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不作为如何告行政诉讼
面对行政不作为,公民或法人等当事人可通过行政诉讼来维护自身权益。
1.原告需明确行政机关的具体不作为行为,并准备相应的证据材料。
2.根据《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原告可选择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后再向法院提起诉讼,或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3.在提起诉讼时,原告必须向法院提交诉状,并附上曾经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以证明自己的申请已被行政机关知晓但未获处理。
4.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被告应依法履行职责的案件,原告无需提供申请合法性的证据,只需证明曾提出过申请即可。
二、行政不作为诉讼的证据要求
在行政不作为诉讼中,证据的要求相对宽松,但并非没有标准。
1.原告所提供的证据需达到一定的证明程度,即能够证明其已经向行政机关提出了申请,并且该申请未被行政机关及时、有效地处理。
2.证据的形式和内容不必过于严格,但必须真实、合法,并能与案件事实相关联。
3.对于某些特定情况,如原告因正当理由不能提供证据时,法院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酌情处理。
三、行政不作为的典型情况与处理
1.行政不作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较为典型的包括行政信息公开不作为、行政许可不作为、行政处罚不作为、行政赔偿不作为以及行政给付不作为等。
2.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行政不作为,当事人可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1)在行政信息公开方面,如果行政机关拒绝公开或拖延公开政府信息,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行政机关履行信息公开职责。
(2)在行政许可方面,如果行政机关对申请人的申请不作任何答复或未提供必要的申请资料,导致申请人无法获得许可,当事人同样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处理行政不作为案件时,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查,并依法作出判决或裁定,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
行政诉讼状行政不作为怎么写?
113人看过
-
行政不作为诉讼案件如何判决
106人看过
-
行政诉讼公安行政不作为是否可行
431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不作为被告的具体性
299人看过
-
如何理解行政不作为行政不作为起诉期限是多久
216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被告不作为的判决标准
70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不作为被告,应如何判决?宁夏在线咨询 2021-10-2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为被告。如果行政机关具有法定职责而不实施具体行政行为,则该行政机关具有被告资格。不作为有两种划分:在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依职权行为的不作为和依申请行为的不作为;内容上可分为拖延和拒绝。
-
县政府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原告参加行政诉讼吗如何参加行政诉讼程序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15一种观点认为,县政府不能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诉讼。理由有二:第一,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根据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宗旨,只有处在被管理地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才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原告,处于管理者地位的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因为其行使的是公共权利,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不存在需要救济的问题。同理,在行政复议中县政府作为被申请人同样处于这样一个角色,县政府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既然已被复议机关撤销,在行政诉讼中,根据行
-
行政诉讼第三人如何作为被告参加诉讼江苏在线咨询 2023-01-18第三人,是指同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行政诉讼的第三人,第三人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行政诉讼第三人可以由主动申请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参加诉讼。主动申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同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人民法院通知。人民法院认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有
-
行政诉讼不作为被告是否有效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1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限内未作出复议决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起诉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起诉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行政机关具有法定职责而不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该行政机关具有被告资格。不作为有两种划分:在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依职权行为的不作为和依申请行为的不作为;在内容上可以分为拖延履行和拒绝履行。
-
行政不作为如何处罚,如何规范行政乱作为行为安徽在线咨询 2021-07-11行政“不作为”其表现形式大致有拒绝履行、不予答复、拖延履行,它与行政中“乱作为”一样,都将可能侵犯或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法律规定,行政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种类有11种: 1、宣布无效; 2、撤销违法; 3、重作行为; 4、修正违法; 5、履行职责; 6、承认错误、赔礼道歉; 7、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8、返还权益; 9、恢复原状; 10、行政赔偿; 11、被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