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扫一扫了吗?如今,黑白相间、形似迷宫的二维码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智能手机普及,二维码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一个重要通道。
然而,一些犯罪分子利用二维码传播手机病毒和不良信息,甚至是进行诈骗等犯罪活动,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财产安全。
扫一扫二维码,存款瞬间被盗
日前,浙江嘉兴汪女士在扫二维码时遭遇了陷阱。在淘宝交易过程中,对方发来一个二维码,称必须扫描二维码才能显示商品信息。汪女士没多想,用手机扫了一下,点了一下链接,可网页一直没有显示出来,再登录支付宝账户时,发现密码已被修改,随后,支付宝、余额宝中的18万元被对方转走。
据办案民警介绍,汪女士扫二维码点开的链接被植入木马病毒,她的手机中招后,支付宝的服务密码被对方获取,随后账户被对方盗刷。
类似的诈骗犯罪不时在各地上演,消费者损失惨重。如去年11月,福建一对母女在未核实来源的情况下扫描二维码,半小时内手机银行账户被盗刷200多万元;还有一位何先生也被犯罪分子以同样方法盗走152万元。
公安人员介绍,犯罪分子先将二维码植入病毒程序,编造理由或伪装成商家优惠券等,诱骗受害人扫描,从而获取受害人身份证号、银行账号、手机号码等重要信息,再以短信验证的方式篡改对方密码,将对方账户的资金转走。
有关案件显示,利用二维码盗刷消费者存款,已成为一种新的犯罪途径,此类诈骗活动有进一步蔓延之势。
二维码藏病毒,外观无法辨认
在日常生活中,用手机扫一扫,就能添加微信好友、下载优惠券、购买车票、浏览网页、下载手机应用等,甚至有人用二维码制作成自己的个人名片。
只要手机上有微信或二维码识读软件,就能任意读取二维码。灵动快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某说,二维码在为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漏洞。
专家介绍,由于技术门槛过低,二维码目前处在人人皆可制作、印刷和发布的状态,由此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据了解,不法分子在网上下载一款二维码生成器(工具软件),再将病毒程序的网址粘贴到二维码生成器上,就可以生成一个二维码,整个过程不超过1分钟。
业内人士指出,相关部门对二维码的监管也是一片空白,注册一家二维码企业并不需要专业资质,制作二维码也没有任何规定,发布二维码也没有任何限制,整个行业处在一种自由化状态。
二维码只是一个中介,在人人都能制作、印刷和发布的状态下,是否成为犯罪工具就看掌握在谁的手上。国际关系学院信息科技系副主任王某某说,二维码是否藏有病毒,从外观上无法辨别,用户一旦扫了藏毒二维码,就会导致隐私泄露、账户被盗刷等。
此外,二维码也成为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渠道。记者在网上搜索到一条赢取优惠券的二维码,用手机扫描后,发现这个二维码中并无优惠券信息,显示的是一家色情淫秽网站的网址。
安全漏洞明显,亟待加强监管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作为一项颇有实用性的编码方式,二维码的普及看来是一种趋势。然而,面对二维码带来的信息安全威胁,广大用户如何防护?监管部门如何堵塞安全漏洞?
王建议,在扫一扫之前,广大用户应提高警惕,先核实二维码的来源,要选择正规企业、商家发布的二维码,不要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同时,用户需要安装手机安全防护软件,及时更新,以降低信息安全风险。
南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安全系主任贾某表示,公安机关应当严厉打击利用二维码犯罪的行为,信息技术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应对,鼓励手机安全软件企业,完善恶意网址云端数据库,研发推广带有安全扫描技术的扫码软件,以遏制信息诈骗等行为。
当务之急是出台二维码的使用标准,完善针对移动互联网安全的法律法规。王某说,对二维码企业资质、认证、备案等予以明确规定,促进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
贾某说,我们常用的二维码都是日本研发的QR码,是开源的、通用的。谁都可以生成,谁都可以读取,相当于明文电报。一些特殊行业使用二维码时,应该优先使用自主的、带有密码的二维码体系,设置加密、解密的工具,防止信息泄露。
-
揭秘裸贷的法律漏洞
55人看过
-
身份证安全漏洞曝光,信息可能已被盗用
281人看过
-
66个网络安全漏洞浮现
239人看过
-
网络信息安全“黑洞”能否减少
163人看过
-
微信加好友发贷款二维码犯法吗安全吗
450人看过
-
太原堵塞食品安全监管漏洞
96人看过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
-
有漏洞的转让合同要怎么维权?西藏在线咨询 2023-01-02《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六条,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
-
扫二维码泄露个人信息会怎么样?上海在线咨询 2023-11-061、加强宣传。让群众了解这种新型的诈骗手段,另一方面传授防范二维码诈骗的方法,不要随意接收非官方网站的二维码或链接、用于网购的银行卡内不要存入过多的现金等,以提高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 2、加强民警熟知二维码原理。民警在工作中对非接触型诈骗案件的侦查中,应拓展侦查思路,注意发现有关二维码的犯罪苗头,并收集相关信息,进一步熟悉二维码的编译、传播、解码等原理,及时取证并固定证据,为侦查工作打好基础。
-
个人信息安全泄漏怎么办海南在线咨询 2022-11-29个人信息安全泄漏,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通知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和个人。通知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的信息种类、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 (二)个人信息处理者采取的补救措施和个人可以采取的减轻危害的措施; (三)个人信息处理者的联系方式。 个人信息处理者采取措施能够有效避免信息泄露、篡改、丢失造成危害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可以不通知个人;履
-
怎么维权个人信息安全广东在线咨询 2023-08-27个人信息安全维权的方法有:被侵权人可以向互联网管理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消协、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构成刑事犯罪,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可以确定侵权人的,被侵权人可以到法院起诉,要求侵权人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