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
双重(或多重)劳动关系通常指在同一时期,工人与两个(或更多)雇主之间建立劳动关系。中国现行法律对是否允许双重劳动关系以及在何种情况下允许双重劳动关系没有明确规定,而是采取了不禁止、不提倡的态度,试图通过限制性立法来引导双重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项规定,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严重影响本单位完成工作任务,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九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未解除或者终止与其他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同时,《劳动合同法》第69条规定,从事非全日制就业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多个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影响前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由于劳动力市场中二元劳动关系的客观存在,如兼职就业和弹性就业条件下形成的二元劳动关系。因此,现行法律通过了这样一项限制性立法,试图对其进行规范和指导
在本案中,在向原雇主a公司请假的同时,a公司与案外公司建立了一个半月的劳动关系;现有证据表明,a公司不知道这一点,仍然每月向甲方支付病假工资。在此期间,a同时与a公司和B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应当指出,工人与新雇主之间建立劳动关系并不意味着与原雇主之间劳动关系的自然终结。作为一种法律行为,解除劳动合同必须有明确的意思表示。在这种情况下,a公司和a公司均无意终止劳动合同。此外,法律并不禁止双重劳动关系的存在。因此,a和B公司之间建立劳动关系并不意味着a和a公司之间的劳动关系将结束
,尽管劳动法律法规不禁止双重劳动关系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在向原雇主请假的同时与新雇主建立劳动关系的行为无疑应受到负面法律评价
首先,员工的这种行为违反了诚信原则。劳动者请病假期间,原用人单位仍需承担支付病假工资和社会保障的义务,但劳动者隐瞒已康复并能提供劳动的事实,与新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向新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这无疑违背了诚信的基本原则。其次,根据现行法律,原用人单位应同时拥有知情权和选择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行为的权利。在本案中,劳动者没有履行通知原雇主的义务,导致原雇主失去选择权,对原雇主造成不公正。在本案中,初审法院裁定劳动者应将病假期间的工资退还原雇主。但是,一审判决退还工资的前提是确定劳动者与原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时,劳动者与原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终止,但根据上述前提不存在。因此,病假工资返还的判决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
根据《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第55条,劳动合同当事人违反劳动合同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本条规定是违约赔偿基本原则在劳动法领域的体现,与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不冲突。损害赔偿是因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不当履行合同义务而产生的民事责任,其目的是弥补因违约而给受害方造成的损害。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劳动者提供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和劳动报酬;同时,劳动者应当接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正常提供劳动,这是劳动者忠实、勤勉的义务。劳动合同双方应当注意履行基本的合同义务。如有违反,应就其违约行为向对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在本案中,在原雇主的病假期间,工人前往新雇主工作,这显然违反了工人的基本合同义务,应向原雇主承担赔偿责任。由于原单位在工人在新单位工作期间继续向工人支付病假工资,因此损害赔偿金额可参照原单位在此期间支付给工人的病假工资金额确定。虽然本案原用人单位要求返还病假工资,但从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避免诉讼积累的角度来看,二审法院根据《违约损害赔偿请求书》直接处理了本案涉及的病假工资纠纷
本案简介
a于2009年7月29日进入a公司。2009年9月7日,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为2009年7月29日至2010年7月28日。甲方入职时月薪为5000元(税前),外加通讯费50元;2009年12月起调整为3412元(税前);自2010年3月起,调整为2600元(税前)。A在A公司工作到2010年5月30日。从6月1日起,a公司请病假。同年9月1日,a公司发出《劳动合同终止通知》,记录双方劳动合同将于2010年7月28日到期,但甲方于2010年6月向a公司提交了《病假表》。甲方给予甲方三个月的医疗期,现已达到三个月的医疗期,公司决定不续签劳动合同,现通知甲方于2010年9月1日解除劳动合同。A于9月6日收到A公司发出的终止劳动合同通知。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a公司于2010年6月1日向a支付工资,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期限为2010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13日。A于2010年7月14日被B公司解雇,因为他在工作期间未能实现公司目标
2011年9月27日,A公司向上海市松江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就本案所述事项进行仲裁。同年11月16日,仲裁委员会裁定宋老仁中(2011)办字4097号裁决不支持a公司的仲裁请求。a公司因不同意裁决而向法院提起诉讼
案例选择: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诉讼争议焦点
本案争议焦点是如何从法律上认定劳动者与他人建立劳动关系的行为公司在病假期间
法院判决
一审判决:一是返还a公司2010年6月至2010年8月的4105元病假工资;2、驳回A公司剩余索赔
二审判决:1。维持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1)宋民一(民)初字第9191号正文第2项;2、撤销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1)宋民一(民)初字第9191号正文第1项;3、上诉人A应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天内向被上诉人A公司支付人民币1900元
-
研究劳动关系的特点与特征
342人看过
-
揭示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和特点
310人看过
-
我国的双重劳动关系触犯法律吗?
355人看过
-
双重劳动关系赔偿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104人看过
-
劳动者存在双重劳动关系应承担什么责任
210人看过
-
谁在双重劳动关系中承担工伤责任?
219人看过
仲裁委员会是自律性社会公益组织,是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法人,经省司法厅登记,挂靠于政府法制局。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又通过自己的办案活动取得一定的收入。仲裁会可以为被聘用的没享受退休待遇的工作人员缴纳三金。... 更多>
-
律关系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26一、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2、具有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3、具有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实现的特征。二、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与联系:1、劳动关系属于经济范畴,劳动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2、劳动关系形成以劳动为前提,实现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法律关系的形成则是以劳动法律规范存在为前提,发生在劳动法律规范调整
-
劳动关系的特征是什么, 劳动关系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的特征是怎样的澳门在线咨询 2022-01-26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依法所确立的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用人单位,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同时。也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劳动关系的特征:(
-
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双重责任有哪几种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11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应当向原用人单位履行告知义务,不得对原用人单位的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当原用人单位明确告知不予同意,要求改正的,劳动者不得再另行建立劳动关系,否则,原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此种情形下,若劳动者的第二用人单位给原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与第二用人单位还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双重劳动关系劳动者应承担哪些责任浙江在线咨询 2022-05-28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劳动者建立双重劳动关系损害原单位利益,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如果损害原单位的利益,单位也是有权利解除劳动合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
-
双重劳动关系法律风险是什么,双重劳动关系的法律风险是怎么规定的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06双重劳动关系法律风险: 1、对前用人单位连带赔偿风险 根据我国劳动人事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先成立的劳动关系优先于后成立的劳动关系,原用人单位有权要求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不得对外兼职或建立新的劳动关系,若企业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原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工伤赔付的法律风险 一般而言,劳动者已由原用人单位购买了社会保险,随着全国统一社会保障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