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判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争的情况下或者在部队接受作战任务进行战斗动员后,由于贪生怕死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故意制造谣言,在部队中散布怯战、厌战思想或恐怖情绪,动谣军心的行为。
犯本罪的具体量刑标准如下:
1、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
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二、现行刑法对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量刑的规定有什么
现行刑法对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量刑的规定具体如下:
1、战时造谣惑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情节严重,是指指挥人员造谣惑众的;谣言散布范围广泛的;谣言内容煽动性大的;在紧要关头或者危急时刻造谣惑众的;引起部队混乱;指挥失控、多人逃亡等严重后果的等。
情节特别严重,是指勾结敌人造谣惑众,造成部队军心涣散、部队怯战、厌战或者引起其他严重后果的等。
《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
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三、战时逃避军事训练罪既遂的量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战时逃避军事训练罪是指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逃避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行为。
犯本罪具体量刑标准如下:
1、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公民战时拒绝、逃避服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刑法》第三百七十六条
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公民战时拒绝、逃避服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七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 第三百七十六条 预备役人员战时拒绝、逃避征召或者军事训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n公民战时拒绝、逃避服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战时如何定性造谣惑众罪?
253人看过
-
如何界定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犯罪行为
257人看过
-
战时造谣惑众罪释义
175人看过
-
刑法中战时造谣惑众罪是以什么标准量刑的
487人看过
-
法律角度下如何判定战时造谣惑众罪
260人看过
-
法院对于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最新量刑标准?
368人看过
-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最新刑罚安徽在线咨询 2023-01-30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具体量刑标准为:犯此罪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罪构成的特定时间是战时,平时有上述行为的不构成本罪。
-
刑法中战时造谣惑众罪是以什么标准量刑的湖北在线咨询 2023-09-051、战时造谣惑众罪的量刑标准,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 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
如何确定为犯有战时造谣惑众罪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041、客体要件 进行战斗动员和战场宣传鼓动作为战时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讲清我军作战的正义性,战争形势和战场情势,战斗任务和完成战斗任务的意义、要求、有利条件和困难,以及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办法。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战时情况下,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主体是所有参加作战的军人。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
战时有没有犯战时造谣惑众罪北京在线咨询 2023-12-07犯战时造谣惑众罪是严重的。行为人在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
如何认定应当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湖北在线咨询 2023-06-081、客体要件 进行战斗动员和战场宣传鼓动作为战时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讲清我军作战的正义性,战争形势和战场情势,战斗任务和完成战斗任务的意义、要求、有利条件和困难,以及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办法。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战时情况下,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主体是所有参加作战的军人。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