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钱不还构成诈骗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借钱不还构成诈骗罪的要件是:主体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客体是他人的公私财产所有权;客观上表现为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实施诈骗行为;主观上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欠款人借钱不还钱怎么办
欠款人借钱不还钱如下办:
1.暂时无力偿还的,可以与债务人沟通,协商达成分期还款协议;
2.债务人拒绝偿还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偿还债务;
3.符合条件的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债权人请求债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一)债权人与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的;
(二)支付令能够送达债务人的。
申请书应当写明请求给付金钱或者有价证券的数量和所根据的事实、证据。
三、借钱不还提起诉讼需要借款人什么资料
借钱不还提起诉讼需要借款人的资料如下:
1.证明当事人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
(1)当事人为自然人的,应提交其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或户口本等;
(2)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主体登记资料,如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由工商登记机关出具的工商登记清单、社团法人登记证等;
(3)当事人名称在诉争的法律关系发生后曾有变更的,应提交变更登记资料。
2.证明借款关系存在的证据
借款合同、借款协议、借条、欠条、还款承诺书等。
3.证明已偿还借款的证据
收条或各次还本付息的付款凭证。
4.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依据
提供诉讼请求中关于要求计付本金及利息数额的计算清单,包括本金余额的计算清单、利息金额的计算清单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六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 第二百一十条 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n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
借钱不还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337人看过
-
借钱不还有哪些构成诈骗的情形
94人看过
-
有借条承认还钱就不构成诈骗吗
453人看过
-
有借条要钱但构成诈骗的情况有哪些
140人看过
-
立案诈骗案件需要满足多少钱的条件?
103人看过
-
要满足怎样的要件才构成合同诈骗的条件
317人看过
-
信用卡诈骗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应满足哪些条件重庆在线咨询 2023-02-09构成信用卡诈骗罪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有关的金融票证管理制度和银行以及信用卡的有关关系人的公私财物所有权。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或者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上由故意构成,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
离婚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离婚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离婚要满足哪些条件青海在线咨询 2022-03-30法律规定,具有以下条件之一的,法院应当判决离婚:第三十二条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
-
构成合同诈骗罪须满足哪些条件,具体规定有哪些江苏在线咨询 2023-08-08构成合同诈骗罪须满足以下条件: 1、本罪的客体是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
受骗金融票证罪构成犯罪需满足哪些条件天津在线咨询 2023-09-24构成骗取金融票证罪需要满足条件:本罪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6岁即可构成本罪,不要求特殊身份;主观方面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客体上侵犯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客观方面实施了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
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13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企业和自然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犯罪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劳动者的财产权,又妨碍了正常的劳动用工关系,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既有危害行为又有危害结果,且两者间有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