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的法律保护,我国刑法第十九条有了明确的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一规定明确了此类人员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且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由于其生理上有缺陷,在智力、体力等方面比不上正常人,出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考虑,所以在刑事处罚上给予了保护。
2、关于肢体残疾,我国刑法没有相关的规定,应当理解为与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一致。
3、关于智力残疾,应当严格、谨慎对待,目前在司法解释中并没有关于智力残疾人的规定。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低下;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和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目前我国对精神疾病的习惯分为十四种,其中一类即是精神发育迟滞:童年起即表现为全面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但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智力低下协会(aamd)的智力残疾的分级标准,按其智力商数及社会适应行为来划分智力残疾的等级。
一、残疾人犯罪要承担怎样的刑事责任?
又聋又哑的人,又称聋哑人,是指丧失听觉能力和口头语言能力的人。盲人是指丧失视觉能力的人。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是要负刑事责任的,但是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又聋又哑或者盲人虽然生理上出现残疾,但其精神或智力是健全的,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根据他们的经济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有的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不会因为身体的残疾而完全丧失辨认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应当与正常人一样负刑事责任。但是,考虑到盲人或者聋哑人毕竟有生理缺陷,其中许多人因生理上的障碍不仅会使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也会给他们接受教育带来不便,影响对事物的理解和对是非的判断,因此,对他们的处罚可以轻于正常人。但由于具有上述生理缺陷的人实施犯罪的情节,造成危害结果的严重程度,以及行为人具有的生理缺陷等具体情况不同,处罚的轻重程度也应不同,因此,刑法规定对又聋又哑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里应当注意的是,刑法规定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不是应当,即必须根据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和其他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残疾人犯罪怎么量刑?
由于刑法规定对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是可以而不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在审判中应当全面分析犯罪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重点分析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身份对实施犯罪行为的具体影响,并不必然从宽处罚。
对于犯罪行为与其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身份有直接联系的,如过失犯罪、被告人因目盲丧失劳动能力从而实施的盗窃、诈骗、侵占等财产性犯罪、在生活中受到歧视等刺激时因冲动发生伤害的案件,考虑到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被告人特别的生理、心理状况,可依法比照正常人犯罪酌予从宽处罚。
但是在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实施的与盲人身份无直接关系的犯罪中,特别是在共同犯罪或者有组织犯罪中,这类被告人甚至可能成为犯罪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在此情况下,被告人虽具有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身份,但不能作为对其从宽处罚的理由。
-
残疾人刑事责任能力如何确定,精神病人负刑事责任吗
319人看过
-
智力有限残疾人杀人的刑事责任
336人看过
-
如果是智力残疾人的刑事责任怎么定?
403人看过
-
残疾与刑事责任
107人看过
-
有无刑事责任怎样判断
50人看过
-
判断刑事责任能力的依据是什么?
349人看过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
无残疾人怎么判刑有刑事责任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3-11-13事实上,残疾人往往都是精神正常的人,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身体有残缺而已,所以通常残疾人犯罪与一般人犯罪无疑。而按照刑法规定,一般人犯罪需要按照案件的情况,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所以,残疾人犯罪也是需要负刑事责任的。
-
判断行为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是否有刑事责任能力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10《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第十七条之一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
-
如果是智力残疾人的刑事责任怎么定?福建在线咨询 2021-11-25对智障人士来说,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分为能够控制自己行为的智障人士和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智障人士。不同程度的精神病人承担不同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对于完全精神病人,即不能识别或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如果实施刑法规定的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的,不承担刑事责任。这是因为精神病人的危害行为,缺乏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精神病人由于不具有辨别是非、判断善恶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他对自己的行为,就谈不上故意或
-
一级智力残疾人,数额不大,能负刑事责任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05一级智力残疾人盗窃,数额不大,不超过1000元就不会追究刑事责任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1次会议、2013年3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1次会议通过)第一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
-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刑事责任能力?陕西在线咨询 2024-12-11一、根据年龄判断刑事责任能力: (1)满16周岁的人犯罪,承担完全刑事责任。 (2)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承担相对刑事责任。 (3)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 二、根据精神状况判断刑事责任能力: (1)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属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2)尚未完全丧失或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3)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