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2 19:24:59 194 人看过

犯罪的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同属犯罪故意的范畴。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从认识因素上看,二者都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从意志因素上看,二者都不排斥危害结果的发生。二者不同之处在于:

(1)从认识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或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

(2)从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有观点认为,明知结果的必然发生而持放任态度时,也应属于间接故意。我们认为不存在行为人认识到结果必然发生而加以放任的情况,因为放任是对危害社会的结果采取了听之任之的态度,其前提是危害结果存在发生与不发生这两种可能性时,只有如此,行为人才可能存在发生也可以不发生也可以的心理态度。

直接故意即已经预见到危害结果会发生,放任或追求其发生的;间接故意是,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对结果的发生持放任的态度。

所谓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

所谓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生。

间接故意包括三种情况:(1)为了追求一个合法的目的而放任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2)为了追求一个非法的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

(3)在突发性案件中不计后果,动辄捅刀子的情形。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1)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情形;(2)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认、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结果发生或明知道必然发生的情况下放任结果发生。(3)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同;

(4)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3日 07:2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犯罪故意的直接故意
    刑事责任年龄
    应这样认定犯罪故意: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触犯刑法、危害社会的后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故意的成立包含两个因素:1、认识因素,是指对所有犯罪事实完全知道,如果没有认识到所有犯罪的客观事实事实,就不可能成立故意;2、意志因素,表明犯罪行为人对法律感召的态度。一、怎么判教唆罪1.教唆犯所教唆的对象(即被教唆的人)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否则不成立教唆犯,而成立间接正犯。2.必须有教唆行为,教唆行为的实质是引起他人的犯罪故意。如果教唆行为引起了被教唆人的犯罪故意,被教唆人进而实施了被教唆的犯罪行为,则教唆行为与被教唆人的犯罪行为构成共同犯罪;如果教唆犯实施了教唆行为,但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则教唆犯与被教唆的人不成立共犯,但教唆犯仍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3.必须有教唆故意。教唆犯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可能成立教唆犯。一般来说,教唆犯认识到自
    2023-03-04
    65人看过
  •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1、在心理状态上不同。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没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2、在认识因素,二者对危害结果发生认识程度有所不同。直接故意: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必然性。间接故意:,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一、故意杀人如何判定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即为故意。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
    2023-03-25
    296人看过
  • 醉驾间接故意包括哪些情况?与直接故意有什么区别?
    一、醉驾间接故意包括哪些情况?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没有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有效地阻止,既无所谓希望,也无所谓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它发生与否,对结果的发生在行为上持一种消极的态度,但在心理上是肯定的,不与其意志冲突。间接故意一般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1)为了实现某种非犯罪意图而放任一个危害结果发生;(2)为了实现某种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的发生;其中又可以分为情况:A、为了追求某种危害结果而对同一对象可能造成的另一危害结果持放任的态度;B、对某一对象实施犯罪行为时,放任对另一对象造成的危害结果。二、与直接故意有什么区别?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1)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情形;(2)对危害
    2023-06-24
    214人看过
  • 间接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
    公证遗嘱办理手续1、立遗嘱人提出申请立遗嘱人必须亲自向本人住所地的公证处提出申请,不能委托他人办理,申请遗嘱公证要填写公证申请表;申请表的内容包括:(1)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住址等;(2)请求公证的事项及公证书的用途;(3)提交材料的名称、份数及有关证人的姓名、地址;(4)申请的时间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此外,立遗嘱人应提交身份证明、遗嘱所涉及财产的所有权证明及其他证明材料。2、公证处受理公证人员需要审查立遗嘱人是否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立遗嘱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对所要处分的财产是否享有处分权等内容。公证人员认为立遗嘱人的申请符合规定、决定受理申请的,发给受理通知单,并按规定标准收取公证费。立遗嘱人如交纳公证费有困难的,可提出书面减免申请。3、遗嘱的审查遗嘱公证应由两名公证人员共同办理,公证员办理遗嘱公证应当遵守回避程序。特殊情况下由一名公证员办理时,应至少
    2023-03-16
    404人看过
  • 如何才能准确地区分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分: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1)认识因素有所不同,直接故意包括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两种情况,间接故意只有明知可能一种情形;(2)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间接故意是放任结果发生,即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容认、同意危害结果的发生;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希望结果发生或明知道必然发生的情况下放任结果发生。(3)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同;(4)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3-07-08
    134人看过
  • 醉驾罪中,间接故意和直接故意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醉驾间接故意的情况:一、为了实现某种非犯罪意图而放任一个危害结果发生;二、对某一对象实施犯罪行为时,放任对另一对象造成的危害结果。区别:一、认识因素有所不同;二、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意志因素明显不同;三、特定危害结果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之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同;四、直接故意的主观恶性大于间接故意。间接故意杀人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都是行为人明知自己行为会发生致人死亡的结果,并且不反对这种结果的发生。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上和接受态度上不同,直接故意杀人对结果的预见既包括必然发生也包括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杀人则只能是预见到结果的可能发生。同时,直接故意杀人积极追求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而间接故意杀人则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抱有无所谓的放任态度,不积极追求,但也不加防止,而听之任之。另外,从犯罪形态来看,直接故意杀人存在着未遂,而间接故意杀人却不存在未遂。应
    2023-07-23
    51人看过
  • 刑法中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及其法律后果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认识因素和一致因素上不同。1、认识因素上,直接故意是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的结果,而间接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的结果;2、在一致因素上,直接故意是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积极的,而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放任的心态。不管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都应当负刑事责任。刑法对间接故意存在犯罪未遂吗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未遂形态。因为在间接故意中,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是持一种放任态度,当法律上的危害结果发生时,则已成立犯罪既遂。未遂不是每一种案件情况都是适用的,而且在明知是犯罪的情况下还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这种间接故意的犯罪就不适合,在处罚的时候也会按既遂来进行给予,不会按未遂来减轻相应的处罚,所以,这都是有法律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2023-07-01
    377人看过
  • 如何理解直接故意
    对直接故意犯罪的理解1.直接故意所谓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里态度。直接故意有两个特征:一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即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给法律所保护的权益造成某种损害;二是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即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抱有积极追求的态度。我国刑法上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危害行为“明知”,是人的主观态度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这种“明知”中仍然包含必然和可能两种情况,所以直接故意又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二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不论行为人的预见是属于必然还是属于可能,只要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抱着希望发生的态度,都属于直接故意。2.直接故意犯罪的特征在司法实践中,绝大多数犯罪都是故意犯罪,而在故意犯罪中有大多
    2023-05-01
    482人看过
  • 法律规定故意有直接和间接之分吗
    故意有直接与间接之分。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一、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帮助别人犯罪是否犯法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了帮助别人犯罪的情况,如果不属于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不构成犯罪。但如果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情形构成过失犯罪。根据《刑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五条的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二、放纵走私罪最新立案标准放纵走私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2023-02-20
    487人看过
  •  过失与间接故意的梳理
    本文介绍了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的概念及其区别。间接故意是指预见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对此持放任态度,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漠不关心;而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是预见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轻信可以避免。两者在主观上都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但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而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则轻信可以避免。两者都预见到了潜在的危害结果。不过,它们的区别在于,间接故意是指预见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对此持放任态度,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漠不关心,认为即使发生危害结果也无所谓。采取这种放任态度,就是间接故意,而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是预见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轻信可以避免。在主观上,它们都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预见危害结果与轻信避免的区别预见危害结果与轻信避免的区别在于,预见危害结果是指已经预先认识到可能出现的危害结果,而轻信避免则是指轻视或忽视可能出现的危害结果。这两种行为在法律上有着不同的责任。根据我国《刑法》第
    2023-11-12
    304人看过
  • 区分直接故意的程度
    我国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些条款对特定犯罪主体——未成年人、不完全精神病人、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设定了法定的从宽处罚原则。之所以对这四类特定主体从宽处罚,原因在于,较其他犯罪主体而言,这四类犯罪主体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特殊状况,导致了其意识或意志能力的减弱。并且,他们的意识或意志能力只是在程度上的减弱,并没有完全丧失,所以,立法只是规定对他们从宽处罚而不是强制性地免除其刑罚。也就是说,由于这四类主体意识或意志能力在程度上的减弱,立法赋予了他们较轻的刑事责任;四类主体的意识或意志能力减弱的事实影响了立法对于他们行为的规范评价。但是,这四类主体以外的其他普通
    2023-04-25
    483人看过
  •  主观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刑罚轻重探讨
    这段内容讲述了犯罪主观故意对于刑罚量刑的重要性。在判断犯罪分子进行刑罚时,需要考虑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并依照刑法规定进行判断。主观故意的犯罪比间接故意的犯罪性质更严重。犯罪的主观故意对于刑罚的量刑来说更为重要。在决定对犯罪分子进行刑罚时,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其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判断。而主观故意的犯罪比起间接故意的犯罪,性质要更严重。 刑 罚 量 刑 与 主 观 故 意 : 研 究刑罚量刑与主观故意是刑法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在刑罚的量刑过程中,需要考虑被告人的主观故意对刑罚的影响。主观故意是刑罚量刑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指的是被告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对于不同的罪名和情况,主观故意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刑罚的量刑中也会有所差异。对于某些轻微的违法行为,如轻微的财产损失或者交通违法等,被
    2023-09-13
    277人看过
  •  不作为与间接故意的区别
    该段内容介绍了刑法总则中关于间接故意和犯罪不作为的相关规定。间接故意指的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不作为是指行为人对某一行为负有特定义务,能够履行但不能履行的有害行为。不作为分为纯正不作为和不纯正不作为,纯正不作为是刑法中以不作为形式的犯罪,行为人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构成犯罪。根据刑法总则的规定,间接故意指的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不作为是指行为人对某一行为负有特定义务,能够履行但不能履行的有害行为。不作为分为纯正不作为和不纯正不作为,纯正不作为是刑法中以不作为形式的犯罪,行为人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构成犯罪。 不 作 为 的 分 类 有 哪 些 ?不作为是指在法律上或道德上负有责任的人,没有履行应尽的责任,导致不良后果发生的行为。不作为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1. 一般不作为:指行为人
    2023-09-01
    317人看过
  • 犯罪人在实施犯罪作为的行为时,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
    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一般作为是直接故意。相关法律知识:直接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直接故意犯罪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行为人在行为当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成立故意犯罪的前提。首先,此处的“会发生”包括必然发生和可能发生两种情况。其次,这里的危害结果是相对确定的结果。再次,某些直接故意犯罪还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刑法规定的一些特定事实。2、行为人对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持希望其发生的态度,是成立直接故意犯罪的关键。即行为人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发生危害结果是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所直接追求的目的。希望发生的危害结果与其明知会发生的结果须同一。3、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具有明确的犯罪目的。犯罪目的是行为人想通过自己的行为促使危害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愿望。这与行为人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是一致的。4、直接故意犯罪行为人的
    2023-06-14
    437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如何理解刑法规定的直接故意、间接故意、间接故意以及间接故意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15
      (一)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即明知可能和明知必然。 (二)间接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然没有希望、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阻止、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同意它的发
    • 如何区分直接故意杀人和间接故意杀人,直接故意杀人和间接故意杀人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3-22
      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地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的一种。刑法理论将故意分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两种类型,有助于实务界认识故意犯罪在主观方面的复杂情况。直接故意杀人和间接故意杀人由于认识因素尤其是意志因素的不同,影响和决定了行为人主观恶性以及行为的客观危害程度有所不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直接故意的社会危害性大于间接故意。根据罪责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对直接故意犯罪的量刑一般应重于间接故意
    • 犯罪是间接故意还是直接故意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9-25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成立条件是: (1)认识因素,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意志因素,行为人希望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即行为人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 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
    • 故意的直接与间接的间接有什么区别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8-25
      故意有直接与间接之分。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造成故意伤害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怎么区分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5-14
      间接故意犯罪的认定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故意伤害也有间接故意,间接故意可以是使用其他的方式来达到自己伤害对方的目的,在这个时候也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需要根据具体的受伤情况来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