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中止。犯罪中止是在实施犯罪之前,自动放弃犯罪的行为,然而对于间接故意犯罪来说,明知是犯罪,却以放任不管使犯罪发生的犯罪行为。因此间接故意不存在犯罪中止。间接故意是犯罪已经发生才能称为间接故意犯罪。
一、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怎么认定?
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从以下几个方面认定:1、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2、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3、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对中止犯的处罚轻于未遂犯。
二、犯罪中止要怎么处罚
犯罪中止的处罚是: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包括两种情况:
1、犯罪行为没有完全实施完些的中止,主要包括在预备阶段或者在犯罪实行行为尚未完全实行完毕的讨程中自动放弃犯罪;
2、犯罪行为已经完全实施完毕,但在犯罪结果发生前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中止。犯罪中止的处罚是:没有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被杀的人形成重伤处罚如下:
1、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2、相关法律规定,犯罪中止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故意伤害罪但犯罪中止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犯罪既遂后还能中止犯罪吗?
法条中并未规定犯罪既遂后不能构成犯罪中止,而且只要做到“自动放弃犯罪”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中任意一项,即可构成犯罪中止,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和既遂与否并不必然相关。纵使从犯罪形态来说已构成既遂,但只要能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依法就应认定为中止,认为既遂后不存在中止的说法并无法定依据。而且从打击犯罪来说,如果既遂后就不存在中止,无疑将阻止犯罪人员在构成既遂状态后主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对保障社会利益、制止犯罪不利,与立法初衷相违。遂后还未出现犯罪结果的,通常会发生在危险犯中,当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已使侵犯的客体处于危险中,即构成既遂,但这时客体并未受到现实的伤害,如果此时行为人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笔者认为,还是应认定为犯罪中止。
-
轻伤是否存在间接故意伤害罪
50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存在间接故意吗
126人看过
-
犯罪形态只存在于直接故意中吗
114人看过
-
间接故意犯罪如何判断中止条件?
320人看过
-
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动机吗?
167人看过
-
间接故意与过失犯罪存在什么差异
106人看过
-
是否存在间接故意犯罪未遂形态:探讨广西在线咨询 2024-11-26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未遂形态。因为在间接故意中,行为人持放任态度,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不关心。当法律程度上的危害结果发生时,行为人已成立犯罪既遂。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根据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
-
是否存在间接正犯构成犯罪?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11-28间接正犯不属于共同犯罪。间接正犯是指借助无行为或有限制行为能力者实现犯罪目的的行为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本身并不具备犯罪意愿,而雇佣者的法律责任最终会由他们承担。这与共同犯罪要求的必须有至少两人共同怀有非法意图有所不同。 《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
-
犯罪中止后是否存在犯罪未遂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20不存在。在犯罪过程中,不可能既出现犯罪未遂,又出现犯罪中止,两者是不能共存的,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中止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
-
是否存在间接故意作为行为犯的情况?台湾在线咨询 2024-11-10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间接故意的概念,它与犯罪故意有关。间接故意指的是明明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可能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但仍然放任不管,让结果自然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放任”并非随意的意思,而是指没有积极地推动结果发生,也没有强烈反对它发生。换句话说,既没有想要它发生,也没有强烈反对它发生,就顺其自然,听天由命。在行动上,虽然采取了一种消极的态度,但在心里却是默认的,并不与自己的意愿相违背。
-
过失犯罪的间接正犯是否存在北京在线咨询 2021-07-28失犯罪的间接正犯是存在的,对于过失犯罪是属于间接正犯,而且还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判断。间接正犯的种类包括两种,其中一种就是利用他人过失或不知情的行为犯罪。实务上对于间接正犯的形态,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利用无意识的工具。即对于被利用人欠缺犯罪构成要件所需的责任能力而加以利用的情形; 2)利用善意的工具。即对于被利用人欠缺构成要件的违法意识(认识因素)而加以利用的情形; 3)利用无目的而有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