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签劳动合同去哪里仲裁
劳动者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可以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1.具体来说,劳动者需要前往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进行申请。
2.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劳动者还可以进一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在处理劳动合同期满未续签劳动合同的情况时,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一个月内补签劳动合同,并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4.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二、申请仲裁需提交材料
在申请劳动仲裁时,劳动者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
1.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以及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2.劳动者还需要提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等信息。
3.如果劳动者未能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者可以通过工资支付凭证、社会保险费缴纳记录、工作证、服务证等证据来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在这些证据中,用人单位对工资支付凭证、招聘登记表、考勤记录等负有举证责任。
三、劳动者维权途径说明
1.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如果劳动者未能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或者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2.如果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在申请仲裁的过程中,劳动者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提交申请书,并等待仲裁委员会的受理和开庭审理。
4.在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时,会先行调解,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
5.如果调解不成,仲裁庭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决。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
总之,劳动者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在申请仲裁时,劳动者需要提交相应的材料和证据,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请和受理。
2.如果劳动者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以进一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
-
怎样仲裁未签劳动合同
218人看过
-
去哪里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仲裁的条件
444人看过
-
劳动仲裁争议仲裁委和劳动局去哪里
456人看过
-
劳动合同申请仲裁去哪里申诉有效
284人看过
-
劳动合同和劳动所在地不一致去哪里仲裁?
257人看过
-
如何未签合同下劳动仲裁
89人看过
-
2022年未签合同申请仲裁要去哪里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301、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属于劳动争议。而劳动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的事项。只能去找劳动局的仲裁委。 2、可以找些证据证明劳动者与用人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然后,到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支付二倍工资。
-
未签劳动合同半年以上未续签劳动仲裁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11半年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5个月工资、加班工资等; 1、劳动争议,有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是关键,例如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为你办理的暂住证、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派工单、同事证言(离职在职的都可以)、录音录像或者其它有你名字和公章或老板
-
劳动合同和劳动所在地不一致去哪里仲裁?海南在线咨询 2023-12-22劳动合同和劳动所在地不一致去合同履行地或者单位所在地仲裁。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
未签劳动合同去XX队投诉还是申请劳动仲裁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06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应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用人单位支付入职第2个月开始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北京地区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2、提交材料后,5个工作日仲裁委给予立案,然后给双方举证期,给对
-
劳动合同没签可以去劳动仲裁么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10劳动合同纠纷可以劳动仲裁。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等等,适用劳动仲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