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民事案件的事实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7 19:23:14 351 人看过

【案情】

王家村有两户养鱼专业户,甲家和乙家,其鱼池相邻。一年夏天,因天气变化,甲家鱼池中的鱼跃入乙家鱼池,当场有村人所见,一共跃入了23条鱼。甲家要求乙家返还该对条鱼,乙家认为,该鱼是自己跃入其鱼池之中,拒绝返还。为此双方发生纠纷。本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评注】

本案涉及民事法律事实问题。民事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法律事实,只有为法律所规定或承认并能产生实。民事法律事实可以与人的意志有关,也才在,只存在于主观之中而不表现于外界的意后括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1)所谓事件,指与人的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又称自然事实。

(2)所谓行为,指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按行为状态,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此外,的民事法律后果。

本案中,因天气变化,甲家鱼池的鱼跃入乙方的鱼池之中,为民法上的事件,此事件引起了甲家和乙家的财产关因此,乙家应返还甲家因此所受的损失。

【案情】

王家村有两户养鱼专业户,甲家和乙家,其鱼池相邻。一年夏天,因天气变化,甲家鱼池中的鱼跃入乙家鱼池,当场有村人所见,一共跃入了23条鱼。甲家要求乙家返还该对条鱼,乙家认为,该鱼是自己跃入其鱼池之中,拒绝返还。为此双方发生纠纷。本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评注】

本案涉及民事法律事实问题。民事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法律事实,只有为法律所规定或承认并能产生实。民事法律事实可以与人的意志有关,也才在,只存在于主观之中而不表现于外界的意后括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1)所谓事件,指与人的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又称自然事实。

(2)所谓行为,指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按行为状态,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此外,的民事法律后果。

本案中,因天气变化,甲家鱼池的鱼跃入乙方的鱼池之中,为民法上的事件,此事件引起了甲家和乙家的财产关因此,乙家应返还甲家因此所受的损失。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6日 06: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民事案件中误工费如何进行认定?
    一、民事案件中误工费如何进行认定?这种认定是根据受害者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来决定的,民事诉讼中认定误工费怎么证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1、误工时间由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2、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3、受害人的误工费包括但不限于工资、“三补”(如饭补、车补和话补)、奖金和津贴。误工费工资证明兹证明***(身份证号码:)系我单位员工,担任职务。月收入为人民币(大写)万仟佰拾元角分。其因,于年月日至年月日未上班工作。根据本单位规定,扣发其间工资总计为人民币万仟佰拾元角
    2023-04-28
    89人看过
  • 毒品犯罪案件事实的认定
    毒品犯罪是故意犯罪,其主观认识因素必须具有明知。但在具体案件中,行为人往往辩称不知道其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的是毒品,这在没有直接证据证明主观明知的情况下,给案件的定性带来了困难。有些地方采取推定明知的作法来解决这一困难,适用推定明知,必须慎重适用,严格限制适用条件,具体而言,根据行为人涉嫌毒品犯罪的一定客观事实,如行为人采用体内藏毒方法运输毒品的或者行为人受委托或雇佣携带毒品获利明显超过正常标准,而行为人对这些异常情况又不能做出合理解释或举出反证予以反驳的,就可推定其构成毒品犯罪。也就是说,要根据行为的隐蔽程度来看,隐蔽程度越高,明知的程度越大;也可以从行为人得到的报酬的多少和价格的高低来进行判断;同时还可以从行为人对运输毒品的工具、行为人对毒品的认识和经验、行为人的职业、同案犯的口供和其他证人证言、行为人具有不正常的态度和言行来综合判断。一、毒品犯罪的共犯如何认定1、对于毒品
    2023-02-16
    180人看过
  • 事实婚姻案件认定标准
    法律综合知识
    一、事实婚姻案件认定标准事实婚姻案件认定标准:当事人具有婚姻的目的和共同生活的形式;男女双方具有公开的夫妻身份;当事人未履行结婚登记手续;事实发生在1942年2月1日以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七条未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提起诉讼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依据本解释第三条规定处理。二、如何解除事实婚姻关系事实婚姻的解除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认为既然事实婚姻与登记婚姻具有同等效力,就应同等对待,即事实婚姻的解除也需要通过法定方式[即行政手段(
    2023-08-01
    326人看过
  • 事实婚姻认定如何?
    法律综合知识
    事实婚姻的构成需要以下要件:一、男女双方的同居(即男女双方在一起持续、稳定的共同居住)行为始于1994年2月1日以前。二、同居是以夫妻名义进行的。三、同居双方1994年2月1日以前同居时已经具备结婚的实质要件。所谓结婚的实质要件即男女双方建立夫妻关系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具体包括:1、双方均达到法定婚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2、双方自愿结婚;3、双方均无配偶且不属于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七条未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提起诉讼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
    2024-05-11
    499人看过
  • 民事上诉后原告如何认定案件被告
    在民事上诉期间经过后,原告发现案件的审理存在法律适用错误问题,可以申请再审。刑事案件中,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减刑、假释的裁定不当,应当在收到裁定书副本后二十日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纠正意见后一个月以内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作出最终裁定。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一、开庭起诉状计算错误怎么办其实在这里是要明确一个问题,这个开庭后,究竟是在法庭审理开始后,还是庭审活动结束后。这个是有区别的,如果是在法庭审理开始后,法庭辩论结束之前,原告在开庭时发现起诉状计算错误的,可以变更诉讼请求。就其变更的诉讼
    2023-04-11
    278人看过
  • 案件事实的认定方法与标准
    案件事实的认定方法1、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能够确认当事人证据真实性、合法性的基础上,依据法院所确认的证据对事实作出一个判断,这适用于简单的民事案件,比如简单的离婚纠纷、借贷纠纷。在部分复杂的案件,没有足够的、真实可信的证据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情况下,就要结合经验法则和逻辑法则来综合认定案件事实。2、经验法则经验法则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事物属性以及事物之间常态联系的一般性知识或法则,是人类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客观存在的不成文法则。司法审判上的经验法则是社会日常经验法则的一个必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但是经验法则的运用对法官素质的要求很高,不仅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还应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而且还应有很高的道德素质,从而做到不偏不倚,从而作出一个相对客观的认定。但为了避免经验所导致的事实认定错误,在诉讼程序上,要对推定和司法认知这些与经验法则相关的事实认定方式设置一种质疑机
    2023-05-03
    354人看过
  • 民事案件只有证人证言是否可以认定事实
    理论上可以,但是实务中很少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证人证言属于法定的证据种类之一,从理论上讲,证人证言可以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但是,在审判实务上,法官对证人证言的采信采取非常审慎的态度,很少将证人证言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8条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2023-04-15
    468人看过
  • 如何将刑事案件变成民事案件
    刑事案件,是触犯刑法,需要遭受刑事追诉的犯罪案件。民事案件,是调整公民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的案件。两者是不同的法律规范和诉讼模式。一般来说,刑事案件不能转为民事案件。触犯刑法的行为,应遭到刑法追究处罚,如判刑坐牢。而民事案件,则一般要求民事赔偿等。所以,只要构成刑事,就必须刑事处罚。刑事案件要想转为民事案件,除非构不成刑事案件,不能按刑法处罚。构不成刑事案件有多种途径。如:有人报警,警察立案追查,发现案情轻微,不是犯罪的;检察院不批准逮捕,予以释放的;或者,检察院审查认为,案件证据不足,不予起诉,或撤回起诉的;或者人民法院认为案件证据不足,判决罪名不成立等等原因。总之,刑事要想转为民事,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确是事实、证据、法律的一个严密论证的结果。刑事案件民事赔偿范围刑事赔偿可以分为两类:1、侵犯人身权的刑事赔偿;2、侵犯财产权的刑事赔偿。侵犯人身权的赔偿包含:无罪羁押赔偿,又称冤狱赔偿或错
    2023-07-06
    375人看过
  • 民事案件如何转刑事案件审理
    一、民事案件如何转刑事案件审理1.民事案件不会直接转化为刑事案件。在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诉讼参与人因违反诉讼、执行程序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这种刑事案件并不是民事案件的转化。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发现有犯罪行为的可以直接移送有关部门进行侦查。2.当事人可以向司法机关报案,属于刑事自诉范围内的,可以就刑事部分另行起诉。二、什么叫刑事案件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控涉嫌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国家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进行刑事立案侦察、审判并给予刑事制裁的,例如有期徒刑、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罚金的处罚。刑事案件一般都有国家刑事司法机关进行介入,受害人或者群众报案、举报后,公安、检察机关进行介入。然后由检察院代表国家对被告人提起公诉,由法院作为法律的裁判者进行审判而达到制裁犯罪嫌疑人和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的目的。三、民事案件转为刑事案件的条件民事案件转为刑事案件的条件如下
    2023-09-12
    397人看过
  • 民事案件立案标准如何判定
    民事案件立案须满足以下几个重要基本要件:首先,原告应当为与所涉案情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合法组织;其次,应有明确并足以辨识的被告对象;此外,需要提交具体清晰的诉讼请求以及实际情况与理由阐述;同时,需满足属于民商审判权范畴及属于受诉法院管辖范围等法律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024-05-12
    246人看过
  • 在民间借贷案件中如何认定虚假民事诉讼
    一、民间借贷虚假诉讼的法律依据在2015年8月6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九条对民间借贷案件中的虚假诉讼有了明确的规定:第十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时发现有下列情形,应当严格审查借贷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款项来源、交付方式、款项流向以及借贷双方的关系、经济状况等事实,综合判断是否属于虚假民事诉讼:(一)出借人明显不具备出借能力;(二)出借人起诉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明显不符合常理;(三)出借人不能提交债权凭证或者提交的债权凭证存在伪造的可能;(四)当事人双方在一定期间内多次参加民间借贷诉讼;(五)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参加诉讼,委托代理人对借贷事实陈述不清或者陈述前后矛盾;(六)当事人双方对借贷事实的发生没有任何争议或者诉辩明显不符合常理;(七)借款人的配偶或合伙人、案外人的其他债权人提出有事实依据的异议;(八)当事人在其他纠
    2023-06-14
    99人看过
  • 民事案件立案的证据认定问题
    被告高振东向原告王成奎购买建筑用沙石材料,双方签订买卖合同,合同注明采取提货方式履行,合同书下方加注一行:双方纠纷由东营区法院处理。原告向东营市利津县人民法院提交诉状,诉称双方签订沙石材料买卖合同,被告超过履行期限不支付沙石欠款。所签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在两本合同上分别签名并盖章。签订合同时双方并没有就管辖达成协议。原告方所持合同书上注明的双方纠纷由东营区法院处理字样系原告方事后自己加注,并未争得被告同意。该合同履行地是在原告住所地即利津县,故请求利津县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并予审理。利津县法院指定原告在7日内提供证据证明双方管辖权协议不成立的证据,原告未在法院指定的期限提供相关证据。【审判】利津县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告提供的证据表明,双方买卖合同书上注有约定管辖的条款,原告主张的双方并未就管辖进行约定的主张,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予以证明,因此认定双方就管辖权的约定成立,裁定对本案不予受理,并告知
    2023-06-07
    254人看过
  • 寻衅滋事案件的主犯如何认定
    在法律上寻衅滋事的主犯这样认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一、寻衅滋事的主犯但未动手如何判刑寻衅滋事罪的量刑是: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寻衅滋事多久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寻衅滋事的主犯也构成犯罪,构成犯罪集团的主犯应当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未形成犯罪集团的,按照其参与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2、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3、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4、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5、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
    2023-02-13
    442人看过
  • 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认定如何?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徇私情、私利,伪造材料,隐瞒情况,弄虚作假,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刑事案件,不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情节严重的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对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法案件不移交的;2.3次以上不移交犯罪案件,或者一次不移交犯罪案件涉及3名以上犯罪嫌疑人的;3.司法机关发现并提出意见后,无正当理由仍然不予移交的;4.以罚代刑,放纵犯罪嫌疑人,致使犯罪嫌疑人继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5.行政执法部门主管领导阻止移交的;6.隐瞒、毁灭证据,伪造材料,改变刑事案件性质的;7.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牟取本单位私利而不移交刑事案件,情节严重的;8.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刑法》第四百零二条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
    2024-04-18
    62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民事案件中,法院如何认定事实,法院如何认定案件事实,有什么依据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2-10
      法院审查后,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章证据第六十三条证据有下列几种:(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证人证言;(六)鉴定结论;(七)勘验笔录。以上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
    • 民事案件事实认定的证明标准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6-13
      (一)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1.“排除一切合理怀疑”标准3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7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规定与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并无差异,即所谓“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的标准,而这种无区分的标准对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开展产生不利影响,这不符合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 2.“高度盖然性”标准 在英美法系国家中,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是“盖然性占优势”
    • 私闯民宅如何认定刑事案件?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7-10
      只有对严重妨碍了他人居住安全与生活安宁的非法侵入住宅行为,才能以犯罪论处。是否属于情节严重;可以从犯罪嫌疑人非法强行侵入他人住宅的强硬程度、侵入时间长短、给被害人正常生活与居住安宁造成的物质性财产性后果以及精神损害程度等方面综合分析、具体把握。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 刑事案件如何认定案件的证据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5-11
      我国法律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 2022年不认罪案件如何认定其犯罪事实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21
      刑事诉讼判决后,法院判处当事人有罪时,当事人不承认自己有罪的,不影响判决的执行,但当事人可以提起上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七条规定: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其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