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偷拍他人隐私违法手机拍照要立规矩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20:26:23 135 人看过

日前,深圳市有关部门表示,对于限制使用照相手机,待条件成熟时将通过立法形式予以明确。据了解,这是国内有关部门首次明确表示将就限制使用照相手机专门立法。

隐忧:偷拍变得轻而易举

随着照相手机的快速普及,偷拍变得轻而易举。两个月前,深圳一女孩在某网站论坛上,发现了一幅用手机偷拍的女孩胸部照片,而照片上的竟是她自己!从此,这个女孩见到手机就神经质地想躲闪。

近日,记者在一些网站论坛上也发现了用手机偷拍的图片,有些图片甚至以手机偷拍美女隐私的标题来吸引网友点击。这些图片大多是女性的胸、臀等隐私部位的大特写,多数是在广场、公交车、地铁等公共场所偷拍。

不仅是在网络上,拍照手机在其他地方也能惹是生非。据媒体报道,一位先生与多年不见的旧日女同窗相聚。席间,他随手将两人喝酒的情形用手机拍了下来,结果险些引发家庭纠纷。

拍照手机还有可能成为窃取商业秘密的工具。深圳一家高科技企业负责人说,拍照手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公司的重要图纸、样品,很可能在几秒钟之内就被偷拍、传输出去。商场内禁止拍照几乎已成为零售业不成文的行规,但面对照相手机,这一行规已显得无能为力。

厂家:攀比偷拍技术

一项调查显示,全球可拍照手机的销售量已经占到手机销售总量的25%,约为1.5亿部。在中国内地市场,绝大部分厂商将八成以上的市场计划押宝在拍照手机上。

记者在市场上发现,时下手机厂家为增加卖点,在手机拍照技术上互相攀比,一方面手机拍照技术日渐完善,另一方面也为偷拍提供了更大的便利:首先是摄像头的隐蔽性越来越强。摄像头已由最初设计在手机背面改为设计在翻盖上,进而设计在转轴上;其次,市场调查显示,消费者对高清晰的拍照手机兴趣颇浓,生产者便在高清拍照手机上大做文章。手机照相的像素单位从以前的几千发展到几万、数十万,已有部分厂家推出百万像素的照相手机。

关注:立法或是行政手段

对可拍照手机等高科技产品,目前国家还没有具体的管理规定。那么偷拍照片是否应当让当事人知情?个人隐私如何得到保护?在今年深圳市两会期间,深圳市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王丽等11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限制使用照相手机保护公民隐私的议案》。

王丽认为,用照相手机偷拍女性的隐私部位并发送到网站传播,这严重侵害了女性的隐私权和肖像权。还有人把偷拍来的女性照片用于非法的商业目的,比如,卖给黄色音像制品公司谋取不义之财。王丽希望深圳市政府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在某些特定场所禁用照相手机,以保护公民隐私权。

议案很快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6月29日,深圳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答复:

一、利用手机侵犯隐私权和肖像权是一种新的侵权手段,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二、对于限制照相手机的使用,待条件成熟时深圳市将立法加以明确。另外,有关场所的管理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可以限制在自己场所内使用照相手机。

在这份答复中,深圳市法制办特别提到是否利用行政手段在特定场所内限制使用照相手机,涉及公权利对私权利的干预,应谨慎为之。

近日,深圳市公安局表示:拟订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已经将偷拍等行为列入处罚范围,并明确规定,偷窥、偷拍他人隐私将被处以5日以下拘留,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的拘留,可以并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深圳市公安局对此法提出了要加大处罚力度的建议。

争议:是否需要立规矩

据媒体报道,有人认为,科技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个人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不能对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造成损害。在有些人利用科学技术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国家的法律法规要及时调整。

警务人员庞波说,偷拍者侵权或者违法犯罪行为的查获和取证很困难,建议对照相手机的使用范围加以必要的限制。公司职员邓霞建议,在隐私易遭偷拍场所,使用手机照相应被禁止。媒体工作者费大洋认为,在有些场所,照相手机应当视同照相机、摄像机,因此禁止拍照的地方都应该禁止使用照相手机。

同时,反对禁止的意见也不少。

一位小学教师认为禁止有因噎废食之嫌。侵犯隐私的是偷拍者,可拍照手机只是提供了一种技术可能,正如不能把杀人罪加到杀人用的菜刀头上一样。关键问题在提高照相手机使用者素质。

原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张磊教授说,目前使用照相手机者多为年轻人,偷拍他人隐私的毕竟是少数。行政法教授余凌云也认为,在一些场所禁用照相手机,对公民权利限制太严厉。

律师杨石石认为,照相手机的一项关键功能就是通讯。如果在未禁止通讯的场所,禁止使用照相手机,有侵害自由通讯权的嫌疑。专家认为,照相手机的出现是科技和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我们的社会允许并鼓励科技进步,但它并不应当表现为法律监督和制约作用的减弱。

链接

据报道,鉴于越来越多的不法之徒利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拍照功能进行偷拍,香港律政司建议引用普通法的破坏公众体统罪控告偷拍者,以取代目前刑罚较轻的游荡罪名。疑犯一经定罪,最高可判入狱7年;韩国要求用照相手机拍摄时必须自动发出响亮的快门声,以有效制止手机偷拍现象;日本政府制订规范,禁止在公共浴室、更衣室等偷拍高发地点使用照相手机;英国政府禁止人们携带手机进入任何可能进行偷拍的公共场所;美国芝加哥市规定,在公共浴池和淋浴间,未征得当事人允许,禁止对其进行拍照。芝加哥市议会提议,对违反规定的人处以5至500美元的罚款。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27日 15:5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援助相关文章
  • 偷拍曝光别人隐私违法吗
    一、偷拍曝光别人隐私违法吗偷拍曝光别人隐私违法。《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传播偷拍他人的隐私视频一方面是侵犯当事人的隐私,另一方面传播出来会对受害者构成“侮辱”,有可能要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
    2023-06-01
    382人看过
  • 偷拍他人隐私该怎么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传播偷拍他人的隐私视频一方面是侵犯当事人的隐私,另一方面传播出来会对受害者构成“侮辱”,有可能要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就目前的法律规定来看,偷拍他人隐私的行为在我国尚不构成犯罪,但
    2023-04-17
    314人看过
  • 偷拍隐私犯法吗
    刑事犯罪
    一、偷拍隐私犯法吗侵犯他人隐私属于违法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视情况可能有:民事责任,被侵犯隐私人可以要求对方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行政责任,可由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刑事责任,如果侵犯他人隐私情节严重,或造成其它严重后果的,则涉嫌刑事犯罪,要承担刑事责任。二、隐私的特征(一)隐私的主体是自然人。隐私源于人的羞耻感,故只有自然人才可以成为享有隐私的主体。企业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等经营单位的秘密属于商业秘密,仅与商业信誉和经济利益相联系,与人的羞耻感无关,故企业单位不能构成隐私主体。国家机关的秘密,如审判秘密是公共权力运作的表现,此种秘密的泄露将对机关系统的正常运作产生损害,也与羞耻感无关,故国家机关也不能成为隐私主体。(二)隐私的客体是自然人的个人事务,个人信息和个人领域。个人事务,是相对于公共事务、群体事务、单位事务而言,是以具体的、有形的形
    2023-05-03
    223人看过
  • 偷拍别人隐私犯法吗
    一、偷拍别人隐私犯法吗偷拍曝光别人隐私是违法的。《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传播偷拍他人的隐私视频一方面是侵犯当事人的隐私,另一方面传播出来会对受害者构成“侮辱”,有可能要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
    2023-05-03
    211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偷拍曝光别人隐私违法吗
    一、民法典规定偷拍曝光别人隐私违法吗偷拍曝光别人隐私违法。《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传播偷拍他人的隐私视频一方面是侵犯当事人的隐私,另一方面传播出来会对受害者构成“侮辱”,有可能要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
    2023-05-25
    339人看过
  • 偷拍个人隐私要坐牢吗
    一、偷拍个人隐私要坐牢吗侵犯他人隐私属于违法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视情况可能有:民事责任,被侵犯隐私人可以要求对方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行政责任,可由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刑事责任,如果侵犯他人隐私情节严重,或造成其它严重后果的,则涉嫌刑事犯罪,要承担刑事责任。二、隐私的特征1、隐私的主体是自然人。隐私源于人的羞耻感,故只有自然人才可以成为享有隐私的主体。企业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等经营单位的秘密属于商业秘密,仅与商业信誉和经济利益相联系,与人的羞耻感无关,故企业单位不能构成隐私主体。国家机关的秘密,如审判秘密是公共权力运作的表现,此种秘密的泄露将对机关系统的正常运作产生损害,也与羞耻感无关,故国家机关也不能成为隐私主体。2、隐私的客体是自然人的个人事务,个人信息和个人领域。个人事务,是相对于公共事务、群体事务、单位事务而言,是以具体的、有形的
    2023-05-03
    412人看过
换一批
#律师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援助
    相关咨询
    • 偷拍他人隐私是什么违法行为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2-06
      偷拍他人隐私,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依法应承担治安行政责任。一般的偷拍很难认定为违法,但造成损失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
    • 偷拍他人隐私怎么判刑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17
      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依法可以进行治安处罚。
    • 偷拍他人隐私怎么处罚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2-24
      1、偷拍他人隐私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2、《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
    • 拍照侵犯他人的隐私吗?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09
      侵犯他人的通讯自由和通讯秘密就是侵犯他人的隐私。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性质严重的,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要负刑事责任。《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
    • 隐私照被拍到违法吗?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15
      根据我国法律限定,下列做法隶属侵犯隐私权: 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2、违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寓居安宁。 3、违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4、违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应予公布其财产状况。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个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 6、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