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的衔接点是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应理解为其对社会危害较小的行为;对社会的危害较大的行为则是犯罪行为,需要适用《刑法》。
一、刑事责任构成要件
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如下:即犯罪的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的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客体是指犯罪行为侵犯的、中国刑事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活动的客观事实特征,包括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后果及其因果关系等。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者单位。主观方面是指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后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二、治安管理处罚适用行政处罚法吗
不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与行政处罚法的关系应当是特别法与普通法的关系。治安管理处罚法是公安机关对于危害社会治安管理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行政处罚法是行政机关对于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是进行处罚的依据。
三、刑事司法实践中如何适用缓刑
缓刑
(一)缓刑的适用主体
缓刑是一种较轻强度的刑罚执行方法,因此适用的对象也只能是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不大的普通刑事犯罪分子。这类犯罪分子大多主观恶性不大,事后能及时认识罪行,适用缓刑完全能够起到教育、改造的作用。我国刑法也明确规定了缓刑适用的对象为被判刑罚较轻刑种(拘役、有期徒刑)和较短刑期(不超过三年)的犯罪分子。而对于主观恶性深,社会危害性大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被判处的是较重刑罚,刑期也是较长的。适用执行强度较轻的缓刑,根本达不到惩罚犯罪分子的目的,因而不能适用缓刑。
(二)缓刑的适用范围
拘役和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缓刑适用的范围。这个范围内的犯罪人员的罪刑与缓刑执行是相适应的,通过缓刑的执行,让他们在社会监督之下进行改造有利于犯罪人员的家庭稳定,有利于促进犯罪人员更好的改造。还可以让他们创造出物质财富,避免大量捕人,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这也体现了刑罚经济原则。
(三)缓刑的适用条件
1、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我国刑法规定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不至于再危害社会是我国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这也是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认定犯罪人将来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主要根据两方面:一是犯罪情节,二是悔罪表现。
2、缓刑适用的客观条件。犯罪情节是犯罪行为发生时客观存在的状态,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不可能再改变。这种行为状态对社会危程度的轻重客观性较强,容易被法官认识,同时也是犯罪构成的重要要件、司法实践中考虑相对较多的因素和司法活动中必须查明的情况,因而用犯罪情节这一客观存在的条件衡量是否适用缓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司法实践中也易于操作。只要犯罪情节轻微就可以考虑适用缓刑。
3、缓刑适用的主观条件。犯罪行为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犯罪行为人对这些客观事实持何种态度,有何种表现是刑事审判活动中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只有犯罪分子真正认识到犯罪行为的危害性,并有消除这种危害性的主观愿望和客观行为表现,才能说明犯罪分子已从中汲取了教训。这对犯罪分子进行教育、改造有着直接的、积极的影响。因而悔罪表现这一主观因素可以作为评判刑罚执行方式轻重的依据,决定着是否适用缓刑。
4、缓刑适用的身份条件。即罪犯人身方面的限制。我国刑法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因为累犯成立的本身,已经表明罪犯自身恶性很深、屡教不改,当然不能再适用缓刑。
5、缓刑适用的预测条件。对犯罪分子人身危险性预测的结果直接关系到缓刑的适用。可以通过对被告人家庭情况、个人成长经历、周围环境、工作情况、精神状态、身体状况等进行充分了解,逐项评价,结合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对犯罪分子犯罪前的表现、信用程度和犯罪后的思想语言、罪行交待、认识程度、悔改表现等主观方面及客观行为表现,进行预测。预测评价结果达到了规定的人身危险性低值界限才可以适用缓刑。
-
行政处罚与刑罚处罚在实体法上的衔接问题
84人看过
-
治安处罚可否重复处罚,治安管理处罚的方式
343人看过
-
维护治安秩序:行政处罚与治安管理
327人看过
-
与刑罚衔接原则是什么
221人看过
-
在治安管理处罚适用内容中,治安管理处罚的特征
54人看过
-
刑罚的种类:治安处罚与刑罚的区别
202人看过
刑事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更多>
-
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的衔接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10在打击和规制非法集资违法——犯罪行为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又称“两法衔接”)机制运作和工作实践中,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关系,即正确理解和适用“一事不再理”、“一事不两罚”原则;准确、灵活把握“刑事先理”原则;坚持刑法的谦抑性原则,防止刑事司法恣意扩张。
-
-
该怎样解决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的衔接问题?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31要想解决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的衔接问题,就要明确和细化立法内容。第一,二者适用范围的衔接。我国现行立法一般根据以下三个方面确立行政处罚和刑罚的适用范围:情节轻重、数额大小、后果大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二者的适用范围,但是还是没能避免二者的脱节。因此,在立法上确定行政处罚和刑罚的适用范围可以考虑依据违法行为的性质、类别。第二,二者在处罚刑种和处罚尺度上的衔接。行政处罚是针对一般违法行为的处罚,处罚
-
刑事处罚与治安甘肃在线咨询 2022-08-081、适用对象不同:行政处罚和治安处罚都是针对违法行为;而刑事处罚针对的是犯罪行为 2、法律依据不同:行政处罚依据的是《行政处罚法》,治安处罚依据的是《治安处罚条例》,刑事处罚只能依据《刑法》 3、处罚力度不同:行政和治安处罚的处罚力度较轻,刑事处罚的力度较重 4、作出处罚的机关不同:行政处罚的是相应的行政机关,治安处罚的是公安机关,刑事处罚的是人民法院。
-
免于警衔与刑事处罚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11被免于刑事处罚不等于没有罪,只是由于罪行不重或有立功表现的,可以不追究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的规定,受到行政处分的最重的是开除和撤销警衔,那么属于犯罪的就肯定要开除了。 《警察法》第二十二条人民警察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参加非法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参加罢工; (二)泄露国家秘密、警务工作秘密; (三)弄虚作假,隐瞒案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