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关系受伤用人单位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27 09:15:17 84 人看过

雇佣关系受伤不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关系才可以。雇佣关系是指受雇人向雇佣人提供劳务,雇佣人支付相应报酬形成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

个人雇佣关系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可以。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8日 22:2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劳动仲裁相关文章
  • 劳动仲裁范围:临时雇佣关系是否适用?
    临时雇佣关系适用《民法典》,不适用任何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劳动仲裁不会受理。以下基于劳动关系引起的劳动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其他。雇佣关系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雇佣关系不可以劳动仲裁。雇佣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调整,应当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调整,雇主和雇员发生争议的,不可以进行劳动仲裁,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解决纠纷,双方可以约定仲裁协议,去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去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由人民法院作出相应的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2023-07-07
    144人看过
  • 雇佣关系是否属于劳动仲裁范畴
    雇佣关系不可以劳动仲裁。雇佣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调整,应当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调整,雇主和雇员发生争议的,不可以进行劳动仲裁,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解决纠纷,双方可以约定仲裁协议,去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去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由人民法院作出相应的判决。一、劳务关系中受伤怎么赔偿?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规定了“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和“雇员受害赔偿纠纷”两个不同类别的案由,区分两类案件的关键取决于当事人之间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现实中,除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具有一定人身依附性的劳动关系外,还经常出现劳务关系,劳务关系的雇主不限于用人单位,也可能包括个人,雇工不限于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也包括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等。雇佣关系较之劳动关系更加灵活,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不受劳动法律法规调整,而是基于双方雇佣合同的约定,劳务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2023-03-09
    260人看过
  • 劳动仲裁能否解决雇佣关系问题?
    雇佣关系不可以劳动仲裁。雇佣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调整,应当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调整,雇主和雇员发生争议的,不可以进行劳动仲裁,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解决纠纷,双方可以约定仲裁协议,去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去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由人民法院作出相应的判决。工伤鉴定二次不服可以劳动仲裁吗劳动者可以申请工伤保险待遇仲裁。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对设区的市级初次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是最终结论,用人单位已经不能申请第三次鉴定。用人单位不依法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的,工伤职工可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经仲裁裁决不履行的,申请人民法院执行。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
    2023-07-03
    154人看过
  • 雇佣关系是不是能提起劳动仲裁
    一、雇佣关系是不是能提起劳动仲裁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雇佣关系并不是劳动关系,所以雇员在雇佣活动中受伤的,不适用劳动法的规定,不能申请劳动仲裁的。二、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前款所称
    2024-01-31
    371人看过
  • 申请仲裁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吗,申请仲裁的条件
    一、申请仲裁可以解除劳动关系吗申请仲裁可以解除劳动关系,也就是说劳动关系的解除在劳动仲裁过程当中是可以进行的。事实上,甚至有的时候许多劳动仲裁当中的劳动者目的就只是为了解除合同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可知,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等争议都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二、申请仲裁的条件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申请仲裁:1.有仲裁协议。仲裁协议既是当事人授权仲裁机构解决争议的依据,也是排除法院司法管辖权的依据。仲裁协议可以是在签订合同时约定的,也可以是在发生争议后协商订立的。2.有具体的仲裁请求和事实、理由。即申请人请求仲裁委员会予以保护的合法权益以及要求被申请人履行实体义务的具体内容。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其所提出的仲裁请求是否合理,所依据的事实是否真实,理由是否正确,需要由仲裁委员会
    2022-06-16
    329人看过
  • 如果用人单位不服劳动仲裁申请劳动仲裁可以直接起诉吗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条,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因此,用人单位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可以直接起诉。用人单位不服劳动仲裁起诉要怎么做民事起诉状原告:市某服装有限公司住所:深圳市福田区某路田路某号某大厦写字楼第层法定代表人:张某被告:段某,女,汉族,1981年**月**日出生,住址:省深圳市宝安区**街道****路**号,身份证号码:4203**********,联系电话:137********原告因工资等争议一案,不服深圳市仲裁委员会于2009年*月**日所作的深劳仲案[2008]2***号裁决,现提出起诉。诉讼请求:1、请求法院判决原告无须支付被告2007年4月*日至2008年8月*日休息日、法定节假日的工资人民币4*
    2023-08-08
    419人看过
  •  工人雇佣关系是否可以通过劳动仲裁委员会解决?
    这段文字讲述的是关于劳动关系的认定以及劳动仲裁的适用范围。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的规定,只有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辞职发生的争议、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发生的争议、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仲裁。因此,雇佣纠纷不属于劳动仲裁的适用范围。基于这种关系,不能称之为劳动关系。因此,根据劳动仲裁的相关规定,雇佣纠纷不能申请劳动仲裁。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辞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劳动报酬
    2023-09-05
    56人看过
  • 工伤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工单位赔偿吗
    可以。实践中对工伤纠纷需要具体分析,工伤待遇纠纷属于劳动纠纷,因工伤待遇发生纠纷必须通过劳动仲裁才能诉讼,这是法定程序。只有劳动仲裁后不服或仲裁不受理时才能起诉。因工伤认定发生纠纷的可以直接起诉。一、工伤法院起诉程序我国将工伤待遇纠纷归为劳动争议范畴,如果双方之间就工伤待遇问题发生争议的话,依据法律规定,工伤职工是不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主张工伤待遇的,工伤职工必须先进行工伤认定程序,劳动能力鉴定程序,之后走仲裁前置程序,对仲裁结果任何一方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据法律规定,在工伤职工向法院起诉前,还要具体经过如下程序:1、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首先应该申请工伤认定,确认所受伤害是否属于工伤;2、在被工伤认定部门确认工伤后,如果伤情较为严重,接下来需申请劳动能力等级鉴定,确认伤残等级、护理等级或停工留薪期;3、用人单位拒绝承担工伤赔偿责任后,劳动者需先要申请劳动仲裁,主张相关工伤赔偿待
    2023-03-23
    279人看过
  • 用人单位能否申请裁决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申请裁决解除劳动关系是否是终局裁决
    一、用人单位能否申请裁决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可以申请裁决解除劳动关系。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二、用人单位申请裁决解除劳动关系是否是终局裁决用人单位申请裁决解除劳动关系是不适用仲裁终局裁决的。适用仲裁终局裁决的情形:1.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2.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
    2023-06-20
    171人看过
  • 劳动仲裁部门受理雇佣纠纷吗
    对于真正属于雇佣关系的,只适用《合同法》,不适用任何劳动方面的法律法规(比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劳动仲裁不会受理。对于名义上是雇佣关系实质上是劳动关系的,还要看劳动仲裁申请的具体事项,符合劳动仲裁受理范围的就会受理,不是所有的申请事项都会受理。仲裁裁决应在多长时间内作出根据现行规定,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如果案情复杂确需延期的,经法定程序批准可适当延期,但是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为了提高劳动争议仲裁效率,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缩短了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时限,规定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各种
    2023-06-12
    141人看过
  • 个人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但确认劳动关系的不予受理
    《劳动争议调停仲裁法》第29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从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5天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认为不符合通知申请人的受理条件的,通知申请人不受理,说明理由。对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逾期未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个人申请劳动仲裁程序收费吗《劳动争议仲裁调节法》第五十三条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第二十一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
    2023-08-18
    202人看过
  • 雇佣关系可以申请双倍工资吗?
    劳务关系不属于劳动关系,一般不能申请双倍工资的,劳务人员有权要求用工单位支付相应的报酬。一、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有区别吗?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在合同主体、用工双方的关系风方面有所不同。具体而言,1.合同的主体方面,劳动关系的一方必须是用人单位。劳务关系的双方可能都是个人,或者都是单位,也可能一方是单位,一方是个人。2.用工双方方面,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有隶属关系,而劳务关系的双方则是一种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3.报酬支付方面,劳动关系支付报酬的方式一般是按月支付工资,有规律性。劳务关系多为一次性的或按阶段按批次支付,没有一定的规律。4.法律适用方面,劳动关系中产生的纠纷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纠纷,应由劳动法来调整。二、工地在学校受伤算工伤吗?1.在校学生在工作中受伤一般不属于工伤。一般来说,学生在校期间用业余时间打工或实习,2.用工单位不能与其建立劳动关系,所签订的合同也不属于劳动合同
    2023-06-24
    273人看过
  • 雇佣关系要先进行仲裁吗
    不需要。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为大前提。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或雇佣关系时,劳动者可以直接向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雇佣关系并不是劳动关系,所以不适用劳动仲裁前置,也不能申请劳动仲裁,而是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维权。一、工资纠纷可以直接起诉吗劳动争议案件必须经过仲裁前置程序,劳动者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劳动争议的第一步即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但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员法院起诉,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这种情况可不经过仲裁前置程序,劳动者可直接凭欠条向法院提起诉讼。二、未签劳动合同发生劳动纠纷未签订劳动合同却产生了劳动纠纷当事人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劳动者也可以向有关机构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发生纠纷后,当事人双方可以协商解决,自行处理。二、未签订劳动合同却产生了劳
    2023-06-27
    392人看过
  • 劳务关系可以申请仲裁吗,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区别
    一、劳务关系可以申请仲裁吗劳务关系可以申请仲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二、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区别1.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而劳务关系则适用合同关系。2.劳动关系的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劳务关系的主体是平等主体,可能是两个平等主体,也可能是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可能是法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自然人之间的关系,还可能是法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关系。3.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
    2023-06-17
    147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争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仲裁,是指将争议提交给争议之外中立的第三方,由其对当事人的纠纷居中调解,并作出裁断的行为。根据适用对象不同,仲裁可分为民商事仲裁、海事仲裁、国际争端仲裁等。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中的一种,旨在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争议仲裁既具有仲裁制度共有的某... 更多>

    #劳动仲裁
    相关咨询
    • 在单位的劳动仲裁有关系劳动者可以申请仲裁员回避吗?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5-08
      单位的劳动仲裁有关系,劳动者同样可以申请仲裁,可以要求关系人回避。或者在仲裁过程中存在仲裁员枉法裁决行为,可以向当地仲裁委主管部门投诉。 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三条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回避,当事人也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提出回避申请: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 (四)
    • 劳动仲裁雇佣关系不合理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2-04
      但是,我还是建议你提出,因为案件性质的认定是由法官说了算的。如果法院认定为雇佣关系,而对方又构不成这样高的伤残等级,那对你是不公平的。你可法庭质证时可以说明此事。这两种法律关系,法官面临的争议较大,也是目前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多发还重审或改判的案件。更何况,承揽关系有的案件定作人也有可能承担责任的。
    • 劳动仲裁中能证明雇佣关系吗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3-11
      能证明雇佣关系。证明劳动关系的关键证据主要有以下1.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为本人办理的暂住证、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派工单、同事证言(离职在职的都可以)、录音录像或者其它有本人名字和公章或老板签字的书面材料等。
    • 雇佣关系能否提起劳动仲裁
      北京在线咨询 2021-12-29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雇佣关系并不是劳动关系,所以雇员在雇佣活动中受伤的,不适用劳动法的规定,不能申请劳动仲裁的。
    • 员工和单位确定劳动关系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确认劳动关系要证人吗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03
      员工和单位确定劳动关系,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进行确认的。确认劳动关系的证据可以有厂服、厂牌、工资流水、录音以及其他可以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并不一定需要证人。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