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胁从犯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3 08:41:28 483 人看过

一、如何正确理解胁从犯

之所以行为人成立胁从犯,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在胁迫者的胁迫下实施了犯罪行为,从而与胁迫者(或还有其他犯罪分子)的行为构成了共同犯罪。因此,分析胁迫行为是否确实抑制了行为人的内心意志,被胁迫者是否是在胁迫者强加犯意的驱使下参加了犯罪,便成为判断胁从犯是否成立的关键。

(一)胁迫的现实性

胁迫者对受胁迫者施以胁迫,必须是真实的。也就是说,行为人必须意识到自己受到威胁。如果行为人捏造情景称自己处于受胁迫状态,或者行为人当时没有意识到受胁迫而事后知晓,称自己当时已经处于威胁之下,这些情况都属于缺乏被胁迫的真实性。如果胁迫者只是吓唬,并非真的或者根本没有能力使胁迫内容付诸实施,则胁迫也不成立。

(二)胁迫的紧迫性

有学者为了区别这里的“胁迫”与紧急避险中的“危险”,认为这里的胁迫应该表现为“对合法利益不构成直接的现实危险的威胁……”。[陈*林主编:《刑法学》(上),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93页。]笔者认为,这并不是胁从犯与紧急避险的区别。如果行为人的“胁迫”不具有现实的危害或不利的性质,被胁迫者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摆脱胁迫者的影响时,这种胁迫肯定不能作为胁从犯成立的前提条件。但是,胁迫的紧迫性是不是要求被胁迫者别无选择呢?有学者认为,“胁迫的紧迫性要求在参加犯罪前,被胁迫者没有摆脱胁迫的可能性”。[刘*军、刘*峰:《论胁从犯的几个问题》,《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4期。]如果被胁迫者有充分的时间寻求帮助,摆脱胁迫,有摆脱胁迫的机会和条件却不利用,就说明参加犯罪是被胁迫者的自愿行为,并非胁迫使然,因而不成立胁从犯。笔者认为对胁迫作一定的限制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要求被胁迫者没有摆脱胁迫的可能性,这种限制又过于严格。即使威胁发生后被胁迫者有时间和机会去维护其意志,能够通过寻求外界的帮助而不实施犯罪行为,但胁迫者的胁迫使得被胁迫者选择实施被胁迫行为之外行为的可能性变小,或者选择余地不变,但选择实施被胁迫犯罪行为之外行为会冒很大风险,同样可以有成立胁从犯的余地。并且,在受到胁迫的情况下,我们不能站在平常人的立场,要求被胁迫者经过理性的选择去实施合法的行为。如果根据当时的情况,胁迫是存在的,但是受胁迫者的选择余地相当大,则不能认定为是被胁迫参加的共同犯罪。

(三)胁迫的对象

所谓胁迫的对象,是指胁迫指向谁的问题。除行为人本人外,将胁迫的范围扩大到行为人的近亲属及与其有特殊亲密关系的其他人是合理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人的利益实际上就是行为人本人利益的自然延伸。以这些人的利益相要挟,也能使行为人产生强烈的反应,与威胁侵犯行为人的利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那么对陌生人的胁迫能否成为实施犯罪行为的胁迫呢?当然,“如果将胁迫对象无限扩大,不仅违背胁从犯的特殊心理机制,还会为社会上不稳定分子轻率犯罪、规避刑事制裁制造借口”。[刘*军、刘*峰:《论胁从犯的几个问题》,《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4期。]笔者认为对陌生人的威胁只有在被胁迫者与陌生人之间存在契约、事务管理的特殊关系以及法律规定的特殊关系时,才有肯定胁迫存在的余地。当没有任何事实上或者法律上的特殊关系时,损害其利益的威胁并不能认定为“胁迫”。

人们习惯上认为胁迫者一般是以损害被胁迫者或他人的相关利益相威胁,那么对于胁迫者的“自我威胁”如何认定呢?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下要成立胁从犯,要求自我胁迫者与受胁迫者之间必须存在特别亲密的关系,如夫妻、父子等。这种紧密程度比对陌生人胁迫成立胁从犯要求的紧密程度要高得多。

另外,胁迫所指向的要侵犯的利益与被胁迫者依据胁迫者的意思而实施的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利益需要进行权衡,两者之间的差距不能太大。如果受到的胁迫是微不足道的,即使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较小,也不能成立胁从犯。并且,胁迫所指向要侵犯的利益不限于合法利益,还应当包括非法利益。如与他人通奸等不名誉的隐私等。但是如果非法利益是通过犯罪行为获得的,则不具有可胁迫性。即使胁迫者要求其侵犯的利益小于这种非法利益,也不能构成胁从犯。

(四)胁迫的时间

胁迫的时间问题,即胁迫是否应持续存在于被胁迫者实施犯罪全过程之中。实践中,胁迫可在以下时间段内结束:第一种情况是在被胁迫者开始犯罪前;第二种情况是在被胁迫者开始犯罪后,而其犯罪行为完成前;第三种情况是在被胁迫者犯罪行为完成之时或之后。第一种情况下,当然不成立胁从犯,因为胁迫已经不存在了,行为人执意实施犯罪,就不存在行为的被动性特征,所以不应认定为胁从犯。在第三种情况中,被胁迫者已经在他人的胁迫下完成了犯罪行为,胁迫在此之后的消失并不能对犯罪结果产生任何的影响。对于第二种情况,其实就涉及到胁从犯的转化问题。被胁迫者必须是为了摆脱现实的危害或不利才不得不参加犯罪,那么当这种危害或不利已经不存在了,行为人仍然执意而为之,就表明行为人是主动的实施犯罪,积极的追求犯罪结果的发生,当然不能认定为胁从犯。

(五)胁迫的程度

就胁迫的程度而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重度胁迫,指以杀害相威胁,这里的杀害对象既可以是被胁迫者本人,也可以是被胁迫者亲属;第二个层次是中度胁迫,指以伤害相威胁,包括以重伤与轻伤相威胁;第三个层次是轻度胁迫,指以损害财产或揭发隐私等相威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16日 07:2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胁从犯相关文章
  • 胁从犯是指哪些,对胁从犯如何量刑
    1、胁从犯一般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认定胁从犯时,应有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被他人胁迫,二是参加了犯罪。2、法律依据:《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第二十八条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一、胁从犯如何认定?1、胁从犯在主观上的基本特征在于虽然是非主动、非自愿的,但却并没有失去或完全失去意志自由,如果行
    2023-03-19
    80人看过
  • 胁从犯是指哪些,对胁从犯如何量刑
    一、胁从犯是指哪些,对胁从犯如何量刑胁从犯是指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对胁从犯的量刑是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八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胁从犯具体应该怎么认定构成胁从犯的客观要件与构成从犯的客观要件相同,即必须有帮助主犯实施犯罪的行为。在主观要件方面,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这里所说的“被胁迫参加犯罪”是指行为人受威胁而被迫参与犯罪。胁从犯本不愿意参加犯罪,只是因为迫于他人的暴力或者精神威逼才做犯罪的选择,参加了共同犯罪的
    2023-04-25
    341人看过
  • 胁从犯如何认定?
    在胁从犯的认定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胁从犯在主观上的基本特征在于虽然是非主动、非自愿的,但却并没有失去或完全失去意志自由。如果行为人在身体受到强制的情况下完全失掉了意志自由,则失去了与胁迫者的犯意联络,不具有与胁迫者的共同犯罪故意。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16条的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在这种情况下,被胁迫者只不过是胁迫者利用的工具,胁迫者构成间接实行犯,而被胁迫者不构成犯罪。2、区分胁从犯与紧急避险。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刑法并未将受胁迫而为的一切造成损害的行为都认定为胁从犯而以共同犯罪人论处,而是视其社会危害性区别对待的。在行为人受到的胁迫是
    2023-02-22
    317人看过
  • 胁从犯如何认定?
    在胁从犯的认定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胁从犯在主观上的基本特征在于虽然是非主动、非自愿的,但却并没有失去或完全失去意志自由。如果行为人在身体受到强制的情况下完全失掉了意志自由,则失去了与胁迫者的犯意联络,不具有与胁迫者的共同犯罪故意。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第16条的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在这种情况下,被胁迫者只不过是胁迫者利用的工具,胁迫者构成间接实行犯,而被胁迫者不构成犯罪。2、区分胁从犯与紧急避险。我国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刑法并未将受胁迫而为的一切造成损害的行为都认定为胁从犯而以共同犯罪人论处,而是视其社会危害性区别对待的。在行为人受到
    2023-03-14
    211人看过
  • 胁从犯如何处罚
    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胁从犯是指中国刑法中特有的共同犯罪人的一种。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活动,但是受某种外来的力而被迫参加的,或者是因受蒙蔽而参与了犯罪,而且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比较小。一、团伙作案怎样个人量刑团伙作案构成犯罪的,属于共同犯罪,所有团伙人员均应承担刑事责任。至于对团伙中个人的具体量刑,则要从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考虑:1、对于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2、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3、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二、共同犯罪该怎么判刑共同犯罪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判刑的情况也不同。主犯中,对于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从犯也是按其参与的全部罪行处罚,
    2023-03-09
    76人看过
  • 对胁从犯如何处罚
    一、对胁从犯如何处罚1、胁从犯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指在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中被胁迫进行犯罪的犯罪分子,处罚的具体规定为: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第二十八条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二、胁从犯的认定标准胁从犯的本质特征在于参加共同犯罪是违背其意志的,也就是说其本身没有犯罪的故意,其参加犯罪是在他人的精神强制比如威胁、揭发隐私等情形下不自愿的作出的。以下几种情景下不宜认定为胁从犯:1、行为人身体受外力强制完全失去意志自由的情况下的行为,其行为不能表达其主观意志,不可能具有罪过,不构成犯罪,也就无胁从犯之说;2、对于先是被迫参加,而后来变被动为主动,
    2023-04-21
    138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胁从犯
    词条

    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这里的被胁迫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在精神上受一定程度的威逼或者强制。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没有完全丧失意志自由,因此仍应对其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更多>

    #胁从犯
    相关咨询
    • 如何正确理解胁从犯,刑事案件中的胁从犯应如何处罚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26
      一、如何正确理解胁从犯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这里所说的“被胁迫参加犯罪”是指行为人受威胁被迫参与犯罪。胁从犯本不愿意参加犯罪,只是因为迫于他人的暴力或者精神威逼才作犯罪的选择,参加了共同犯罪的实施。当然,被胁迫参加犯罪虽非出于自愿,有违背意志、不得已的一面,但最后参加犯罪仍是由其意志决定的,其人身并未受到强制,主观上毕竟还是经过了他的自由选择,其行为也是受自己的意志支配的,只是畏
    • 如何理解胁从犯?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9-01
      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这里所说的“被胁迫参加犯罪”是指行为人受威胁被迫参与犯罪。胁从犯本不愿意参加犯罪,只是因为迫于他人的暴力或者精神威逼才作犯罪的选择,参加了的实行。固然,被胁迫参加犯罪虽非出于自愿,有违背意志、不得已的一面,但最后参加犯罪仍是由其意志决定的,其人身并未受到强制,主观上毕竟还是经过了他的自由选择,其行为也是受自己的意志支配的,只是畏于自身遭到危险。这种行为人主观
    • 在我国如何理解胁从犯呢?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23
      胁从犯是指在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胁从犯是我国刑法的独特体例。它有两个特征:一是在主观上行为人虽然明知自己实施的行为是共同犯罪行为,但从其内心而言,行为人本不愿意或不完全愿意参与共同犯罪,只是由于受到他人的暴力威胁才参加了共同犯罪。二是在客观上行为人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的实施,但是其犯罪行为显得比较消极,缺乏积极主动精神。
    • 胁从犯如何处理?
      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14
      ⒈对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不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⒉对胁从犯予以减轻处罚,还是免除处罚,应按照其犯罪情节具体确定。犯罪包括被胁迫的程度、对危害结果的作用大小、罪后表现等因素,应具体认定。
    • 什么是胁从犯,胁从犯认定,胁从犯如何量刑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3-08
      胁从犯,是指中国刑法中特有的共同犯罪人的一种,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胁从犯的本质特征在于参加共同犯罪是违背其意志的,符合这一特征认定为胁从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