康和生命,稍有不慎,便会有生命危险,非常不适合监内执行。
-
法人变更要求包括哪些内容啊?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11变更后结果 (1)法人之消灭。在新设式合并,原法人均告消灭;在吸收式合并,被吞并的法人归于消灭。在新设式分立,原法人消灭;在存续式分立,只是原法人的财产或组织机构发生变更。 (2)债权债务承受。因合并而消灭的法人,其债权债务由合并后的法人概括承受。在法人分立,原法人的债权债务,应依分立前缔结的合同确定的分担份额,由分立后的法人承受。
-
缔约人约定的必要过失责任包括哪些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13要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情形有以下这些: (一)当事人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造成对方损失的; (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造成对方损失的; (三)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有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