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征地中的“公共目的”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3 19:22:14 222 人看过

在征地拆迁中,所征用的土地通常用于两种目的:一是公共目的,如用于修建道路、绿地、公园、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土地;一个是商业目的,如商品房开发用地等。两类用地的目的不同,其征地拆迁主体和方法也有别。用于公共目的的土地,征地拆迁的主体是政府及其相关机构,这种征地拆迁带有一定的强制

性;用于商业目的的用地,征地拆迁的主体是有关商家,其征地拆迁只能通过双方协商、公平交易达成。

在目前的征地拆迁中,我们不仅没有严格区分这两种不同的目的和用途,反而有意无意地混淆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比如,在很多地方,政府以办开发区这种名目的征地拆迁就混同于公共目的。因为,这些开发区的征地拆迁都是由政府的派出机构,如开发办或者管委会进行的。这里不仅混淆了公共目的和商业目的,而且扭曲了政府职能和政府行为,使政府变成一个积极的市场主体,参与到与民争利的市场竞争活动中去。因此,分清公共目的和商业目的,是征地拆迁中首先要明确解决的一个原则问题。

作为商业目的的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在遵循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先要由商家与动迁户进行协商谈判,草签协议,然后到政府部门备案或者审批。不应先是得到政府批准,然后再以政府批准为由,强制征地拆迁。这里的程序设计包含有重要的意义,前者既能避免发生腐败事件,也体现了一种市场经济自由契约、平等交易的精神。

即使以公共用途为目的的征地拆迁,仍然存在一个是否必要,由什么人认定,采取什么方式和通过什么程序认定的问题。比如,城市中的绿地和广场是否要搞那么多,那么大,建在什么地方等,是由政府城建部门认定,还是由市民决定,都必须有一套明确可行的办法。现在是由城建部门认定,甚至是市长拍板定案,然后强制实施,根本不经过一种公共选择过程。没有市民的监督和制衡,官员的私人目的,即政绩和形象、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混入和取代了公共目的。或者说是以公共目的为名,行官员的私人目的之实。既然是公共目的,既然拆迁和建设都涉及到公众的切身利益,为什么不由公共决策和公众选择,而要由官员做主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9日 08:0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动迁相关文章
  • 合同中的公平性如何界定?
    显失公平的合同是指一方利用自身优势或者对方缺乏经验,导致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民事行为是否明显不公平,应当以行为成立时的情况作为判断标准。明显不公平的合同往往是双方的权利义务极不平等,经济利益不平衡,违反了公平合理的原则。明显不公平的合同应当撤销,这不仅是公平原则的具体体现,而且有效地保证了公平原则的实现。对于显失公平的合同如何去处理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根据法律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
    2023-07-13
    362人看过
  • 条例对公共利益是如何界定的
    对这个问题,我们高度重视,收集、研究了国外情况和做法,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多次进行专家论证,广泛听取意见。在此基础上,条例规定,因国防、外交需要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教科文卫体、资源环保、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需要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需要可以实行房屋征收。为了加强规划的调控作用,根据条例的规定,确需征收房屋的各项建设活动都应当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并要求制订规划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经过科学论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旧城区改建还应当纳入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经市、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条例对征收程序作了哪些规定?如何体现公开透明和公众参与?答:征收程序是规范政府征收行为,维护被征收人合法权益,促使政府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障。条例规定征收补偿方案应征求公众意见;因旧城区改建
    2023-06-11
    437人看过
  • 征地拆迁主体如何界定?
    我国土地征收拆迁的情况很多,土地征收拆迁主体有规定,合法主体征收拆迁受法律保护。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我国土地征收拆迁的主体是国家,国家有权在公共利益需要的情况下征收土地,但需要对被征收人进行经济补偿。索贿罪如何界定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公务员利用职务之便,索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可以认定为索贿行为,如果没有上述情形的不会认定为索贿行为。财物不仅是指有形的可以用金钱计量的钱物,也包括无形的可以用金钱计量的物质性利益,如债权的设立、债务的免除以及其他形式的物质性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2023-08-18
    251人看过
  • 如何界定中间人共同诈骗
    界定中间人是否共同诈骗的方法如下:1、二人及以上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共同实施的诈骗行为;2、行为人具有实施犯罪的共同故意;3、行为人通过诈骗行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数额巨大或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形;4、诈骗案中,如果对诈骗一事明知,则属于共犯,如果不知情,则属于中间人。一、网络诈骗会判刑么,立案标准是什么网络诈骗达到立案标准的会判刑。立案标准: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2、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3、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至10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数额在20万至30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
    2023-03-10
    461人看过
  • 房产赠与的合同目的如何界定
    一、房产赠与的合同目的如何界定房屋赠与合同目的界定,要看赠与合同是否附义务,如果附义务的,该义务就是赠与合同目的。如果没有附义务,就是无偿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赠与合同定义】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第六百六十一条【附义务赠与合同】赠与可以附义务。赠与附义务的,受赠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第六百六十三条【赠与人的法定撤销权及其行使期间】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1.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近亲属的合法权益;2.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3.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二、赠与合同成立生效条件有哪些赠与合同成立生效条件包括:1.赠与人与受赠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赠与合同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3赠与合同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违背公序
    2023-04-30
    421人看过
  • 公益事业征地的界定方法
    属于公益拆迁的项目有:(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二)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三)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四)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五)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公益拆迁的审批程序有:1、公示;2、入户调查评估;3、内业计算;4、制定拆迁实施方案;5、申请拆迁许可证;6、发布拆迁公告;7、正式的评估报告的作出;8、送达拆迁评估报告。公益事业征地程序《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四条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应当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但是,下列建设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一)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二)城市基础设施
    2023-07-06
    264人看过
  • 如何界定居住区公共设施的产权
    房地产市场形成以来,住宅小区的产权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住区公共设施产权界定不明确。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质疑。过去,城市居住区的房屋产权一部分归房管部门所有,另一部分归非房管单位所有,即大部分产权属于公房。住宅区的公共设施一般由房屋委员会拥有和管理。房地产市场形成以来,住宅小区的产权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住区公共设施产权界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问题提出了疑问。开发商从国家购买了一块土地的使用权,并在该土地上开发建设了住宅区。为了使小区业主的生活舒适方便,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开发商必须建设若干平方米的公共配套设施,如学校、幼儿园、各类商业楼宇等,开发商将房屋出售给业主,收回住宅区全部投资,实现盈利。多数业主购买的每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的价格结构不仅包括房屋本身的面积,还包括相应的土地使用权面积和公共建筑配套设施。因此,住宅小区的业主也是公共设施的业主。虽然他们的房产证上没
    2023-05-07
    410人看过
  • 公司中股东的参与权如何界定?
    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股东不一定具有管理权,但是股东具有重大事项决策权。股东无直接管理公司经营事项的权力,对公司治理主要是通过行使股东权利经由公司股东(大)会将其意志转化为法人意志。股东的权利和义务?股东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一、股东有以下权利:知情质询权、决策表决权、选举权、收益权、优先权、提议召集权等。二、股东有以下义务: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2、按时足额缴纳出资,不得抽逃出资;3、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4、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四条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2023-07-07
    380人看过
  • 房地产项目转让的界定
    房地产项目转让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将具备一定条件的整个房地产项目转让给他人的行为。这里的项目,是指已经具备开工条件或已经开工但尚未开始预售的建设工程。所谓具备开工条件是指建设工程已经立项,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土地已经完成三通一平和勘探、设计工作,设计方案已获得规划部门批准并已经取得施工许可证。所谓已经开工但尚未开始房屋预售,是指建设工程已经开始基础施工,但尚不具备法律规定的预售条件,未领取《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由于房地产开发往往投资额巨大(数千万甚至上亿元)、开发周期较长(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多年),房地产市场变化不定,为及时规避、转移经营风险,投资者会通过转让房地产项目来实现项目收益。实践中,房地产项目转让主要存在两种方式
    2023-06-10
    155人看过
  • 土地储备的公益属性如何界定?
    当前,作为征收事由的公共利益在实践中有被滥用的倾向。个别政府以旧城改造为名进行商业开发,引发争议。笔者认为,公共利益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对公共利益的理解要区分情况。如含有公共利益因素的商业利益问题。《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出于反向矫正的考虑,取消了2001年《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中非因公共利益需要亦可拆迁城市房屋的情形,在法律规定层面,纯粹的商业利益被明确排除在征收范围之外,但是,个别商业开发项目确实包含有公共利益的因素,其间接产生的公共利益为社会所需要,在极大程度上也为行政机关所鼓励。此类项目到底属于公共利益还是商业利益?要从商业利益是否包含公益因素,公益在整体构成中所占的比例,公益是否为社会所急需以及是否为公共政策所倡导等方面作出综合判断。另外对土地储备的公益性问题。笔者认为,土地储备具有调控土地市场,配置土地资源作用,储备土地具体用途在储备时尚未确定,因此无论是从行
    2023-06-27
    403人看过
  • 广东拟严格限定土地审批非公共目的不得征地
    昨日,广东省国土厅向全国重点网络媒体介绍情况表示,广东拟将土地征收严格限定在公共目的范围,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区分公共目的和非公共目的、区分公益性用地和非公益性用地的新型征地制度,以及对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公正补偿机制,严格控制征地规模,节约集约用地。国土厅表示,经省政府同意,日前下发了《关于实施广东省征地补偿保护标准的通知》,规定今后凡征地补偿标准达不到保护标准的申请一律不予审批。在此基础上,广东将探索缩小征地范围,从源头上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利益。目前国土厅已向省政府上报《关于报送〈关于进一步深化征地制度改革缩小征地范围的意见〉(代拟稿)的请示》。
    2023-06-08
    333人看过
  • 征地目的能否改变?如何改变
    企业用地是否可以变更、如何变更企业用地是否可以变更土地使用者可以变更国有土地用途,但应当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或者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等现行法律法规,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暂行条例》对如何办理土地用途变更审批手续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但对擅自改变土地用途或者不按规定使用土地的问题如何处理的规定具有批准使用的相对一般性,不明确、不具体,缺乏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结合法律规定和执法实践,对土地用途变更问题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的,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其他有偿使用合同的规定或者土地使用权划拨批准文件的规定使用;确需改变建设用地用途的,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报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其中,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用途变更,应当经有关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后报经批
    2023-05-08
    199人看过
  • 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特点
    (1)应当具有基本的公认性。重要公共利益必然是与相关范围内的人都有关的,是每个人都能感受甚至都需要的,甚至是所有人都会认可的。比如说前述国防利益与重要交通与基础建设事项,以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规定的一些事项。相反,像一些形象工程,如果仅仅政府认为重要,而民众并不认为重要的话,就不应当认为是重要的公共利益。土地房屋这样的重要财产不仅代价高,而且是数量有限、不可再生并难以复原的,本就只应用于那些都认可而不是存在争议的事项上。(2)应当具有基本性或普遍需要性。公共利益按其本性来说是没有尽头的,而土地资源却是有限的,所以只能把征收土地用在基本的公共利益和公共需要中去。对于那些还不属于基本需求的东西,比如高尔夫球场,只应当让那些有特殊偏好和优越条件的人自己承担享受这种利益的代价,而没理由让没有相关需要的公众为其负担代价。而且,各式各样的非基本需要性质上与其说是公共利益,不如说是那些特
    2023-03-31
    184人看过
  • 土地的范围是如何界定的?
    土地使用证上的四至是指建筑基地或耕地四周跟别的基地或耕地分界的地方。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要求,开发区通过审核并公告后,应落实四至范围,以防止开发区四处“漂移”和变相扩区,从而达到合理控制开发区用地规模的目的。承包土地四至和亩数冲突实际承包的地块面积为主。有些地方在依法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填写四至时,因其比较复杂,很多但是随便写的,不太准。另有些地方的面积有习惯亩和标准亩,习惯亩每亩一般都要超过666平米,如果涉及到土地征用的补偿一般以标准亩面积为主,如果涉及粮食补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登记办法》第十五条土地登记簿是土地权利归属和内容的根据。土地登记簿应当载明下列内容:(一)土地权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二)土地的权属性质、使用权类型、取得时间和使用期限、权利以及内容变化情况;(三)土地的坐落、界址、面积、宗地号、用途和取得价格;(四)地上附着物情况。土地登记簿应当加盖人民政府印章。土地登记
    2023-07-08
    59人看过
换一批
#拆迁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动迁
    词条

    动拆迁是指因城市规划、土地开发等原因进行的拆迁。包括对房屋整体或部分拆除,以及对被拆迁人重新安排建设用地的过程。 动迁补偿标准是指根据不同地区政策和实际情况,对被拆迁人给予的补偿标准。一般来说,动迁补偿标准包括房屋价值补偿、搬迁补助费、临时... 更多>

    #动迁
    相关咨询
    • 刑法中的共同犯罪如何界定?
      海南在线咨询 2022-12-09
      《刑法》中的共同犯罪是从下列要件来确定的: 1、两人或者两人以上共同犯罪; 2、共同犯罪人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3、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 4、共同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必须指向同一犯罪客体。
    • 征地的公共目的指的是什么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2-07
      在征地拆迁中,所征用的土地的公共目的一般为:用于修建道路、绿地、公园、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土地。用于公共目的的土地,征地拆迁的主体是政府及其相关机构,这种征地拆迁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八条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要征收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 (一)国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
    • 《公司法》中对公司的界定是如何的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28
      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第五十条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公开发行; (二)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元; (三)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百分之十以上;
    • 征地拆迁主体如何界定?
      江苏在线咨询 2021-11-15
      我国土地征收拆迁的情况很多,土地征收拆迁主体有规定,合法主体征收拆迁受法律保护。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我国土地征收拆迁的主体是国家,国家有权在公共利益需要的情况下征收土地,但需要对被征收人进行经济补偿。
    • 公众责任险中的第三者如何界定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02
      《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交法》)自2004年5月1日施行以来,全国各地法院陆续受理了多起以保险公司为被告的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在处理 上各有不同,究其原因是在对《交法》第七十六条所规定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存在不同的理解。有的观点认为对已经通过地方性行政法规形式,强制实行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应等同于《交法》所规定的“机动车第三者强制责任保险”;有的观点认为“此险非彼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