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是指行为人明知有关财物属于犯罪所得以及所产生的的收益,仍对其采取窝藏、转移等方法予以掩饰隐瞒的。一般情况下应当依法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涉案金额达到“情节严重”的标准,则应当对其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隐瞒犯罪所得罪量刑标准是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量刑标准为:①一般情况,也即只要有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行为的,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拘役或者管制,罚款。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③如果是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同以上处理。
二、多次收赃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掩饰或者隐瞒的,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情节不是太重,而且能够积极退还的,估计在三年以下。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收脏4000元已经构成犯罪,最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能够退赃可以判缓刑。
如果因不知情而收赃的,不构成犯罪,不会被判刑。如果知道或应当知道是赃物而仍收购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属于哪类刑事案件
属于妨害司法秩序类犯罪。第三百一十二条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判刑几年的掩饰隐瞒犯罪
70人看过
-
刑事拘留隐瞒掩饰罪判几年
247人看过
-
帮信罪和掩饰隐瞒罪同时犯判几年?
263人看过
-
上海掩饰隐瞒罪判罚?
276人看过
-
掩饰隐瞒罪最轻判几个月以上
397人看过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数额标准(掩饰隐瞒罪最轻量刑)
401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掩饰隐瞒几个亿,判多少年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293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案是否构成犯罪,看其主观故意和客观构成要件是否有直接因果关系,要看当事人是否有犯罪事实,及是否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成立.量刑要结合当事人犯罪动机和本案对社会的危害性大小,以及当事人在本案中是否有从轻或减轻情节和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确定,但最终要落实在证据上。
-
掩饰隐瞒罪量刑标准,掩饰隐瞒罪量刑标准,掩饰隐瞒罪量刑标准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07掩饰隐瞒犯罪所得量刑标准有以下规定: 《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职务侵占,掩饰隐瞒3200判几年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01职务侵占罪的追诉期应当按照罪行依法确定。 《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
掩饰隐瞒罪是怎样规定的?掩饰隐瞒罪会判缓刑不?台湾在线咨询 2023-01-07《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掩饰隐瞒罪被刑拘多久能判刑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16涉嫌刑事犯罪,刑事拘留,最长37天,之后看证据情况,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可能逮捕继续侦查羁押,一般要五个月左右有法院的判决。因为,最终如何判决--是否能得到一个好的处理结果,要看是否能找到“所有”对被告人有利的事实和情节、并向办案机关简明、扼要、有理、有据、有力地说清楚。刑事辩护是一个过程,律师只有介入案件、展开具体辩护工作才能找到所有对被告人有利的事实和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