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主协商:一般来说,如果债权人预期债务人企业的经营状况只是暂时出现问题,而且诉诸司法成本相对较高,同时在无增信措施条件下,司法处理并不一定带来处置上的优势,在多种权衡之下债权人倾向于选择自主协商方式。债务人可就后续的偿债安排与债权人协商达成一致,包括展期或者制定具体的债务重组方案等。
2、申请仲裁:实践中有私募债持有人采用该方式,一般而言,仲裁与诉讼方式相比时效上较快,但仲裁委收取的费用高于法院收取的诉讼费。
3、违约求偿诉讼:在违约求偿诉讼方式下,债权人预期债务人企业的经营状况已经出现恶化并有持续的趋势,但债务到期时,债务人还有一定的偿付能力,不满足资不抵债等破产申请条件,因此债权人可以对债权人提起违约求偿诉讼,要求债务人在限期内偿付本息,还可要求债务人承担违约金、损失赔偿额、逾期利息等。
4、破产诉讼:如果协商未果,债务人已经出现资不抵债情况,那债券持有人只能祭出破产诉讼的绝杀招。在破产诉讼方式下,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可以提出破产申请,通常由债权人提出破产申请且最终进入破产程序的多为有担保的债权人,这主要是由于这类债权人在财产清偿顺序中较为靠前,有较强硬的话语权,偿付率占优势。在破产诉讼途径下,债券持有人可以申请重整或破产清算或参与债务人申请的和解程序。
一、公司债券违约的种类有几种?
综合国际三大评级公司的标准,债务违约主要包括:
1、未在到期日偿还本金和利息;
2、企业申请破产、清算或被托管;
3、企业发生债务置换或重组计划等三项事件的发生。我国债券募集说明书中对于债券违约的描述一般会涉及拖欠付款、企业解散和破产三种情况。
多数情况下,债券主体的违约,是一系列信用风险事件按照一定的发展规律层层递进演变积累之后出现的最终结果。首先经济下行、行业不景气等外部因素埋下隐患。加上在管理层经营不善、投资决策失误等内部因素的诱发下,违约风险逐步显性化。之后在长期盈利能力降低、债务集中到期、融资困难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出现流动性紧张,并形成多因素之间的恶性循环。最后只能采取出售公司优质资产等方式获得流动性求生存,发生违约后债券持有人向增信机构寻求补充。
-
香港上市公司债券违约的处理方式?
122人看过
-
什么是上市公司的债券
228人看过
-
上市公司债务违约会退市吗
177人看过
-
企业债券上市核准(含公司债券上市核准)
415人看过
-
债券型上市公司是什么
329人看过
-
公开市场债券违约的后果
385人看过
上市公司债券指经由政府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内买卖的债券,也叫挂牌券。债券上市的条件与股票不同,企业债券有一个固定的存续期限,而且发行人必须按照约定的条件还本付息,因此,债券上市的条件与股票有所差异。... 更多>
-
公司债务违约,债权人如何维权?江西在线咨询 2024-11-19在企业未能达到破产界限,却仍然拖欠资金的情况下,债权人需要采取一系列法律手段和战略规划来处理债务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性的步骤和需要重点考虑的要素:首先,债权人应对债务人所背负的债务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包括欠款总额、逾期时间、利息支付等细节信息。同时,债权人需要对债务人的整体运营状态、资产状况以及未来盈利能力进行评估。 其次,债权人应尝试与债务方展开对话,共同商议出一份具有可行性的还款计划。此计
-
公司债券怎么回购上市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02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分为内部转让和外部转让两种类型。内部转让是指现有股东之间相互转让股权,外部转让是指现有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两者的区别在于,外部转让需要征得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且其他股东放弃优先购买权。现说外部转让的程序,共6个步骤: 1.协商。这一步骤在于发现交易对象,就交易的标的、价款等基本内容达成初步的意向。 2.以书面方式征得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这是个严格的法律要求,直接影响转
-
公司债券能不能上市?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03公司债券也能上市交易。根据法律规定,公司要申请债券上市的,应符合下列条件: 1、公司债券的期限为一年以上; 2、公司债券实际发行额不少于人民币五千万元; 3、公司申请债券上市时仍符合法定的公司债券发行条件。
-
公司上市前债务违约问题,怎么处理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1-11-11企业上市前违反债务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双方有约定的,按照合同承担违约责任。 我国法律规定,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
公司发行股票和债券怎么上市湖北在线咨询 2022-11-09《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七十九条【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