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权与言论自由博弈中的平衡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3 15:50:46 425 人看过

近日,《三晋都市报》报道,太原市杏花岭区检察院检察长何*生从事检察官职业16年来,亲自指挥和办理了近百件涉贪涉贿案件,他个人曾5次立功,一次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8年内连续4次被评为山西检察系统的先进工作者,数十次被评为市、区劳模。然而,在一篇名为《中国贪官大全》的文章中,他却被非常清楚地登载了姓名、所在单位与职务,与胡*青、成*杰、陈*同等全国家喻户晓的巨贪一起刊发于一本名叫《走进WTO》的内参杂志里,接着又“入选”《中国贪官名录》,继一家诗歌网站率先发帖后,被国内近十家网站连连转登。

在无法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何*生选择了法律途径。2003年11月,太原市尖草坪区人民法院对何*生诉辽宁世界贸易组织咨询研究中心名誉侵权案作出一审判决。法院认为,辽宁世界贸易组织咨询研究中心没能提供转载的真实来源,该研究中心应该对登载的《中国贪官大全》负有审查核对的义务,其过错行为客观上贬损了何*生的名誉,构成侵权。法院以虽然咨询研究中心事后采取了补救措施,但不足以消除何*生在精神和物质方面所受损失为由,判决咨询研究中心收回杂志,补偿经济损失9.5万元,并赔偿精神抚慰金36万元。但在另外一起诉讼中,在“诗生活”网站进行公开赔礼道歉后,2004年4月21日,何*生撤回了要求法院判决网站赔偿巨额精神损失费的诉状。

这二起诉讼,结果虽然差别很大,但在笔者看来,这体现了法律对于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区别对待,体现了法律在名誉权与保护言论自由博弈中进行努力的平衡,这样的结果,大体还是公正和能加以接受的。

传统的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中的BBS〈电子布告板〉、聊天室等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后者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把关人,因为网络中负责一般事务性管理的“版主”人员,每天面对海量的帖子,除了对明显危害国家安全、黄色有害信息及明显辱骂他人的帖子外,根本没有时间和能力去核实帖子内容的真假。没有把关人,这给言论的自由带来极大的空间,它使公民的表达不受限制,变得非常容易,同时也给信息的传播带来极大方便,可以说,这就是网络媒体吸引人气最主要的一个特征。但是,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二面,其利也许就是弊,信息传播的自由,从另一方面便表明其的随意,因而造成:一方面网上的信息的公信力较差;另一方面,也给人传播谣言,诽谤他人提供方便,给他人名誉权带来侵犯。

正因为网络媒体具有这种特性,因而,法律必须将传统的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区别对待。纸质媒体通常有新闻把关人,具有较高的公信力,因而其对所发布的新闻必须负起复核的责任,出现新闻与事实不符等侵犯名誉权的事件,要承担因为复核不严的过错责任。但是,如果网络媒体中的BBS、聊天室也与纸质媒体同等要求,那无疑扼杀了网络媒体的言论的自由表达与快捷性,等版主一一核实信息的来源,那恐怕公民表达的自由和快捷都荡然无存。因此,法律必须在公民的自由言论表达与保护公民名誉权之间的博弈中进行利益平衡,避免过度强调某一方面而有损于另一方面权利的实现。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4日 05:0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名誉权相关文章
  • 自由与缓刑制度的平衡?
    被判缓刑不限制人身自由。有人身自由,不过要受到相应的限制,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管理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缓刑犯到期恢复一切自由吗?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法,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
    2023-07-07
    230人看过
  • 互联网上的言论自由与隐私权保护
    摘要:目前互联网上言论自由的乱用,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信息时代里个人数据的准确使用不仅关系到竞争胜负,而且急需法律规范。本文论述了隐私权的产生、隐私权的含义及其与言论自由的法律适用关系等方面,着重阐述了互联网条件下应规范网络立法,在加强公民隐私权保护的基础上保障言论自由,并提出相关建议。网络时代是一个数字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取得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是促进社会进步、保证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的人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可以为其创造利润的机会,站在开发和利用信息最前沿的网站经营者们已经把他们的目光转向了在线个人信息,这里可以将此信息称为个人数据。英国1998年《数据保护法》对此作了一个较全面的界定:“个人数据是指有关一个活着的自然人的数据组合,通过这些数据或者这些数据和使用者已经或将要占有的其它信息的结合可以辨识该人,个人数据还包括有关该人的任何观点的表述以及在涉及到该人时数据使用
    2023-04-29
    387人看过
  • 什么是网络言论自由权
    博客实名制的提出遭到了激烈的反对,究其遭遇如此困窘处境的根本,正是网友担心网络言论自由权遭受限制。言论自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以及与听取他人陈述意见的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但言论自由是在不违反法律规定前提下的自由,并非绝对的自由。从公法角度看,其受到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等制约。从私法的角度看,其受到他人权利的限制,例如名誉权、隐私权等。网民言论只是言论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网络并不是一个纯粹自由的空间,它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上的延伸,受到现实社会法律的约束,从而防止因权利滥用对国家、组织或者他人造成侵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都对网络言论自由作出了限制。网民作为一个具有行为能力的公民要言责自负,不能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而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甚至国家利益。现阶段,网民言论现在正处于匿名性与虚拟性交织的状态,这使得发言者不考虑承担社会
    2023-04-29
    497人看过
  • 公民有言论自由
    计划生育
    公民有言论自由。有明确规定,中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如下:1、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2、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公民有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4、公民有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5、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除以上五方面基本义务外,公民还有劳动、受教育的义务;6、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7、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8、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
    2023-08-11
    386人看过
  • 社区戒毒与人身自由的平衡
    没有。社区戒毒,其实质是与强制隔离戒毒相区别,是利用社区的群众组织力量帮助矫正戒毒的一种形式,为吸毒人员提供一定的宽松环境!直白一点说就是放了!在定时报到和参加活动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回家正常生活和工作。哪个部门负责社区戒毒工作?负责社区戒毒工作的是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指定有关基层组织,根据戒毒人员本人和家庭情况,与戒毒人员签订社区戒毒协议,落实有针对性的社区戒毒措施。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卫生行政、民政等部门应当对社区戒毒工作提供指导和协助。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无职业且缺乏就业能力的戒毒人员,应当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就业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三十三条对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同时通知吸毒人员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的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戒毒的期限为三年。
    2023-07-04
    399人看过
  • 公民言论自由与构成犯罪的界限
    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显然包括网络言论自由。言论自由,并不是指自言自语的自由,或者夫妻二人窃窃私语的自由,而是指公开发表言论的自由。由于宪法规定了言论自由,所以,有人习惯于认为,言论不可能构成犯罪,以言治罪的做法,侵害了公民宪法权利。但是,言论自由权不是随意讲话的权利,不是自由看电视的权利,也不是你的话不遭人恨的权利。实际上,就像其他受宪法保护的权利一样,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都是依背景而定和有条件的,规定了人类想象力可以企及的各种可能性。换言之,虽然公民有言论自由,但发表言论却又可能构成犯罪。公民有言论自由,但发表某种言论却又可能构成犯罪。如何划定其中的边界,是古老的话题。根据宪法与刑法的关系,以及言论的社会价值与刑法的具体规定,可以将言论自由与刑事犯罪分为四类进行讨论:第一类:是宪法不保护且刑法所禁止的言
    2023-03-02
    291人看过
  • 刑事诉讼中自由与束缚的权衡
    1、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不负刑事责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被告人在押的,应当在宣判后立即释放。2、被逮捕的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变更强制措施或者予以释放:(一)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二)被告人被羁押的时间已到第一审人民法院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的;(三)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羁押37天无罪释放国家赔偿标准是怎样的犯罪嫌疑人被羁押37天后被无罪释放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二条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第三十三条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后应当立即释放
    2023-07-17
    91人看过
  • 在网络平台发布不当言论,是否侵犯他人名誉权?
    名誉作为一种社会评价,是指社会或他人对特定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的品德、才干、信誉、资历、声望和形象等方面的客观评判。名誉权,是指自然人和法人、非法人组织就其自身属性和价值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享有的保有和维护的具体人格权。名誉权的基本内容是对名誉利益的保有和维护的权利。名誉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受到法律的保护。网络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交流、传播的方式,已经成为人们向外界展现日常生活状态、发表个人言论、评论世间百态的平台和工具。在微信朋友圈散布未经查证的不实消息,造成他人名誉受损,包括经营主体社会评价降低、商誉受损的,都可能构成侵权。因此,在发布言论时,需要谨言慎行,尊重法律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律师补充:随着自媒体平台的普及和应用,个人言论传播的时空范围被极大地拓展延伸,但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社交参与者在网络发表言论时,应当对自己所表达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负责,切不可为发泄情绪、博人眼球而无
    2023-05-06
    457人看过
  • 知识产权的正当性———论知识产权法中的对价与衡平
    当前,知识产权法出现了合法性危机。原因在于人们对WTO框架下知识产权法的误解:将保护一切“知识活动”的权利诠释为保护“知识”的权利。本文认为,知识产权法保护对象具有双重结构,其本质内容是智慧信息,其外在形式是知识形态。从衡平原则出发,知识产权法仅仅提供了确认秘密和鼓励公开两种衡平机制。其中,鼓励公开的机制是近代国家“创制”的、需经对价才能衡平并实现多赢的衡平机制。文章强调,违反对价与衡平条件的知识产权扩张会侵害社会公众的基本人权。对价与衡平、实现多赢的至善目标是现代国家的法定职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知识产权应在全球范围内体现对价与衡平,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关键词:知识产权对价衡平多赢机制正当理由在现代国家,财产秩序的建立必须具有充分的理由:符合法治原则和精神,符合财产权构建的理念并维持财产法规则系统的逻辑一致性。满足正当性条件的财产法才会被人们认可,否则就不会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在知
    2023-06-13
    178人看过
  • 自由言论属于公民的哪项权利?
    自由言论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但言论自由是相对的,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其他内容,包括损害宪法所赋予的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或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故意传播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等。任何挑战国家主权、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言论,都不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我国法律上对自由言论的规定我国法律上对自由言论的规定:中国政府致力于促进和保护本国人民的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是中国宪法规定的一项公民基本权利。在中国,公民可以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意愿,发表研究、创作成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实现言论自由的手段日益丰富,获取信息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言论自由空间不断扩大,言论自由权利不断发展。言论自由的有效实现为公众监督政府提供了保证。人们可以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反映社会问题,对各级政府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对
    2023-08-11
    212人看过
  • 入党与信仰自由的权衡
    皈依佛教了,就不能申请加入党组织了,除非同佛教实行彻底决裂,真正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经过组织考察,认为已经具备党员条件的,才能吸收入党。共产党员是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因此,信仰宗教的人和有浓厚宗教感情的人不能入党。在信教比较普遍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党员时要注意区分政策界限。共产党员可以信佛吗?根据规定,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是党的纪律要求。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是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决定的。共产党员绝不能把自己混同于党外群众,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自觉按照党章标准严格规范自己,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塑造自己。对于有宗教信仰的党员进行帮助教育未作转变的,劝其退党。《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条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
    2023-07-04
    365人看过
  • 论述名誉权
    名誉权
    名誉权,是指民事主体就自己获得的社会评价受有利益并排除他人侵害人权利。名誉权的客体是名誉。所谓名誉,是指对民事主体的人格价值的一种客观的社会评价。它体现了民事主体的精神利益和人格利益。名誉权的客体不包括名誉感,因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后果为社会评价的降低,而名誉感是民事主体自身内心的一种情感。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主要包括侮辱、诽谤和新闻报道、批评文章内容失实等形式。(一)侮辱所谓侮辱,是指故意以语言、文字、暴力等手段贬损他人人格,从而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具体分为三种情形:第一,暴力侮辱。即对受爱人施以暴力,直接损害受爱人的人格尊严;第二,以口头语言或者形体语言侮辱。第三,文字侮辱。即以书面形式辱骂、嘲笑他人,贬损他人人格。(二)诽谤所谓诽谤,是指故意或者过失散布某种虚假的事实贬损他人人格,从而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具体分为两种情形:第一,口头诽谤。第二,文字诽谤。(三)新闻报道、批评文章内容失实根据
    2023-06-07
    191人看过
  • 言论自由权是否属于人身权利?
    言论自由权不是人身权利。1、言论自由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范畴,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2、人身权利又称人身非财产权,是指与人身直接相关而没有经济内容的权益。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人身权主要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以及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和隐私权。我国公民有绝对的言论自由权吗我国公民有绝对的言论自由权,相关规定如下:1、公民言论自由在法律范围内。在法律应予范围内,公民可利用言论自由议论国内外大事、议论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和法规,提议批评和建议,以实现管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权利;能够发表学术见解、进行学术研讨,促进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可谈论社会上的逸闻趣事、风土人情,以丰富精神生活、增长社会知识。具体地说,任何公民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发表的议论只有不超出法律范围,就不受任何违法干涉;2、公民言论自由有限制时间。当国内发生暴力或者骚乱做法时维护社
    2023-07-06
    415人看过
  • 辩诉交易博弈论分析
    一项制度的产生及其存在以致在现实社会中的大量应用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一种事物没有存在的价值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自然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纵观辩诉交易制度的产生及其发展,可以发现辩诉交易在司法实务活动中确实很有价值,可以在某种意义上形成辩诉双方的“双赢”的局面,以下试用经济学中博弈论这一工具分析辩诉交易制度。博弈论也叫做对策论或竞赛轮,它实际上是一种方法论或者说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著名数学家冯诺伊曼和经济学家奥摩根斯坦引入经济学的,并随法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被用来分析和解释法律制度。经济学中进行博弈论的分析时经常使用的模型是具有法律背景的“囚徒困境”。在辩诉交易中,控诉方和被告方的交易权是平等的,亦即其博弈地位是平等的。在囚徒困境中,不仅存在上述两个囚徒之间的博弈,而且还存在着检察官(控诉方)分别与不同囚徒的博弈。考虑到控诉方与两个不同囚徒的博弈情形相同,所以这里只
    2023-04-30
    238人看过
换一批
#人格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名誉权
    词条

    名誉权是指特定的民事主体享有的要求社会对其给予公正的社会评价和排除他人以任何方式损害其获得的公正社会评价的权利。 名誉权的主体是特定的;名誉权的客体是名誉,而不包括名誉感。名誉感是特定公民对自身各种属性的自我评价;名誉权是以名誉的维护和安全... 更多>

    #名誉权
    相关咨询
    • 论名誉权中传谣言的标准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05
      民事答辩状答辩人:xx集团地址:xx代理人:xx性别:男名族:汉出生年月:xx年x月x日职务:xx地址:xx代理律师:xxxx律师事务所律师xxxx律师事务所律师。针对原告xx诉xx集团侵犯其名誉权和肖像权一案,答辩人答辩意见如下:一、答辩人并未侵犯原告的名誉权和肖像权。《xx》杂志刊登的《xx》一文是xx作家xx先生的署名文章,该文章的副标题是“xx”,该文是一边具有较强的报道性和可读性的调查报
    • 言论自由权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6-10
      所谓言论自由是公民有权通过各种语言形式宣传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自由。言论自由,指人们拥有私下或公开发表任何意见的权利,它不受非法侵害,不受恶法管制。言论自由包括充分的表达自由、创作出版自由、新闻自由、批评自由、接受或拒绝批评的自由、说错话的自由等等。言论自由具有普遍性,只要是人,就天生拥有,任何个人或团体均不得削减。言论自由也是普世价值,属于“基本权利”,是人类共同的底线。 言论自由的范围包括: (
    • 名誉权与网络言论自由应该怎样协调会比较好一些?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31
      名誉权与网络言论自由应该怎么协调会比较好一些?司法实践在规制此种冲突时,应该遵循利益平衡的原则,在民法没有对言论自由做出规定的当下,应按照宪法关于保护言论自由的精神,平衡网络言论自由和网络名誉权的关系。
    • 言论自由权是人身权利吗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18
      不是,言论自由权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范畴,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人身权利又称人身非财产权,是指与人身直接相关而没有经济内容的权益。属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人身权利主要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和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又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等。
    • 名誉权与新闻自由问题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16
      朋友被人告了,新闻自由与名誉权冲突如何处理?新闻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侵权行为,它的构成要素与一般侵权行为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区别,新闻自由侵害名誉权的法律构成应有:新闻媒体实施了诽谤或侮辱的侵害行为、新闻媒体侵害对象的特定性、新闻媒体侵害名誉权的损害事实、新闻媒体的主观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