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目的在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双减政策的“减”主要包含两点: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一、如何落实双减工作
“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分为两个方面。在校内方面,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科类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训热度逐步降温。
二、双减政策在哪些城市试点
试点城市有:北京市、上海市、沈阳市、广州市、成都市、郑州市、长治市、威海市、南通市为全国试点,其他省份至少选择1个地市开展试点。工作目标: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两个目的:缓解教育焦虑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三个具体措施:管控作业;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已违规的,要清理整治。
三、央视都出来了哪些双减政策
1.指导思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工作原则。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减轻家长负担;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强化政府统筹,落实部门职责,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坚持统筹推进、稳步实施,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有关规定,对重点难点问题先行试点,积极推广典型经验,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
3.工作目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
教育行业国家双减政策存在哪些问题
59人看过
-
双减政策对K12教育的启示
131人看过
-
双减政策对教育部的挑战
205人看过
-
双减政策的教育部门实践
232人看过
-
双减政策教育机构会倒闭吗
494人看过
-
双减政策教育机构何去何从
470人看过
融资从广义上讲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从狭义上讲,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 融资方式分别是基金组织、银行承兑、直存款、银行信用证、委托贷款、直通款、对冲资金。... 更多>
-
-
双减政策教育机构如何应对北京在线咨询 2021-12-12第一,从性质上,所有的学科类的线下培训机构都要登记为非营利机构。线上的学科类的培训机构由备案制改为审批制,要重新审批变更。 第二,在这些机构的学科的内容上,时间上,人员上要求都做了相应的要求。网上的教学内容要备案,严禁超标超前,不许超前教育,非学科类的教育。 不能从事学科类的教育。 第三,严禁提供境外的课程,不能用境外的课程来进行教学,不得启用拍照搜题等不良学习方法,这个规定得非常的细致的。
-
国家规定教育局减负细则海南在线咨询 2022-01-10根据《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按照不同学段和年级、走读生和寄宿生的实际需要,对学生休息时间、在校学习(包括自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在校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等方面作出科学合理安排和严格规定,并组织全面检查。坚决纠正各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做法,正确引导家长和社会积极参与,切实把课内外过
-
双减政策对教育行业有影响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1-12-14有的,随着政策的实行,全国各地严查校外培训,众多不合规范的校外培训机构被查处叫停。各地市教育局针对校外机构无证办学、消防不合格、教师无证等问题进行了通报,相关培训机构被停业整改。
-
什么贯彻国家的教育政策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13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自主地决定自治县的教育规划和各类学校的设置、办学形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发展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法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