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行政处罚的申请有哪些依据?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2 16:05:59 195 人看过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特征是: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是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行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行政处罚的性质是一种以惩戒违法为目的、具有制裁性的具体行政行为。

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形有哪些

一、违法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

1、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这种情况是指违法当事人对实施违法行为主动补救,是从主观积极的角度来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的危害后果。

2、受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

这种情况是指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实施违法行为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威逼或者强制。这些人从主观上看是不完全愿意实施违法行为的,客观上在违法行为实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较小。

3、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这种情况是指当事人以实际行动对违法行为予以补救,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包括检举揭发违法行为,向行政机关主动提供材料和线索,积极做有关当事人的工作,使行政机关的查处工作进展顺利、效果明显。

4、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二、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

1、已过追究时效的。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行政机关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本项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2、轻微违法。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要是犯罪者能够主动减轻自己的犯罪带来的后果,或是能够消除自己犯罪带来的危害。还有一种就是受人胁迫的,我国的法律都会予以考虑对这部分人的行政处罚的减轻。希望大家都能遵纪守法。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01日 07:3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立功相关文章
  • 抑郁症行政处罚轻判的依据
    抑郁症并不是行政处罚轻判的情形,我国法律只规定了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有违法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从中可知轻判的情形主要是精神病。智力残疾,而不是抑郁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智力残疾人有违法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2024-04-22
    465人看过
  •  行政处罚的减轻处罚: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对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的减轻处罚?
    该段内容讲述了行政处罚从轻处罚的情形,其中包括行为人主动消除或减轻了危害后果、行为人是被胁迫或诱骗而违法、行为人向行政机关自首、或者行为人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等。以下是对某些内容进行改写的情况:某些行为被视为行政处罚从轻处罚的情形包括:行为人主动消除或减轻了危害后果、行为人是被胁迫或诱骗而违法、行为人向行政机关自首、或者行为人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等。 哪 些 行 为 可 以 被 视 为 行 政 处 罚 从 轻 处 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因此,以上这些行为都可以被视为行政处罚从轻处罚的情形。在某些情况下,对原文进行改写是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但需要注意
    2023-09-02
    490人看过
  • 行政处罚的依据有哪些法律种类?
    一、在正常情况下,按照行政处罚的规定法律依据包括以下的种类:1、宪法。由我们国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是我们国家一切法律,包括其他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等制定的依据,当然也是一切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任何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如果违背了宪法,就失去了其法定依据的作用。但一般来说,宪法只是规定一般原则,在适用时一般不直接引用。2、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大常委会制定,包括各种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的普通法律和各种行政管理的法律,在这些行政管理的法律中对各种违反行政管理法律的行为规定了不同的行政处理和行政处罚。3、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由国务院依据宪法和行政法律制定的行政管理法规。4、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或者由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大常委会依据行政管理和行政处罚的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5、行政规章。由国务院部、委以及省、自治区、直
    2023-04-07
    127人看过
  • 家庭困难可以减轻行政处罚吗,行政处罚有哪些
    一、家庭困难可以减轻行政处罚吗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经当事人申请和行政机关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第五十一条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五十二条当事人确有经济困难,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经当事人申请和行政机关批准,可以暂缓或者分期缴纳。二、行政处罚有哪些种类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是行政制裁的一种形式,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法规而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法律制裁。行政
    2023-04-19
    247人看过
  • 行政处罚后刑事责任能否减轻,行政处罚有哪些
    一、行政处罚后刑事责任能否减轻不能的。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违反行为构成犯罪的,应该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给予行政处罚后,如果构成犯罪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第二十八条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二、行政处罚有哪些种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四)责令停产停业;(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六)行政拘留;(七)法律、行政
    2024-01-19
    148人看过
  • 认罪减轻处罚的法律依据
    一、认罪减轻处罚的法律依据为确保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依法有序开展,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的决定》,结合司法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一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同意量刑建议,签署具结书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第二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尚未完全丧失辩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对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有异议的;(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为不构成犯罪的;(四)其他不宜适用的情形。第三条办理认罪认罚案件,应当遵循刑法、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享有的辩护权和其他诉讼权利,保障被害人的合法
    2023-04-25
    241人看过
  • 对正在减轻处罚的未成年人有哪些法律依据
    一、减轻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十四岁以下不满十八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可见,14岁以下18岁是减轻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这是未成年人犯罪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体现了我国刑法从轻处罚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精神。我国刑法第17条第4款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政府也可以接受教育。这里的收容教养是对未成年人不承担刑事责任的保安处分措施。第二,不承担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不满14周岁是无责任年龄。因此,14岁以下的人无论实施什么样的法益侵害,都不承担刑事责任。三、相对负刑事责任的情况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十四岁以下十六岁的人;犯有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所以,14岁以下16岁是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我国对单双号限行处罚有哪些法律依据
    2023-08-07
    325人看过
  • 如何提高减轻行政处罚申请的成功率?
    减轻行政处罚无需被处罚人提出申请,只要被处罚人符合以下条件的,行政机关就应当减轻或从轻处罚:(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1、警告:指行政主体对违法者提出告诫或谴责。2、罚款:指行政主体强制违法者承担一定金钱给付义务,要求违法者在一定期限内交纳一定数量货币的处罚。3、没收财物(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等):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将违法行为人的部分或全部违法所得、非法财物包括违禁品或实施违法行为的工具收归国有的处罚方式。4、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这是指行政主体依法收回或暂时扣留违法者已经获得的从事某种活动的权利或资格的证书。目的在于取消或暂时中止被处罚人的一定资格、剥夺或限制某种特许的权利。5、责令停产
    2023-07-07
    371人看过
  • 可以减轻行政处罚的行为包括哪些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一、食品行政处罚什么情况能减轻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二、违章首次免罚什么意思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三、证
    2023-06-27
    275人看过
  • 违法行为人有哪些行为从轻、减轻处罚或不予行政处罚
    1、违法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不予行政处罚:(1)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2)受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3)有立功表现的;(4)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的违法行为的;(5)其他依法应当从轻、减轻或者不予行政处罚的。2、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五十九条。一、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程序步骤(一)在行政处罚执行程序中,收缴罚款时罚缴分离罚缴分离,是指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作出处罚执行决定的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得自行收缴罚款。当事人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银行应当收受罚款,并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对上述原则规定的例外情形,应当依照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当场收缴罚款的条件和收缴办法办理。对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任何行政机关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
    2023-03-17
    53人看过
  • 根据:行政处罚的依据;
    行政处罚证据分为以下几种: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材料、勘验笔录、现场笔录等。书证。书证是以其所载文字、符号、图案等表达出的思想内容以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材料,可分为原本、正本、副本、记录本、影印件和译本。物证。物证泛指以一切实物形态为存在和表现形式的证据。比如说商标侵权行政处罚案件中,商标标识、标有商标标识的商品、包装都是物证。视听资料。是指利用录音、录像、计算机储存等手段反映出的音响、影像或其他信息证明案件事实的资料。如工商部门对违法擅自改变主要登记事项行为的录像。证人证言。证人证言是了解行政违法行为的人,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向行政机关或组织所作的陈述,是行政处罚中使用比较普遍的证据形式。当事人的陈述。行政处罚案件中当事人的陈述主要是指行政违法行为人的陈述,包括陈述、申辩、听证程序中当事人所作的辩解。行政处罚听证行政机关认为有必要举行听证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1
    2023-07-11
    186人看过
  • 产品质量法从轻减轻处罚的依据
    一、产品质量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产品质量法是调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关系和产品质量责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产品质量法调整的法律关系包括:1、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关系,即各级技术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行使行政惩罚权时与市场经营主体所发生的法律关系。2、产品质量责任关系,即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消费者与生产者、销售者之间的法律关系。3、产品质量检验、认证关系。二、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归责原则是指确定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的理由和根据。1、生产者的严格责任。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存在一些法定免责条件:(1)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2)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3)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2、销售者的过错责任。由于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三、
    2023-02-25
    105人看过
  • 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都有哪些法律规定
    一、行政处罚:1、狭义的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广义的行政处罚除了包含上述狭义的内容外,也包含企事业单位规定的一些行政人事处罚内容。2、法定原则处罚法定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处罚行为中的集中体现。主要内容是:1、处罚依据是法定的;2、实施处罚的主体是法定的;3、实施处罚的职权是法定的;4、处罚程序是法定的。公正、公开原则处罚公正原则是指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必须与相对人的违法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行政机关在处罚中对受罚者用同一尺度平等对待。处罚公开原则就是指行政处罚的依据、过程及结果必须公开。行政机关对于有关行政处罚的法律规范、执法人员身份、主要事实根据等与行政处罚有关的情况,除可能危害公共利益或者损害其他公民或者组织的合法权益并由法律、法规特别规定的以外,都应向当事人公开。一事不再罚
    2023-05-02
    372人看过
  • 哪些因素会影响行政处罚的轻减?
    1、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2、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食品行政处罚什么情况可以从轻减轻1、当事人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当事人受他人胁迫或者诱骗实施违法行为的;当事人主动供述行政机关尚未掌握的违法行为的;当事人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其他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
    2023-07-05
    50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立功
    词条

    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情形的行为。... 更多>

    #立功
    相关咨询
    • 减轻处罚的名称有哪些,减轻处罚申请的法律依据
      山东在线咨询 2021-11-06
      申请减轻行政处罚。
    • 2022年行政处罚从轻减轻处罚的依据是什么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3-11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 行政处罚的减轻执行标准有哪些?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16
      减轻行政处罚的依据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第二十七条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从轻
    • 2022年如何申请减轻行政处罚
      海南在线咨询 2022-11-20
      减轻行政处罚无需被处罚人提出申请,只要被处罚人符合以下条件的,行政机关就应当减轻或从轻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 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行政处罚的法律依据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08
      在正常情况下,按照行政处罚的规定法律依据包括以下的种类: 1、宪法.由我们国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是我们国家一切法律,包括其他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等制定的依据,当然也是一切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任何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如果违背了宪法,就失去了其法定依据的作用。但一般来说,宪法只是规定一般原则,在适用时一般不直接引用。 2、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