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不是电信公司诈骗,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一、团伙电信诈骗要怎样判刑
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2016年12月20日,最高法等三部门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再度明确,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实施诈骗,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以上的可判刑,诈骗公私财物价值50万元以上的,最高可判无期徒刑。若员工从事的也是电信诈骗业务,那么属于共同犯罪,依据在案件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以主犯、从犯等具体情节规定判处刑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电信诈骗追回几率有多大
电信诈骗追回几率要视情况而定,需要根据具体的案件侦破进度来看。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被诈骗分子骗钱后,有转账记录的,钱能不能追回,由公安机关负责追缴,追缴后会退还给被骗者。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
三、电信诈骗立案金额标准是多少
电信诈骗立案标准金额是三千元以上。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公民因为误信短信、电话、网络、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内容而上当受骗的,被诈骗金额在3000-10000元以上的,就符合司法解释的诈骗罪立案追诉标准,如果就此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的,公安机关应该受理。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法院和检察院可以在规定是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
-
电信诈骗有哪些,电信诈骗如何预防
123人看过
-
常见的电信诈骗有哪些,如何举报电信诈骗
215人看过
-
电信诈骗受害者指南
177人看过
-
如何报警电信诈骗公司
417人看过
-
电信诈骗电信不管吗
75人看过
-
电信诈骗是指什么样的诈骗行为
402人看过
电信诈骗,主要是通过网络、电话和信息的方式,捏造虚假的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非接触式诈骗,从而诱导受害人转账或者打款的犯罪行为,属于诈骗罪的一种。 电信诈骗量刑标准为:诈骗他人财物,涉嫌金额较大的,可依法判处诈骗人三年以下管制、拘役或... 更多>
-
哪些是电信诈骗,电信诈骗的构成要件是哪些?澳门在线咨询 2022-08-04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隐瞒事实的真相或者故意捏造事实,使对方陷入错误的认识,作出不真实的法律行为,从而达到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目的。 1、主观方面:诈骗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且为直接故意,故意捏造事实或者隐瞒真实情况,骗取并非法占有公私财物。 2、犯罪主体:诈骗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满足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刑法上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满16周岁及以上的公民,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不触
-
电信诈骗报案指南:如何举报电信诈骗西藏在线咨询 2024-11-16在遇到诈骗电话或信息时,应当及时记录下来,包括诈骗犯罪嫌疑人的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qq号、msn码等银行卡账号,以及犯罪嫌疑人的口音、语言特征和诈骗手段。同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和追缴被骗款等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
-
-
电信诈骗公司会判刑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6-14电信诈骗员工如果属于从犯也会被判刑,如果对诈骗不知情不会被判刑。根据《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
-
遭到了电信诈骗被骗了三十万,电信诈骗刑事责任是哪些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031、一般三千元可以立案,但是各省根据经济状况不同也有所差异。 2、我国刑法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