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人:住所地:法定代表人:被申请人:姓名,民族,年月日出生,住省市区楼室。请求事项:请求依法撤销人仲案字【2012】第号仲裁裁决书;事实与理由: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审理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的劳动争议时,违反法定程序,直接导致认定事实错误,基于此做出的的常钟劳人仲案字【2012】第2号仲裁裁决书显失公正。为此该裁决符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违反法定程序”的申请撤销条件,故特现提出申请撤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38条规定,“当事人在仲裁过程中有权进行质证和辩论。辩论和质证终结时,首席仲裁员或者独任仲裁员应当征询当事人的最后意见。”在本次仲裁中,仲裁员作出事实认定的关键证据为,裁决书中所称的“本委调查收集的证据,公司提交区劳动监察大队年检材料2011年12月正常工资薪金收入明细表”对这份关键证据,仲裁员在取得后未由申请人进行质证。更未征询申请人的最后意见,即直接用此证据做为判决根据。显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38条规定,剥夺了申请人的质证权利和辩论的权利。正是由于仲裁庭没有对该份证据进行证据,没有在取证后征询申请人的最后意见,申请人没有对该份证据质证和发表意见,仲裁员又未对该证据内容进行认真审查,导致仲裁裁决认定事实错误。该份证据公司提交给区劳动监察大队年检材料2011年12月正常工资薪金收入明细表,是申请人将申报个人所得税的表格直接抄送给劳动监察大队的。工资一项,该表格中并没有结构分项,只有总数。根据该表根本不能推算出是否发放了争议的加班费。该份明细表与申请人提供的工资发放表并无矛盾之处。根据这一表格仲裁庭不采信申请人提供的工资发放表没有任何道理。该份证据为“2011年12月正常工资薪金收入明细表”,而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的劳动争议区间为“2009年12月至2011年5月”。该证据与本案没有任何关联性。用距离双方争议时间七个月后的与本案没有关联性的证据作为裁决依据显然是错误的。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第46条规定,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仲裁委员会印章。该份裁决书并无仲裁员签名。综上,申请人认为,【2012】第号仲裁裁决书的作出违反了法定程序,裁决书本身缺少法定签名要件,依法应予撤销,恳请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审查,撤销。此致中级人民法院以上是确认仲裁申请的申请书。
-
能否申请仲裁确认属于工伤
207人看过
-
劳动仲裁怎么确认工资
348人看过
-
申请仲裁确认劳动关系的工伤认定时间
95人看过
-
仲裁确认裁决强制执行如何申请
393人看过
-
如何申请劳动关系确认仲裁?
232人看过
-
某公司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无效
349人看过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
关于申请仲裁确认仲裁权的申请书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021.首部应当写明: (1)文书名称,即“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 (2)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者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 2.正文应当写明: (1)诉讼请求; (2)事实与理由; (3)证明损失的证据等。 诉讼请求,应当写明请求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赔偿的项目和具体数额。 事实,应当写明因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附带民事
-
申请确认仲裁这个问题宁夏在线咨询 2022-06-16为进一步保障正确审理仲裁司法审查案件,依法保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仲裁司法审查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近日,市民关先生致电本报热线咨询相关问题,“对于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案件,管辖权怎么确定的?如果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申请,那么如何处理?”本期《律师进社区》栏目就此详细说明解答:首先,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案件,由仲裁协议约定的仲裁机构所在地、
-
仲裁申请确认答辩问题澳门在线咨询 2022-06-30申请人:×××,男/女,××××年××月××日出生,×族,……(写明工作单位和职务或者职业),住……。联系方式:……。 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 委托诉讼代理人:×××,……。 被申请人×××,……。 …… (以上写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的姓名或者名称等基本信息) 请求事项: 确认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仲裁协议有效/无效。 事实和理由: ××××年××月××日,申请人×××
-
-
劳动仲裁为了确认工伤认定申请怎么办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12按相关法律限定,确定劳动关系隶属劳动仲裁的范围,能够通过劳动仲裁进行处置。相关法律限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换、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掉和辞工、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训练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