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树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防范意识,宿舍毕竟不是纯私人场所。来往的同学中不免有道德品质差的人员,所以要妥善安放财物。2、要养成人走锁好门窗的习惯。最后离开宿舍的同学,一定要将门、窗关好。睡觉时,也要将门窗关好,防止作案人员趁同学熟睡,盗窃宿舍中的财物。3、禁止留宿外来人员。大学生在交际中要注意分寸,不能只讲感情、义气,不讲原则、纪律。3、警惕陌生或可疑人员。发现行迹可疑的人应提高警惕,多加注意。遇到这种可疑人员,同学们应主动上前询问。4、拒绝上门推销。遇到进宿舍推销小商品的人,应马上通知楼内管理人员,将其带出楼外,或直接打电话给学校保卫部门。5、要妥善保管现金及贵重物品。宿舍内不要存放大量现金,可以将钱存入银行。即使是少量生活费也要随身携带。6、保管好自己的钥匙。宿舍、橱柜等处的钥匙,不能随便借给他人或乱堆乱放,以防有心的人复制。6、树立集体防范意识。
员工宿舍扰民该如何处理
(一)我们可以直接报警处理,如果宿舍的人均面积低于了12平米,就属于不合法的出租,可以进行报警,会有民警上门来核实情况。
(二)可以找当地的居委会或者社区街道办进行处理,这些部门可以对房东或者用人单位进行责问。
(三)可以直接拨打热线,比如说有些城市已经开通了12345热线,向相关部门投诉。
(四)可以向当地的房屋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举报,制止房主乱出租的行为。
(五)可以向当地的城管部门进行举报。
(六)可以通过当地的媒体,向记者反映,利用舆论的压力制止违法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入室盗窃防范措施
113人看过
-
宿舍盗窃是否属于入室盗窃的一种?
87人看过
-
集体宿舍盗窃是不是入室盗窃
192人看过
-
财物盗窃:如何采取措施防止和报案
421人看过
-
盗窃罪的种类和预防措施
76人看过
-
工地宿舍被盗算入室盗窃吗
179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防范入室盗窃有哪些措施香港在线咨询 2024-04-30防范入室盗窃有以下几种措施:1、应对自己住宅周围的环境进行认真观察,防止因周围环境布局不合理而为犯罪分子提供机会;2、有犯罪分子应保持头脑冷静,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应马上报警,若来不及可就近求助邻居将其抓获;3、可在家里安装防盗报警监控系统。
-
盗窃学生宿舍要判多少年?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17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的规定,结合我省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治安状况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法[2013]138号批复。现对我省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规定如下: (1)、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二千元以上。 (2)、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五万元以上。 (3)、盗窃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四十万元以上。 2、盗窃罪罚金标准:《关于办理
-
入室盗窃犯罪的防范措施有哪些广西在线咨询 2022-02-13入室盗窃犯罪的防范措施鉴于入室盗窃犯罪在我市呈现的一些规律和特点,除传统的防范和打击方法以外,我们建议还要加强以下的工作:1、小区的技防要做到全覆盖,不要有死角,发案后要及时调取录像,对比排查,寻找嫌疑人,不要使探头成为摆设;2、对于有些没有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应该大力推行围院式闭合管理,减少出入口,实行门禁式出入管理;3、针对入室盗窃的时间段特征,小区巡查人员应调整班次,在高发时段加强巡查。缩短
-
2022年工地宿舍算不算入室盗窃福建在线咨询 2023-03-151、工地宿舍不算入室盗窃。 2、公司宿舍虽具有供他人生活并与外界相对隔离的特征,但其居住的成员一般无亲属关系,且有一定的流动性,不具备家庭生活的基本特征,不宜认定为“户”。 3、入室盗窃,顾名思义,指的是进入房间,秘密窃取。 4、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的,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
-
防止疫情传播的措施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23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定期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省级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引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组织进行检查、监控,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本法规定登记的危险源、危险区域,应当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