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人提供的房屋年限与实际不符,买房人该如何了解房子的“年龄”?如果合同没有约定年限的话,买房人该如何索赔?
黄先生在某小区看中了一套房子,房东说是1999年建成的房子,房产证是2000年5月领到的。但黄先生发现,土地使用权证上显示的土地截至日期则是2065年5月20日。
黄先生不明白,这两个日期中究竟哪一个可以反映房屋的实际建造年限?如果房东刻意隐瞒,他该怎么去核实?为此,黄先生找到房产专家周先生进行咨询。
经周先生解释后,黄先生才明白,事实上这两个日期都无法反映房屋的建造年限。房产证上的日期只能反映房屋所有权人实际取得该物业产权的日期,如果是二手房,有些已经转手了两至三次,所以最后看到的这本房产证上记载的发证日期,可能远远迟于房屋实际的建成日期。
另外,根据土地使用权证上显示的截至日期可以推断出该房屋是于1995年5月20日取得土地使用权,但开发商是否一经取得土地使用权便开始建造房屋也无从判断。
周先生表示,如果想要了解该房屋的建造年限,可以去房管局查询,或者向邻居、街道、物管公司打听。
最后,还可以在与房东签订的转让合同中约定,如果房屋的实际建造年限与房东所述不符,房东应承担违约责任。
我国《土地管理法》也明确规定,住宅的土地使用权期限为70年,土地的使用年限以土地使用证上的记载为准。土地使用年限到期后,政府有权收回土地,如果不予收回,则土地使用权人应当支付相应的土地使用租金。但是土地使用年限到期后,土地究竟如何处置,目前法律尚未明确规定。
周先生建议,如果当初合同没有约定,那么从民事法律公平角度出发,有这么一个处理办法可供参考——开发商按该商品房总价除以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使用年限(70年)乘买主损失的年限(6年多)来确定赔偿金额。
-
购买二手房弄清房龄有妙招买房人该如何索赔
55人看过
-
二手房房龄识别有妙招
324人看过
-
掌握选房技巧买房巧妙避开三大“雷区”
62人看过
-
低迷楼市下买房有妙招
482人看过
-
如何弄清二手房房龄?
230人看过
-
购房攻略:巧用七步妙招便可以买一套二手房
422人看过
转让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将其合同权利、合同义务或者合同权利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合同。根据转让的内容不同,转让合同可以分为债权转让合同、债务承担合同和债权债务概括转让合同三种类型。... 更多>
-
购买二手房弄清房龄有妙招买房人该如何索赔?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20卖房人提供的房屋年限与实际不符,买房人该如何了解房子的“年龄”如果合同没有约定年限的话,买房人该如何索赔黄先生在某小区看中了一套房子,房东说是1999年建成的房子,房产证是2000年5月领到的。但黄先生发现,土地使用权证上显示的土地截至日期则是2065年5月20日。黄先生不明白,这两个日期中究竟哪一个可以反映房屋的实际建造年限如果房东刻意隐瞒,他该怎么去核实为此,黄先生找到房产专家周先生进行咨询经
-
看房注意事项有什么,买房有哪些招数、技巧?辽宁在线咨询 2022-10-26买房看房注意事项有什么,买房有哪些招数、技巧(一)买房第一招,不看白天看晚上。了解入夜后房屋附近噪声、照明、安全等。(二)买房第二招,不看晴天看雨天。再好的伪装也敌不过几天下雨,此时漏水、渗水一览无余。(三)买房第三招,不看建材看格局。不要被漂亮的建材所迷惑,房屋机能是否有效发挥,有赖于格局是否设计周全。(四)买房第四招,不看墙面看墙角。看墙角是否平整、龟裂、有无渗水。(五)买房第五招,不看装潢看
-
买二手房避免买卖合同纠纷有妙招吗,买二手房避免买卖合同纠纷妙招宁夏在线咨询 2022-03-18买二手房避免买卖合同纠纷有妙招,买二手房避免买卖合同纠纷有妙招,主要内容如下:第一,检查房屋的产权证和土地证,看两证是否齐全(有些房本是两证合一的);第二,是要看清楚产权证是否被抵押和土地证上的土地使用年限的记载;第三,检查房屋本身的质量。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要注意房屋是否被卖房人出租;第四,要检查房产证上的产权人姓名和卖房人的身份证上的姓名是否一致。第五,看产权证上是否有共有人,如果有共有人,还
-
买房贷款的省钱妙招有哪些北京在线咨询 2023-11-05一:如果资产情况良好,银行有大笔的存款,但又没有其他投资和更高收入的渠道,那么选择少贷,利息也会少一些。 二:如果手上的资金都投入到基金、期货等理财产品中而且获得的回报率要高于贷款的利息,那么可以选择多贷一点。 按揭月供:还款方式任你选 商业贷款的还款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等额本息、等额本金。 等额本息:收入比较稳定,可以选择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每月还款额相等,方便安排资金支出,但缺点是利息总支
-
借名买房房东起诉技巧福建在线咨询 2022-01-28尊敬的女士/先生,您好,您的问题已收悉。 您的情况属于借名买房,但房东起诉您,您是完全可以提出抗辩的,这要具体分析是不是您在购房合同上签的字,而且不知道您与该公司有没有借名买房合同,如果处理不得当,您可能需要承担21万的购房款,建议积极应诉。 其次,还需向您询问一些案件的具体信息。请问购房合同内容是什么?有没有借名买房协议?这些问题是比较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