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从犯成立条件都有哪些,哪些情景不宜认定为胁从犯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6 15:21:49 63 人看过

胁从犯成立条件都有哪些

在共同犯罪当中,了解关于主犯和胁从犯的一些基本信息,细致的把主犯和胁从犯区别开来,如有胁从犯问题,建议及时委托律师进行有效的辩护。

所谓胁迫,是指以剥夺生命、损害健康、揭发隐私、毁损财物等对行为人进行精神上的强制。胁从犯所受到的胁迫必须能够达到抑制其意志自由的程度,即对于胁从犯所受到的胁迫也有程度上的要求,不达到该种程度将不构成胁从犯

(一)必须实施了共同犯罪行为,这是胁从犯成立的前提条件

胁从犯由于被胁迫而实施了犯罪行为,该犯罪行为是已经计划或已经进入犯罪预备阶段甚至犯罪实行阶段的共同犯罪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性质由共同犯罪的性质所决定,它的具体样态受共同犯罪目的的规定和制约。一般情况下,胁从犯的犯罪目标是由胁迫者授意的,胁从犯据此选择犯罪行为的具体内容与形式。在存在物质性危害后果的情况下,胁从犯的犯罪行为是促成该结果发生不可或缺的原因之一。

(二)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即行为人必须具有犯罪的主观故意,这是胁从犯成立的主观条件

就认识因素而言,行为人能够认识到其行为的危害结果,否则,就不是胁从犯;就意志因素而言,胁迫行为虽使行为人在精神上受到了强制,从而使其意志自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无论如何,这种精神强制不同于使人完全丧失意志自由的身体强制,被胁迫者并未完全丧失意志自由,尚可以选择不犯罪。然而,他却作出了相反的抉择。也就是说,胁从犯的罪过形式只能是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过失不构成胁从犯。

(三)行为人之所以参加犯罪是因为受到了他人的胁迫,这是胁从犯成立的客观条件

所谓胁迫,是指以剥夺生命、损害健康、揭发隐私、毁损财物等对行为人进行精神上的强制。胁从犯所受到的胁迫必须能够达到抑制其意志自由的程度,即对于胁从犯所受到的胁迫也有程度上的要求,不达到该种程度将不构成胁从犯。

哪些情景不宜认定为胁从犯

对于被迫人来说,其被胁迫情节的认定至关重要。下列情景不宜认定为胁从犯:

1、行为人身体受外力强制完全失去意志自由的情况下的行为,其行为不能表达其主观意志,不可能具有罪过,不构成犯罪,也就不宜认定为胁从犯;

2、对于先是被迫参加,而后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实施犯罪的,不宜定胁从犯;

3、被诱骗参加共同犯罪的人,不宜定胁从犯。

被胁迫情节虽然对罪质的认定影响不大,但对量刑的影响非常巨大,这是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体现。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0日 05:0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胁从犯相关文章
  • 什么是胁从犯,胁从犯的认定标准
    胁从犯,是指中国刑法中特有的共同犯罪人的一种,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胁从犯的本质特征在于参加共同犯罪是违背其意志的,符合这一特征认定为胁从犯。《刑法》第二十八条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024-05-03
    481人看过
  •  胁从犯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摘要:胁从犯是指在受到他人暴力威胁下,行为人因缺乏积极主动精神而被动参与犯罪的情况。其构成特征为:1)行为人受到他人暴力威胁而参与犯罪;2)在共同犯罪中,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显得消极,缺乏积极主动精神。认定胁从犯需满足犯罪是行为人身体受外力强制完全失去意志自由的情况下的行为,且是被迫参加的。胁从犯的构成特征包括:1.行为人受到他人暴力威胁而参与犯罪;2.在共同犯罪中,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显得消极,缺乏积极主动精神。胁从犯的认定:1、犯罪是行为人身体受外力强制完全失去意志自由的情况下的行为;2、被迫参加的。 胁 从 犯 的 特 征 有 哪 些 ?胁从犯是指在精神上受到威胁或强制而被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其本质特征在于参加共同犯罪是违背其意志的,即其本身没有犯罪的故意。胁从犯的刑事处罚一般比照其犯罪情节减轻或免于处罚。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行为人身体受外力强制完全失去意志自由,其行为不能表达其主观
    2023-09-30
    472人看过
  • 不能认定为胁从犯的情况有几种
    胁从犯的本质特征在于参加共同犯罪是违背其意志的,也就是说其本身没有犯罪的故意,其参加犯罪是在他人的精神强制比如威胁、揭发隐私等情形下不自愿的作出的。以下几种情景下不宜认定为胁从犯1、行为人身体受外力强制完全失去意志自由的情况下的行为,其行为不能表达其主观意志,不可能具有罪过,不构成犯罪,也就无胁从犯之说;2、对于先是被迫参加,而后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实施犯罪的,不宜定胁从犯;3、被诱骗参加共同犯罪的人,不宜定胁从犯。一、胁从犯认定时需注意什么在胁从犯的认定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胁从犯在主观上的基本特征在于虽然是非主动、非自愿的,但却并没有失去或完全失去意志自由。如果行为人在身体受到强制的情况下完全失掉了意志自由,则失去了与胁迫者的犯意联络,不具有与胁迫者的共同犯罪故意。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16条的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
    2023-04-03
    139人看过
  • 何为“胁从犯”
    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胁从犯是我国刑法的独特体例。它有两个特征:一是在主观上行为人虽然明知自己实施的行为是共同犯罪行为,但从其内心而言,行为人本不愿意或不完全愿意参与共同犯罪,只是由于受到他人的暴力威胁才参加了共同犯罪。二是在客观上行为人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的实施,但是其犯罪行为显得比较消极,缺乏积极主动精神。胁从犯仅包括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不包括被诱骗而参加犯罪的情形。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并非完全丧失意志自由,仅是不完全自愿地、而尚有选择的自由,否则,如果行为人的身体完全受到外在的暴力强制,完全丧失了选择行动的自由,可以认为为不可抗力或者紧急避险而不负刑事责任。对被胁迫者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即开始被胁迫、不情愿地参与犯罪行为,但后来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好处,而非常积极地、自愿地继续参与犯罪者,不能仍然认为还属于胁从犯,综合全案,可能就是从犯甚至主犯。
    2023-06-11
    109人看过
  • 胁迫从犯的特征有哪些
    法律综合知识
    一、胁迫从犯的特征有哪些胁从犯的特征:本身没有犯罪的故意,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活动,但是受某种外来的力而被迫参加的,或者是因受蒙蔽而参与了犯罪,而且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比较小。二、胁从犯如何认定?在胁从犯的认定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胁从犯在主观上的基本特征在于虽然是非主动、非自愿的,但却并没有失去或完全失去意志自由。2.区分胁从犯与紧急避险。我国刑法并未将受胁迫而为的一切造成损害的行为都认定为胁从犯而以共同犯罪人论处,而是视其社会危害性区别对待的。在行为人受到的胁迫是直接威胁到本人或者他人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安全,或者公共利益安全的危险时,如果行为人造成的实际损害小于他所保护的利益,则行为人的行为应认定为紧急避险,而不应作为胁从犯追究其刑事责任。3.在共同犯罪中,胁从犯的作用可能发生转化。应当按照其在共同犯罪中实际的作用,认定为主犯或
    2023-09-14
    214人看过
  • 胁从犯有哪些本质特征
    胁从犯的本质特征在于参加共同犯罪是违背其意志的,也就是说其本身没有犯罪的故意,其参加犯罪是在他人的精神强制比如威胁、揭发隐私等情形下不自愿的作出的。1、行为人身体受外力强制完全失去意志自由的情况下的行为,其行为不能表达其主观意志,不可能具有罪过,不构成犯罪,也就无胁从犯之说;2、对于先是被迫参加,而后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实施犯罪的,不宜定胁从犯;3、被诱骗参加共同犯罪的人,不宜定胁从犯。胁从犯包括哪些胁从犯仅包括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不包括被诱骗而参加犯罪的情形。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并非完全丧失意志自由,仅是不完全自愿地、而尚有选择的自由,否则,如果行为人的身体完全受到外在的暴力强制,完全丧失了选择行动的自由,可以认定为不可抗力或者紧急避险而不负刑事责任。对被胁迫者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即开始被胁迫、不情愿地参与犯罪行为,但后来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好处,而非常积极地、自愿地继续参与犯罪者,不能仍然认为
    2023-08-16
    243人看过
  • 怎么认定胁从犯?
    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胁从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般来说,在认定胁从犯的时候,应当注意把被胁迫参加犯罪的胁从犯与身体上完全受强制,失掉了意志自由的情况区别开来,在身体完全受强制的情况下,行为人失掉了支配自已行为的能力,因而他既缺乏刑法意义上的行为,主观上也没有犯罪的故意或过失,当然不应对由此而发生的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一、指使他人犯罪的判刑标准是什么指使他人犯罪的判刑标准为:指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可能是共同正犯,即通过利用他人实现犯罪的情况,行为人表现为通过强制或者欺骗手段支配直接实施者,从而支配构成要件的实现。指使他人犯罪主要有教唆犯和胁从犯。故意唆使并引起他人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的,是教唆犯;胁从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指使他人犯罪的,如果是在胁迫的情况下实施的,构成胁从犯,依据犯罪情节从轻减轻处罚,如果是在教唆情况下实施的,教唆人构成教唆
    2023-03-04
    418人看过
  •  从犯是否都是胁从犯?
    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人被称为从犯,而胁从犯则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但不是从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是胁从犯。胁从犯相较于从犯,性质较轻,犯罪的处罚更轻。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人被称为从犯,而胁从犯则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但不是从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是胁从犯。胁从犯相较于从犯,性质较轻,犯罪的处罚更轻。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胁从犯与从犯的刑罚轻重比较:从轻、减轻还是免除?胁从犯与从犯在刑法中均属于从犯的范畴,但两者在刑罚轻重上有所区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是对于从犯的常见处理方式,但在具体实践中,如何
    2023-08-30
    124人看过
  • 胁从犯的认定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胁从犯在主观上的基本特征在于虽然是非主动、非自愿的,但却并没有失去或完全失去意志自由。如果行为人在身体受到强制的情况下完全失掉了意志自由,则失去了与胁迫者的犯意联络,不具有与胁迫者的共同犯罪故意。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16条的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在这种情况下,被胁迫者只不过是胁迫者利用的工具,胁迫者构成间接实行犯,而被胁迫者不构成犯罪。第二,区分胁从犯与紧急避险。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刑法并未将受胁迫而为的一切造成损害的行为都认定为胁从犯而以共同犯罪人论处,而是视其社会危害性区别对待的。在行为人受到的胁迫是直接威胁到本人或者他人人身权
    2023-02-28
    315人看过
  •  成立胁从犯的法律要件
    本文介绍了胁从犯成立的三个基本条件:共同犯罪的基本条件、行为人具有犯罪的主观故意以及行为人受到他人胁迫。其中,共同犯罪的基本条件包括共同故意和共同行为;行为人具有犯罪的主观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行为人受到他人胁迫是指行为人是受到他人的威胁或强制而参加犯罪。首先,必须具备共同犯罪的基本条件,这是胁从犯成立的前提。其次,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即行为人必须具有犯罪的主观故意,这是胁从犯成立的主观条件。最后,行为人之所以参加犯罪是因为受到了他人的胁迫,这是胁从犯成立的客观条件。 胁 从 犯 成 立 的 基 本 条 件胁从犯是一种刑事责任,它的成立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行为人必须具有被胁迫的主观故意,也就是说,他必须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被别人强迫的,并且有意愿去实施这种行为。其次,行为人必须具有被胁迫的客观行为,也就是说,他必须实施了被别人强迫的
    2023-09-12
    75人看过
  • 成立胁从犯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犯罪分子成立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胁从犯的,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实施了共同犯罪行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受到了他人的胁迫。《刑法》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一、被人威胁杀人构成犯罪吗?行为人被威胁杀人的,可能会构成犯罪,即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的胁从犯,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帮助犯是共同正犯吗帮助犯是共同犯罪。帮助犯是属于共犯的,对于帮助犯应按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帮助犯属于共同犯罪中的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如果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三、怎么区分未遂与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和既遂中止的区别有:1、定义不同犯罪的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
    2023-04-06
    205人看过
  • 从犯包括胁从犯吗?
    胁从犯和从犯不一样。从犯是主犯的对称,共犯种类之一。指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分子。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活动,但是受某种外来的力而被迫参加的,或者是因受蒙蔽而参与了犯罪,而且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比较小。胁从犯认定注意什么在胁从犯的认定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胁从犯在主观上的基本特征在于虽然是非主动、非自愿的,但却并没有失去或完全失去意志自由。如果行为人在身体受到强制的情况下完全失掉了意志自由,则失去了与胁迫者的犯意联络,不具有与胁迫者的共同犯罪故意。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16条的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在这种情况下,被胁迫者只不过是胁迫者利用的工具,胁迫者构成间接实行犯,而被胁迫者不构成犯罪。第二,区分胁从犯与紧急避险。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
    2023-07-21
    70人看过
  • 一般胁从犯能成为主犯吗?
    一、一般胁从犯能成为主犯吗?胁从犯只要符合条件是可以认定为主犯的。如果开始被胁迫、不情愿地参与犯罪行为,但后来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好处,而非常积极地、自愿地继续参与犯罪者,不能仍然认为还属于胁从犯,综合全案,可能就是从犯甚至主犯了。根据《刑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八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第二十七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八条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二、胁从犯
    2024-02-09
    452人看过
  • 认定为强奸罪胁从犯判多久
    强奸罪胁从犯一般应当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在此基础上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强奸罪是一项性质恶劣的刑事犯罪,严重侵犯妇女人身权利及性自由权,使妇女的身心健康遭受严重摧残,有的甚至造成被害妇女死亡、伤残的后果,因此,强奸罪是刑法重点惩治的犯罪之一。法律依据:《刑法》第二十八条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百三十六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二)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三)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奸淫幼女的;(四)二人以上轮奸的;(五)奸淫不满十周岁的幼女或者造成幼女伤害的;(六)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一、强奸
    2023-06-20
    73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胁从犯
    词条

    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这里的被胁迫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在精神上受一定程度的威逼或者强制。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没有完全丧失意志自由,因此仍应对其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更多>

    #胁从犯
    相关咨询
    • 哪些情形不能被认定为胁从犯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2-11
      1、行为人身体受外力强制完全失去意志自由的情况下的行为,其行为不能表达其主观意志,不可能具有罪过,不构成犯罪,也就无胁从犯之说; 2、对于先是被迫参加,而后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实施犯罪的,不宜定胁从犯; 3、被诱骗参加共同犯罪的人,不宜定胁从犯。
    • 不能认定为胁从犯的情况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6-11
      1、行为人身体受外力强制完全失去意志自由的情况下的行为,其行为不能表达其主观意志,不可能具有罪过,不构成犯罪,也就无胁从犯之说; 2、对于先是被迫参加,而后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实施犯罪的,不宜定胁从犯; 3、被诱骗参加共同犯罪的人,不宜定胁从犯。
    • 什么是胁从犯,胁从犯认定,胁从犯如何量刑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3-08
      胁从犯,是指中国刑法中特有的共同犯罪人的一种,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胁从犯的本质特征在于参加共同犯罪是违背其意志的,符合这一特征认定为胁从犯。
    • 什么是胁从犯 如何认定胁从犯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9-30
      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这里的被胁迫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在精神上受一定程度的威逼或者强制。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没有完全丧失意志自由,因此仍应对其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认定标准:客观要件必须有帮助主犯实施犯罪的行为。主观共同的犯罪故意。
    • 构成胁从犯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浙江在线咨询 2023-10-14
      胁从犯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是: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八条对此有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