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未到期离职一般不需要给违约金。
但是以下情况劳动者需要支付违约金:
1、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除法定免除违约金的情形,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2、合同针对培训约定了服务期限,或者涉及商业秘密约定了竞业限制,劳动者提前解除合同或者违反竞业限制需要支付违约金。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损害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
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
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
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
员工在合同未到期前辞职的,公司要求违约金的是否合法
366人看过
-
合同上有未经批准离职支付违约金是否有效
492人看过
-
合同未到期的,能否要求违约金?
55人看过
-
提前离职违约金是否要给
273人看过
-
根本违约后违约方能否解除合同,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
473人看过
-
劳动合同签订后可以辞职吗,合同未到期离职是否要赔偿违约金?
262人看过
-
员工在合同未到期前辞职的,公司要求违约金的是否合法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5-171、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是行使辞职权的行为,不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根据法律规定,在劳动合同未到期前劳动者辞职应当提前30日通知用人单位。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规定时,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赔偿经济损失。 3、同时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就服务期有特别约定,劳动者违反约定提前解除合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对于劳动合同中约定的
-
劳动合同未到期员工提出辞职是否需要交违约金,辞职要交违约金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1-07不需要交违约金。劳动者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即可辞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需要承担违约责任的有两种情形,包括: 1.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
-
提前离职违约金是否要给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231、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未签订培训协议约定违约金的,不需要支付违约金;劳动者有自主择业权,可以在合同期限,提前30天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不受限制; 2、个人提出离职分三种情况: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办理离职手续等;依据《劳动合同法
-
合同到期未续签违约金是否存在山西在线咨询 2022-01-07一、1、如果存在时效中断,至今没有超过诉讼时效,你公司主张违约金会被法院支持。2、如果支持会按你们约定计算。因为对于合同约定只要不违反法律强制规定,就大于法定。 二、1、如果至今没有超过诉讼时效,你公司要求乙公司支付滞纳金(违约金)能被法院支持。2、如果没超过时效会被支持,因为你们约定不违反法律。3、是的。另外,是违约金不是滞纳金。
-
合同逾期付款违约金的标准是什么?逾期付款违约金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湖南在线咨询 2022-02-05如果双方在合同中有约定,不能超过实际损失的30%。如果合同中未约定逾期付款责任时,合同逾期付款违约金的标准是什么?一、1999年6月10日~2004年1月1日的逾期付款违约金计算标准为日利率万分之二点一(非万分之四)。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逾期付款违约金应当按照何种标准计算问题的批复》(法释[1999]8号)及其修改批复(法释[2000]34号),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降低存、贷款利率的通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