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挪用公款立案标准2024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便利,擅自将公款私自占用,用于非法活动或营利活动的犯罪行为。
其中,非法活动金额达到3万元及以上,营利活动或逾期未归还且金额达5万元及以上者,视为“数额较大”,依法予以追究刑事责任,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挪用公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
(四)其他严重的情节。
第六条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挪用公款数额在二百万元以上的;
(二)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特定款物,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三)挪用公款不退还,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
(四)其他严重的情节。
二、挪用公款及时补上还会被判刑吗
即使挪用公款已被偿还,仍将面临刑事处罚。
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而言,其在职务便利下,若挪用公款用于非法活动或金额较大的营利活动,或者逾期三个月以上未归还,则将受到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惩罚。
-
挪用公款罪立案标准:挪用公款罪怎么处罚
333人看过
-
临时工挪用公款怎么处理,挪用公款罪的立案标准
147人看过
-
挪用公款一千万退款罪的立案标准
276人看过
-
立案处理挪用公款的标准是多少?
106人看过
-
立案挪用公款需要达到什么标准?
429人看过
-
2024挪用公款罪量刑标准
87人看过
-
怎么根据挪用公款立案标准解释个人挪用公款罪立案标准天津在线咨询 2021-11-26挪用公款罪应当区分三种不同情况认定:(一)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三个月以上未偿还的,构成挪用公款罪。挪用生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但在事发前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国家和集体造成的利息损失应当追回。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三个月,事发前全部归还的,可酌情从轻处罚。(二)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
-
公款挪用案件立案标准时间湖南在线咨询 2024-11-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公职人员违反国家规定,挪用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如果行为人挪用公款用于营利活动或者超过三个月未还且数额达到五万元以上,将被视为“数额较大”,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法律制裁。
-
挪用货款罪立案标准有哪些,挪用钱款的立案标准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15挪用公款罪立案标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2、挪用公款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 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既包括挪用者本人
-
挪用公款罪起诉标准是怎样的,挪用公款罪立案标准贵州在线咨询 2022-05-07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一般来说挪用5千到1万元
-
挪用公款罪成立刑事案件立案标准青海在线咨询 2023-08-15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挪用公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至1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2、挪用公款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 3、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1万元至3万元以上,超过3个月未还的。 各省级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