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对于故意是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的。对于直接故意的犯罪的间接故意的犯罪都应当处以相应的刑事处罚。《刑法》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一、构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构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个:
1、主体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主观上是故意的;
2、客体是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客观方面是组织、领导和积极参与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开展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黑社会组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犯罪故意的分类有哪些
犯罪故意的分类: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直接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间接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
三、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什么
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作为和不作为。
1、作为指犯罪人以积极行为实施的刑法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即不当行为。作为人体的积极动作。如果行为人违反刑法禁止性规范,即违反不当行为义务实施某种行为,将成为危害行为的行为。
2、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可能实施某种积极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作为而不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故意有直接与间接之分吗
454人看过
-
只有间接证据能直接作为定案依据吗,间接证据定案的原则?
108人看过
-
直接提起反诉是否有法律依据?
172人看过
-
证据的形式有哪些?直接和间接分别指什么?
395人看过
-
直接证据的证明和间接证据的证明
300人看过
-
刑事诉讼法中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认定、区分
101人看过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
只有间接证据能直接作为定案依据吗,间接证据定案的原则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27只有间接证据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必须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间接证据定案的原则: (一)间接证据必须查证属实; (二)间接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存在客观联系; (三)间接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构成锁链; (四)间接证据之间以及它们与案件事实之间必须协调一致,没有矛盾; (五)间接证据所形成的证明体系足以排除其他可能性,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唯一的。
-
没有直接证据的证明间接证据能做为定案依据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09(一)间接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各种证据。自侦案件的所有间接证据亦不例外,也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收集,达到本身确实的程度。如果采取刑讯逼供、威胁、利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导致间接证据本身不确实,据此得出的关于案件事实的结论就不可能符合案件的客观真实。因此,对每一个自侦案件所涉及的诸如证人证言、物证书证、鉴定结论和现场勘查笔录等间
-
证据的间接和直接的怎么区分?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26一、间接证据的审查判断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一起案件中的证据有很多,所谓间接证据,就是指本身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而需要同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单独一个间接证据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它只有同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才能查明主要事实。间接证据具有依赖性、关联性,间接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方法是推断,同时间接证据具有排他性。对刑事诉讼中的间接证据的审查判断,
-
犯罪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是什么,法律依据是什么上海在线咨询 2023-09-08犯罪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1、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
法律上有直接的间接的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3-12-07我国《刑法》对于故意是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的。对于直接故意的犯罪的间接故意的犯罪都应当处以相应的刑事处罚。《刑法》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