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暑假工签订的临时属于劳动合同的范畴吗?
从法律性质上看是劳动合同,只是劳动合同的期限是短期的;
用工单位或雇主招用临时工,必须按“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与临时工本人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六条劳动合同内容应当包括:
1、招用的工种和岗位,完成生产任务的数量、质量指标;
2、被招用者须具备的条件,劳动合同的期限;《民法典》《民法典》
3、劳动报酬、劳动保险、福利待遇;
4、生产、工作的环境条件,劳保用品发放具体规定;
5、劳动纪律、工作时间、奖惩规定;
二、临时工用人单位不给工资怎么办?
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有3个途径可以要求支付工资: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投诉;优点:方式简单。缺点:各地执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
2、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如果是以拖欠工资提出的解除劳动关系,还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优点:除了工资外,还可以主张经济补偿、双倍工资等,并且一般都可以最终解决;缺点:申请劳动仲裁就是打劳动官司,程序稍多,需要专业人士指导。
3、有欠条的,可以直接起诉到法院,要求支付欠条里的工资数额。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六条 【集体协商机制】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试用期限是否属于劳动合同签订的时间范畴?
484人看过
-
工伤期间签订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属于同一范畴
460人看过
-
年休假期间是否属于劳动合同的范畴
269人看过
-
暑假打工签临时劳动协议
403人看过
-
作为暑假工,暑假工不签订劳动合同可以告他吗
377人看过
-
劳务派遣属于劳动合同的范畴还是劳务派遣的范畴?
92人看过
-
没有签订合同的临时工属于工伤范畴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3-06-16临时工工伤补贴与正式员工工伤补贴一样。临时工虽然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但是我国法律仍然认可事实劳动关系的。《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
-
临时工是否属于劳动法保护的范畴河南在线咨询 2022-03-17现行的《劳动合同法》中没有临时工, 与之相似的是“非全日制用工”。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如果你的情况不属于这类情况,并且用人单位是领有营业执照的正规单位,那么,单位应该在一个月内与你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中必须有保险条款,从录用当月开始交纳社会保险。 如果该用人单位是没有营业执照的临时组织或
-
社保属于劳动合同范畴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14社会保险需要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劳动者个人信息,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基本条款。
-
劳务外包是否属于临时工范畴?贵州在线咨询 2024-12-17在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体系中,并没有直接涉及到“临时工”这一术语。相反,通过劳务外包方式雇佣的劳动者被归类为“非全日制用工”群体。所谓“非全日制用工”,指的是主要按照小时计算薪酬的工作模式。在这种情况下,非全日制用工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采用口头协商的方式达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同时,这种形式的劳动者也可以选择性地与一家或多家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不过,后续签订的劳动合同内容并不应对原有劳动合同的实际
-
年休假期间是否属于劳动合同的范畴广东在线咨询 2021-11-17年假工资是劳动争议。我国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一)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辞职、辞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