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令禁止犯罪分子不可以进入哪些地方?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4-28 09:00:31 391 人看过

禁止令可以禁止犯罪分子进入下列一类或者几类区域、场所:

1、禁止进入夜总会、酒吧、迪厅、网吧等娱乐场所;

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禁止进入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场所;

3、禁止进入中小学校区、幼儿园园区及周边地区,确因本人就学、居住等原因,经执行机关批准的除外;

4、其他确有必要禁止进入的区域、场所。

《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第四条

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禁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进入以下一类或者几类区域、场所:

(一)禁止进入夜总会、酒吧、迪厅、网吧等娱乐场所;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禁止进入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场所;

(三)禁止进入中小学校区、幼儿园园区及周边地区,确因本人就学、居住等原因,经执行机关批准的除外;

(四)其他确有必要禁止进入的区域、场所。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1日 16:4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刑事禁止令禁止接触的人指哪些?
    一、刑事禁止令禁止接触的人指哪些?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刑事禁止令,是指“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由此可见,刑事禁止令对于解决限制人身自由刑与社会防卫需要之间的冲突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法律规定的模糊性,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具体适用刑事禁止令时会遇到一些实践难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的说明》中对此也未作详细说明,只是提到增设刑事禁止令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管制的执行方式和缓刑的考察方式作出适时调整,有针对性地对被判处管制的犯罪人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人进行必要的行为管束,以适应对其改造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从《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来看,刑事禁止令无论在内容上还是程序上都不够明确,但在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及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对判处管
    2023-06-03
    63人看过
  • 假释可不可以实行禁止令
    一、假释可不可以实行禁止令我国假释不适用禁止令,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缓刑的,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或者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即禁止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二、办理假释需要花钱吗办理假释不需要花钱。法律上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
    2024-01-20
    400人看过
  • 进入公众视野的刑事禁止令
    禁止进入酒吧、禁止进入网吧、禁止使用信用卡自今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施行以来,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各地法院频频发出五花八门的禁止令,禁止令作为我国刑罚执行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正式进入了公众的视野。禁止令制度是我国刑罚制度的一个重要创新,也是对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积极回应。依法正确适用禁止令,切实保障和强化管制、缓刑的适用效果,有助于刑罚的实施、预防犯罪的发生;有助于进一步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缓解社会矛盾激化,同时对进一步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完善社会管理制度、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意义重要。但是,刑事禁止令是我国刑事法律领域中一项全新的制度,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该项制度,确保其的执行效果,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一、准确界定刑事禁止令性质刑事禁止令不是一种新的刑罚,而是对管制犯、缓刑犯具体执行监管措施的革新。刑事禁止令的特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依附性。刑事禁止令是刑事判决书或者裁定书的
    2023-06-11
    118人看过
  • 禁止通行和禁止进入有什么区别
    禁止通行和禁止驶入区别在于含义不同、标志不同、针对对象不同。禁止通行和禁止驶入有以下区别:1、含义不同:禁止通行用于提示车辆和行人不能再向前行驶及通过,以免发生交通事故。禁止通行只是针对机动车,而禁止驶入是针对所有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禁止驶入用于禁止各类机动车驶入,此标志设在禁止机动车通行路段的入口处。而禁止驶入则是表示各类机动车车辆禁止驶入前方路段,机动车、行人以及非机动车看到这类标志后,都应该仔细辨别,并谨慎通行,及时更换路线选择其他道路。2、标志不同:禁止通行的标志是空白内有红色圆圈;而禁止驶入的标志是红色圆内有一个白色的横杠。3、针对对象不同:禁止通行针对所有通行者及车辆,包括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而禁止驶入仅针对指定的机动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本
    2023-08-11
    113人看过
  • 禁止通行和禁止驶入的区别有哪些
    一、禁止通行和禁止驶入的区别有哪些1、禁止通行和禁止驶入的区别如下:(1)含义不同。禁止通行用于提示车辆和行人不能再向前行驶及通过,以免发生交通事故。禁止驶入用于禁止各类机动车驶入,此标志设在禁止机动车通行路段的入口处;(2)标志不同。禁止通行的标志是空白内有红色圆圈,而禁止驶入的标志是红色圆内有一个白色的横杠;(3)针对对象不同。禁止通行针对所有通行者及车辆,包括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而禁止驶入仅针对指定的机动车。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处罚。第二十六条交通信号灯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二、禁止驶入扣几分罚多少1、驾驶机动车违反禁令标志、禁止标线指示的,扣3分罚款200元。机车违反禁止标线指
    2023-08-09
    493人看过
  • 专利禁止令可以上诉吗
    当事人对禁止令享有上诉权,上诉期间,不影响禁止令的执行。一、知识产权诉讼中建立禁止令制度的必要性禁止令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侵权明显成立的,法院要求侵权当事人实施或者禁止实施一定行为的命令。在知识产权诉讼中建立禁止令制度有其必要性:1、知识产权价值有时间性特点,任何对其保护的滞后都会给权利人带来重大或难以弥补的损失。且侵权方在诉讼过程中给原告造成的新的损失由于受诉请范围限制也不能或难以保护。2、根据专利、商标法等的规定,工商、专利、海关等机关只需具备一定证据,就可作出停止侵权的决定,而法院往往只能在判决后才能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不利于及时有效地制止、打击知识产权侵权。3、世界贸易组织(WTO)基本文件明确规定,禁止令必须作为缔约国司法部门阻止知识产权侵权法律救济措施之一。我国加入WTO已迫在眉睫,因此,加强各方面立法,做好接轨工作势在必行。二、专利侵权如何维权1、将对方技术与自己的专
    2023-06-27
    246人看过
  • 对于假释犯可否发禁止令
    一、对于假释犯可否发禁止令1、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假释犯可发禁止令,所以假释犯不能发布禁止令。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二、假释的适用条件有哪些1、根据刑法规定,假释的适用条件为被判处刑罚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法定刑期后,确有悔改之意,经综合考量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适用假释。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
    2023-04-26
    80人看过
  • 假释犯不适用禁止令的原因是哪些,为哪些假释不适用禁制令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创设了刑法禁止令制度,对判处管制和宣告缓刑的罪犯,同时可以禁止其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而假释犯在假释期间,其假释条件和要求与宣告缓刑有类似之处,是否假释犯也存在刑法禁止令适用的可能性。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对许多条文进行了修改、增加、删减,其中新增设的刑法禁止令制度,引起了许多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第三十八条、第七十二条进行了修改,对于判处管制和宣告缓刑的罪犯,同时可以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与此同时,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出台了《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将禁止令纳入《刑法》丰富了我国的刑法制度,是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体现,也是符合当前刑罚轻缓化的潮流趋势。但《刑法修正案(八)》对于刑法禁止令的适用
    2023-02-11
    431人看过
  • 野味禁令包含哪些具体禁止条款?
    第一,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等活动,坚决取缔非法野生动物市场;第二,全面整顿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和经营利用从业机构,依法清理许可证件及文书;第三,一律停止受理以食用为目的猎捕、经营野生动物等活动的申请,严格规范对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动物活动的审批行为。广东省野味禁令如何规定的广东是野生动物的资源大省、贸易大省和消费利用大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东在全国率先发布严禁野生动物交易1号公告,全面关停全省5213个农副产品市场中有野生动物交易的档口,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交易。此次广东再度率先修法禁食野味,将为源头上防控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提供强有力的法治支撑。大幅提高食用野生动物行为的惩罚力度,最高可处罚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的20倍罚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第一条凡《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2023-07-05
    225人看过
  • 禁止令的说明
    金融犯罪
    禁止令是指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被告人,在其管制或缓刑期间,采用的一种辅助性的刑罚手段。具体规定是:1、禁止令的目的是以强制的手段矫正部分特定的犯罪行为;2、通过禁止令的形式将犯罪人员与可能诱使其犯罪的环境相隔离,对于犯罪人员再触犯同类罪名起到预防作用;3、人民法院宣告禁止令,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原因、犯罪性质、犯罪手段、犯罪后的悔罪表现、个人一贯表现等情况,充分考虑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的关联程度,有针对性地决定禁止其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禁止令禁止犯罪分子进行的哪些活动?禁止令禁止犯罪分子进行的活动有:实施证券、贷款、票据和信用卡犯罪等金融犯罪的,禁止从事证券交易、申领贷款、使用票据或者申领、使用信用卡等金融活动;)利用从事特定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犯罪的,禁止从事相关生产经营活动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八条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判
    2023-07-05
    340人看过
  • 被判管制禁止从事哪些活动,被判管制禁止进入哪些场所
    被判管制时禁止从事那些活动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禁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以下一项或者几项活动:(一)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在设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禁止设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二)实施证券犯罪、贷款犯罪、票据犯罪、信用卡犯罪等金融犯罪的,禁止从事证券交易、申领贷款、使用票据或者申领、使用信用卡等金融活动;(三)利用从事特定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犯罪的,禁止从事相关生产经营活动;(四)附带民事赔偿义务未履行完毕,违法所得未追缴、退赔到位,或者罚金尚未足额缴纳的,禁止从事高消费活动;(五)其他确有必要禁止从事的活动。被判管制时禁止进入哪些场所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禁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进入以下一类或者几类区域、场所:(一)禁止进入夜总会、酒吧、迪厅、网
    2023-06-13
    497人看过
  • 人身安全实施哪些禁令,为什么禁止人身安全禁令
    人身安全十大禁令:1。安全教育和岗位技术考核不合格者,严禁独立上岗。2、不按规定着装或班前饮酒的,严禁进入生产岗位和施工现场。3、不戴安全帽的,严禁进入生产装置和维修现场。四、未办理安全作业票及不系安全带者,严禁高空作业。五、未办理安全作业票,严禁进入塔、容器、罐、油舱、反应器、下水井、电缆沟等有毒、有害、缺氧场所作业。6、未办理维修工作票的,严禁拆卸与系统连接的管道、泵等设备。七、未办理电气作业三票,严禁进行电气施工作业。八、未办理破土工作票,严禁破土施工。9、机动设备或受压容器的安全附件。保护装置不完整,使用方便。严禁启动。10.运行中严禁擦洗或拆卸机动设备的旋转部件。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内容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内容,即人民法院保护受侵害当事人的具体措施,包括:1、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2、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3、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4、保护申请人人身
    2023-08-08
    397人看过
  •  缓刑犯禁止去的地方
    这段文字描述了禁止进入一些特定的场所和区域,这些场所和区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或者不利于社会管理。其中,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禁止进入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场所,禁止进入中小学校区、幼儿园园区及周边地区,但经执行机关批准的除外,对于其他确有必要禁止进入的区域、场所。以下是对原文部分内容进行改写的建议:1.禁止进入夜总会、酒吧、迪厅、网吧等娱乐场所;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禁止进入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场所;3.禁止进入中小学校区、幼儿园园区及周边地区,但经执行机关批准的除外;4.对于其他确有必要禁止进入的区域、场所。 【 学 校 周 边 限 制 】 缓 刑 犯 能 否 进 入 中 小 学 校 区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被禁止进入中小学校区。这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防止缓刑犯利用学校周边环境再次犯罪。同时,缓刑犯进入学校周边区域,可能会给其他
    2023-09-06
    444人看过
  • 货车禁止进入的区域
    货车禁区标志是指禁止载货机动车驶入。设置货车禁区是为了保护城市安全,毕竟和大货车有关的车祸时有发生,而且一旦发生车祸,后果也比较严重,所以交管部门设置货车禁区。常见的是禁止大货车通行,即黄牌照的货车不能通行,或禁止外地车辆进入通行,部分路段即使是蓝牌货车也不能通行。货车禁区怎么处理一、货车禁区怎么处理1、货车禁区的处理如下:(1)一般记三分并罚款200元;(2)如果是现场处罚,交警会登记驾驶人信息、车辆信息和处罚措施,让驾驶人签收,处罚会同时记录在车辆和驾驶人驾驶证上。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条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处罚。第八十九条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
    2023-07-03
    363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禁止令进入禁止场所是指哪些人?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7-26
      禁止令禁止接触的人员下面几种: 1、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2、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证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3、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控告人、批评人、举报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4、禁止接触同案犯; 5、禁止接触其他可能遭受其侵害、滋扰的人或者可能诱发其再次危害社会的人。
    • 禁止令对于禁止犯罪分子的禁止性活动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8-11
      禁止令禁止犯罪分子从事的活动是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而定的,一般只是禁止以下几种活动: 1、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在设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禁止设立公司、企业、事业单位; 2、实施证券犯罪、贷款犯罪、票据犯罪、信用卡犯罪等金融犯罪的,禁止从事证券交易、申领贷款、使用票据或者申领、使用信用卡等金融活动; 3、利用从事特定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犯罪的,禁止
    • 禁止令假释之日起对假释犯为哪些不能适用禁止令?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27
      对于执法行为而言,法无授权不可为。适用禁止令,必须有法律的明确规定,而法律对假释的人犯,没有规定可以适用禁止令。 法条链接:《刑法》 一、第三十八条【管制的期限与执行机关】 1、管制的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二年以下。 2、判处管制,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3、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4、违反第二款规定的禁止令的,由
    • 禁止接触哪些方面的人是否违反禁止令?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1-23
      禁止令禁止接触的人员下面几种: 1、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2、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证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3、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控告人、批评人、举报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4、禁止接触同案犯; 5、禁止接触其他可能遭受其侵害、滋扰的人或者可能诱发其再次危害社会的人。
    • 刑事禁止令禁止接触的人指哪些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11
      禁止令禁止接触的人员下面几种: 1、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2、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证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3、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控告人、批评人、举报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4、禁止接触同案犯; 5、禁止接触其他可能遭受其侵害、滋扰的人或者可能诱发其再次危害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