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离婚冷静期适用的条件是双方协议离婚的情形,如果是诉讼离婚的,起诉一方可以直接持起诉状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则不适用离婚冷静期。在我国离婚的方式有两种: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冷静期是夫妻双方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之日起30天内,在这30天内双方任意一方不想离婚的,可以撤回离婚登记申请,也就是说,离婚冷静期是使用于夫妻双方协议离婚的情形,而不适用于诉讼离婚的情形。法律规定设置离婚冷静期的目的在于通过离婚冷静期让夫妻双方谨慎对待婚姻,给自愿离婚的当事人设置适当的时间“门槛”,促进当事人冷静和理智思考、妥善抉择。避免因为一时冲动而离婚的情形发生。这样既能保障离婚自由,又能保障双方作出正确冷静的抉择、保护好未成年子女的利益。
2、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前款规定的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一、离婚协议共同债务双方签了字后可以马上办理离婚证吗
双方签了字后不可以马上办理离婚证,协议离婚有30天的离婚冷静期,离婚冷静期内不能提前离婚。
《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七条【离婚冷静期】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前款规定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
离婚冷静期适用哪些法律
302人看过
-
离婚冷静期取消了哪些情况?
89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离婚冷静期适用什么情况
102人看过
-
法律上离婚哪种情况不用冷静期
477人看过
-
哪些情况下离婚可以免除冷静期
305人看过
-
法律中离婚条件主要有哪些?民法典离婚冷静期适用于什么情况?
258人看过
离婚冷静期,是我国《民法典》中提出的新的法律概念,指的是夫妻双方在欲要解除夫妻关系时,婚姻登记机关强制要求夫妻双方暂时分开,考虑清楚是否需要离婚后,再确定离婚事宜,办理离婚手续。离婚冷静期的期限为有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 更多>
-
离婚冷静期是否仍然适用于当前情况?甘肃在线咨询 2024-12-18明确无疑地告诉您,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离婚的冷静期为三十日。从提交离婚登记申请书之日起,任何一方向民政部门表示不愿意离婚的,都可以在这三十日内到当地市民政局申请撤回离婚登记申请。当冷静期届满时,如果双方配偶都尚未向婚姻登记机构申请领取离婚证书,则这种情形将被视为放弃离婚申请。现在,我将详细介绍办理离婚所需的具体材料信息:1.需提供当事人双方各自的身份证以及相关的户口簿原件;2.需要书写明确且规范的
-
离婚时哪些情况可以避免冷静期?安徽在线咨询 2025-01-08如果夫妇双方选择通过诉讼途径解除婚姻关系,则无需遵守离婚冷静期的规定。而对于那些选择自愿协商离婚的伴侣们来说,离婚冷静期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从婚姻登记机构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的第三十天开始,如果其中任意一方不同意分手,皆可向该指定部门提交撤销离婚登记申请。经过这六十天的冷静期之后,在剩余的第三十天内,双方当事人需亲自至婚姻登记机构办理离婚证书的发放手续;如在此期间未能进行申
-
协议离婚冷静期与诉讼离婚冷静期的区别有哪些江苏在线咨询 2024-05-14协议离婚冷静期与诉讼离婚冷静期的区别有三点,分别为:1、时间成本不同。协议离婚因为对于离婚以及离婚相关的内容双方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只要去民政局办理,更快捷和节省时间;而诉讼离婚需花费的时间周期较长;2、金钱成本不同。协议离婚主要涉及一个工本费,而诉讼离婚则可能涉及到诉讼费、律师费、保全费、鉴定费等;3、执行效力不同。
-
冷静期多久离婚合适天津在线咨询 2022-06-05一般一个月。离婚冷静期只是草案中新增的规定,并没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正式实施。依据新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设置不超过3个月的冷静期,如果是协议离婚的,设置一个月的冷静期。在离婚冷静期的一个月内,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意见(试行)》第四十条
-
2018什么情况下可以离婚冷静期贵州在线咨询 2021-10-02虽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床头吵架床尾和,可冲动离婚的人也确实大有人在。实践中,由于离婚登记手续过于简便,轻率离婚的现象增多,不利于家庭稳定。关于离婚冷静期的法律规定,2018年07月18日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对进一步深化家庭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意见(试行)》第40条: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设定不超过3个月的冷静期。冷静期间,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事件情况进行调停、家务调查、心理指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