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二维码的信息安全漏洞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4 10:50:29 65 人看过

你扫一扫了吗?如今,黑白相间、形似迷宫的二维码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智能手机普及,二维码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一个重要通道。

然而,一些犯罪分子利用二维码传播手机病毒和不良信息,甚至是进行诈骗等犯罪活动,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财产安全。

扫一扫二维码,存款瞬间被盗

日前,浙江嘉兴汪女士在扫二维码时遭遇了陷阱。在淘宝交易过程中,对方发来一个二维码,称必须扫描二维码才能显示商品信息。汪女士没多想,用手机扫了一下,点了一下链接,可网页一直没有显示出来,再登录支付宝账户时,发现密码已被修改,随后,支付宝、余额宝中的18万元被对方转走。

据办案民警介绍,汪女士扫二维码点开的链接被植入木马病毒,她的手机中招后,支付宝的服务密码被对方获取,随后账户被对方盗刷。

类似的诈骗犯罪不时在各地上演,消费者损失惨重。如去年11月,福建一对母女在未核实来源的情况下扫描二维码,半小时内手机银行账户被盗刷200多万元;还有一位何先生也被犯罪分子以同样方法盗走152万元。

公安人员介绍,犯罪分子先将二维码植入病毒程序,编造理由或伪装成商家优惠券等,诱骗受害人扫描,从而获取受害人身份证号、银行账号、手机号码等重要信息,再以短信验证的方式篡改对方密码,将对方账户的资金转走。

有关案件显示,利用二维码盗刷消费者存款,已成为一种新的犯罪途径,此类诈骗活动有进一步蔓延之势。

二维码藏病毒,外观无法辨认

在日常生活中,用手机扫一扫,就能添加微信好友、下载优惠券、购买车票、浏览网页、下载手机应用等,甚至有人用二维码制作成自己的个人名片。

只要手机上有微信或二维码识读软件,就能任意读取二维码。灵动快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某说,二维码在为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漏洞。

专家介绍,由于技术门槛过低,二维码目前处在人人皆可制作、印刷和发布的状态,由此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据了解,不法分子在网上下载一款二维码生成器(工具软件),再将病毒程序的网址粘贴到二维码生成器上,就可以生成一个二维码,整个过程不超过1分钟。

业内人士指出,相关部门对二维码的监管也是一片空白,注册一家二维码企业并不需要专业资质,制作二维码也没有任何规定,发布二维码也没有任何限制,整个行业处在一种自由化状态。

二维码只是一个中介,在人人都能制作、印刷和发布的状态下,是否成为犯罪工具就看掌握在谁的手上。国际关系学院信息科技系副主任王某某说,二维码是否藏有病毒,从外观上无法辨别,用户一旦扫了藏毒二维码,就会导致隐私泄露、账户被盗刷等。

此外,二维码也成为一些不良信息的传播渠道。记者在网上搜索到一条赢取优惠券的二维码,用手机扫描后,发现这个二维码中并无优惠券信息,显示的是一家色情淫秽网站的网址。

安全漏洞明显,亟待加强监管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作为一项颇有实用性的编码方式,二维码的普及看来是一种趋势。然而,面对二维码带来的信息安全威胁,广大用户如何防护?监管部门如何堵塞安全漏洞?

王建议,在扫一扫之前,广大用户应提高警惕,先核实二维码的来源,要选择正规企业、商家发布的二维码,不要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同时,用户需要安装手机安全防护软件,及时更新,以降低信息安全风险。

南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安全系主任贾某表示,公安机关应当严厉打击利用二维码犯罪的行为,信息技术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应对,鼓励手机安全软件企业,完善恶意网址云端数据库,研发推广带有安全扫描技术的扫码软件,以遏制信息诈骗等行为。

当务之急是出台二维码的使用标准,完善针对移动互联网安全的法律法规。王某说,对二维码企业资质、认证、备案等予以明确规定,促进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

贾某说,我们常用的二维码都是日本研发的QR码,是开源的、通用的。谁都可以生成,谁都可以读取,相当于明文电报。一些特殊行业使用二维码时,应该优先使用自主的、带有密码的二维码体系,设置加密、解密的工具,防止信息泄露。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7日 13:4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消费者相关文章
  • 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法是什么?
    《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更进一步两个法律文件共同为个人信息安全披上了法律的外衣,让个人信息在网络空间上能够获得足够的重视与保障。具体而言:1、扩大“公民个人信息”范围并明确处理罚则。电商、社交、搜索、地图、直播、云等,收集使用的用户行踪轨迹等活动情况以及全平台账号密码信息被纳入“公民个人信息”范围。同时,明确了“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等情况对应的处罚措施。范围最大化以及针对违法活动定罪的量化,为处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提供了标尺和抓手。2、收集个人信息,需让用户“知情同意”。“网络产品、服务具有收集用户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明示并取得同意”,这是《网络安全法》的一大亮点,不过在执行过程中有需要权衡的地方,默许同意容易流于形式,而明示同意则给企业带来较大负担。3、提高了对互联网企业安全技术能力的要求。“在提供互联网服
    2023-04-19
    110人看过
  • 保险公司漏洞“成全”恶意骗保
    23日晚,四川保险行业协会有关人士召集几家大型保险公司讨论应对措施,商业保险行业内部的制度和技术平台能否在第一时间完成对恶意骗保者的狙击?在现有的信息交流状况下,7月1日开始实施的《交强险》救助基金安全成了大家必须面对的问题。保险公司是否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类似的己方无责车祸的事故记录?出现恶意骗保根在保险公司据了解,目前成都市的商业保险公司,人保具有查询系统,并定期实行比对,也因此发现了蓝鸟和高尔的撞车记录。此外,太平保险也有类似电脑系统,但大多数保险公司的计算机查询系统对此无能为力,只能根据交警事故认定书等书面材料实行人工比对。但对浩如烟海的材料进行人工比对,各公司的人力将不堪重负。6月9日,当记者将蓝鸟高尔连环车祸通报某知名保险公司,希望获取两车在该公司作为无责第三者车祸记录时,该公司刘小姐义愤填膺:谁给你这个信息,很不道德。我不能告诉你,因为这是商业秘密。修改软件也许并不难。但难的是各
    2023-04-23
    406人看过
  • 堵住“试用期”的漏洞
    据12月1日《现代快报》报道,即日起《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将正式实施。其中,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工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下限为南京市最低工资线。大学生就业约定见习期后不得再约定试用期。另外,签订3年以内合同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0日。尤其引起我的兴趣。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为了互相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在现实的就业市场上,试用期在部分招聘企业中逐渐走了形,变了味儿,很多成了不再是《劳动法》规定意义的考察期了。在某些单位和企业,试用期甚至成了超低使用廉价劳力的合法手段。他们堂而皇之地招之即来,在所谓的试用期即将结束时挥之而去,这种现象在一些中小企业相当程度上存在,在一些大企业,一些合资、外资企业也存在。因此,江苏省出台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工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这条举措相当及时,很有现实意义。签订3年以内合同的,试用期
    2023-04-22
    134人看过
  • 互联网外信息安全
    1、不泄露。为了便民及办证、办卡而需要登记个人信息的商家、培训班、银行、电信等单位,必须要保护好市民的个人信息,切勿将个人信息非法转让出售。2、手机、身份证、银行卡尽量不要放在一起,避免同时丢失造成损失。3、不相信。不要相信街头各种不规范的市场调查,如确实需要协助调查,切勿填写自己真实的个人身份信息,以防被陌生人利用。一、如何应对电信诈骗1、即使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住址等个人相关信息的电话、短信也不要轻信,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核实;2、特别是冒充公检法进行调查、冒充航空公司进行退改签机票、冒充亲朋好友进行转账、冒充淘宝、商家客服进行退款,此类电话基本为诈骗;3、陌生短信、邮件、社交工具中发来的链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应用不要随便安装;4、手机上要安装安全软件,可以有效识别和拦截诈骗电话、诈骗短信,钓鱼拦截,木马程序;5、不轻易将个人信息留在不熟悉或不正规的机构、网站中,网银账号、普通社交账号密
    2023-04-11
    167人看过
  • 评论:补系统漏洞不能全靠银行
    12月11日中午11时30分,南充市民母萍的手机短信提示音突然响起,她拿过手机一看,是有钱进账。母萍仔细数了几遍显示的数字,居然有4.96亿巨款进账。天上砸下巨款,但毕竟不是自己的。母萍意识到是银行搞错了。于是,她找到南充市商业银行东风支行柜台,说明了情况,最终成功退还这笔巨款。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银行的回应是:可能是系统出了问题。自己卡里莫名其妙有巨款进账,无疑是银行搞错了,一个普通老百姓,面对这笔突然造访的巨款,没有喜只有惊,更准确地说是忐忑。近几年媒体多有报道,因工作人员或系统失误,银行多给了客户钱,客户要及时返还,否则会以不当得利之名而陷身囹圄。面对将近5亿不当得利,百姓就是有万般要紧事也得放一放,及时到银行说明情况,退款成功方能心安。退款成功该闹剧还划不上句号,将近5亿资金被搞错不是小事情,要找出问题所在并向公众说明,但银行一句轻飘飘的回应可能是系统出了问题,着实让人心寒,没有感
    2023-04-24
    50人看过
  • 开房信息遭泄露我们的信息还安全吗
    最近,如家开房记录遭泄露让一部分人人心惶惶。由于wifi服务器等原因,第三方能够通过漏洞获取如家、汉庭等连锁酒店的开房信息,身份证号、开房日期等都能查到。这一消息既让人担心信息安全,又让人觉得有婚外情的人士看到这一条应该收敛一些了。如家、汉庭等酒店开房记录遭泄漏。包括如家、汉庭等在内的多家酒店集团全部或者部分使用了浙江慧达驿站网络有限公司开发的酒店WiFi管理、认证管理系统,而慧达驿站在其服务器上实时存储了这些酒店客户的记录,包括客户名(两个人的话都会显示)、身份证号、开房日期、房间号等大量敏感、隐私信息。结果因为某种原因,这些信息是可以被黑客拿到的。事实上,在10月8日,厂商已经对漏洞事件做出说明,承认住客验证登入酒店无线网络的信息同步技术存在安全隐患。浙江慧达表示已在第一时间完成系统升级,漏洞已修补。我们的信息还安全吗?我们且不管这次的开房信息泄露事件是谁的责任,谁该为此负责,供应商和
    2023-04-24
    61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消费者
    词条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消费者
    相关咨询
    • 扫二维码会泄露个人信息吗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17
      1、消费者扫描商家二维码本是为了获得一些优惠,但其中却隐藏着巨大的信息泄露风险。 2、专家表示,其实二维码本身是没有病毒的,但是它有很多病毒的链接。 3、在用户下载的过程中,可能会弹出一些链接,用户点进去以后,就有可能被植入密码或病毒,特别是一些程序还可以对你进行远程的控制。从互联网安全的角度来说,不仅仅是手机,包括很多家居产品都是智能化的,它们都可以被控制。 4、实际上这种风险在不断加剧,并且无
    • 如何预防二维码泄露个人信息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25
      (一)加强宣传。让群众了解这种新型的诈骗手段,另一方面传授防范二维码诈骗的方法,不要随意接收非官方网站的二维码或链接、用于网购的银行卡内不要存入过多的现金等,以提高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二)加强民警熟知二维码原理。民警在工作中对非接触型诈骗案件的侦查中,应拓展侦查思路,注意发现有关二维码的犯罪苗头,并收集相关信息,进一步熟悉二维码的编译、传播、解码等原理,及时取证并固定证据,为侦查工作打好基础。
    • 打扫二维码会泄露个人信息吗
      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10
      1、消费者扫描商家二维码本是为了获得一些优惠,但其中却隐藏着巨大的信息泄露风险。 2、专家表示,其实二维码本身是没有病毒的,但是它有很多病毒的链接。 3、在用户下载的过程中,可能会弹出一些链接,用户点进去以后,就有可能被植入密码或病毒,特别是一些程序还可以对你进行远程的控制。从互联网安全的角度来说,不仅仅是手机,包括很多家居产品都是智能化的,它们都可以被控制。 4、实际上这种风险在不断加剧,并且无
    • 扫二维码泄露个人信息怎么办?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1-18
      1、加强宣传。让群众了解这种新型的诈骗手段,另一方面传授防范二维码诈骗的方法,不要随意接收非官方网站的二维码或链接、用于网购的银行卡内不要存入过多的现金等,以提高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 2、加强民警熟知二维码原理。民警在工作中对非接触型诈骗案件的侦查中,应拓展侦查思路,注意发现有关二维码的犯罪苗头,并收集相关信息,进一步熟悉二维码的编译、传播、解码等原理,及时取证并固定证据,为侦查工作打好基础。
    • 扫二维码是否会泄露个人信息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6-13
      1、消费者扫描商家二维码本是为了获得一些优惠,但其中却隐藏着巨大的信息泄露风险。 2、专家表示,其实二维码本身是没有病毒的,但是它有很多病毒的链接。 3、在用户下载的过程中,可能会弹出一些链接,用户点进去以后,就有可能被植入密码或病毒,特别是一些程序还可以对你进行远程的控制。从互联网安全的角度来说,不仅仅是手机,包括很多家居产品都是智能化的,它们都可以被控制。 4、实际上这种风险在不断加剧,并且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