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资诈骗罪立案标准:个人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可以认定为犯罪;如果是单位,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可以认定为犯罪。定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欺诈手段非法集资,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数额较大的,以集资欺诈罪定罪。量刑: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集资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二)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集资诈骗罪的量刑标准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在这里集资诈骗罪,他的量刑规定已经犯罪构成要件,都给大家介绍了一下,当然集资诈骗罪,他肯定会涉及到一个受害人的问题。遇到这种诈骗行为的话,那么可以去咨询一下公安机关或者请一个律师。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四十九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二)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集资诈骗罪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79人看过
-
集资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445人看过
-
集资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221人看过
-
集资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309人看过
-
集资诈骗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180人看过
-
集资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集资诈骗判多久呢
254人看过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
集资诈骗罪立案标准怎么规定的?西藏在线咨询 2021-11-07集资诈骗罪立案标准:个人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可以认定为犯罪;如果是单位,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可以认定为犯罪。定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欺诈手段非法集资,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数额较大的,以集资欺诈罪定罪。量刑: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
集资诈骗罪立案标准的规定?浙江在线咨询 2021-11-09《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四十九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诈骗方式非法集资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诉:(一)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二)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
集资诈骗罪立案标准,怎么规定新疆在线咨询 2023-06-15集资诈骗罪立案标准是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在十万元以上。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若是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
-
集资诈骗罪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新疆在线咨询 2022-06-27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这主要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个人集资诈骗数额累计达到10万元以上的所谓“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指犯罪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将非法募集的资金据为己有的目的所谓“诈骗方法”,是指行为人采取虚构集资用途,以
-
集资诈骗罪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宁夏在线咨询 2022-11-20《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