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职工按规定休产假的,公司不能因此而予以辞退。且职工在产假期间没有重大过错的,公司不得单方面与其解约,也不能采取裁员或者无过错性辞退的方式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一、生育假和产假的区别是什么?
计划生育休假并不是单独指女职工产假,而包含了婚假、女职工产假、宫内放节育环、取节育环、计划生育人流及引产多种假期,而女性职工视情况可依法享有假期。
而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职业女性休产假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由社保统筹基金报销相关医疗费和发放生育津贴;职业女性没有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承担。
二、休产假期间公司是否发工资
休产假期间公司是发工资的。
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
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三、重庆产假安排128天,如何计算
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按目前的法律规定,我国的所有女性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都享受产假待遇。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职业女性休产假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由社保统筹基金报销相关医疗费和发放生育津贴;职业女性没有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承担。
-
公司可以强制辞退休产假吗
372人看过
-
公司员工退休前不能辞退
287人看过
-
女性休产假会被辞退吗?
230人看过
-
公司辞退员工强制休年假合法吗
80人看过
-
辞职时休假能要求公司补偿吗
380人看过
-
被公司辞退会影响退休吗
492人看过
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八天的产假。 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 更多>
-
休产假回公司后,公司调岗变相辞退我,我能告他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2-10-01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第十四条: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女职工可以依法投诉、举报、申诉,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起诉。
-
在休产假过程孕被公司辞退员工产假内辞退规定新疆在线咨询 2022-06-221、要求恢复劳动合同胜诉后,补发辞退之日到胜诉之日的工资,相当于你仲裁期间,不用上班,而照样可以拿工资恢复劳动合同后,该什么时候休产假照样可以休因为法律明确规定,怀孕期间不允许解除劳动合同,因此,这个诉讼的胜诉可能性非常大 2、要求其支付非法解除合同的赔偿金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是:工作每满一年,补一个月工资,不满一年超过六个月的,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的,按半年算,支付半个月的补偿金而你要求的是非法解
-
休假期间被辞退能要求公司赔偿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1-08而且休假期间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解除劳动合同也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否则, 如果解雇违法,你可以申请仲裁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不愿意继续做下去的,可以主张双倍补偿金;如果是临时通知解雇的还可以主张一个月工资的代通知金!
-
休产假能不能辞退员工?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201、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如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双倍支付经济补偿金。 2、此外,还应支付生育津贴,生育费用(含: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用人单位已缴纳生育保险的有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2、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
休产假被辞退公司会赔多少钱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041、正在休产假被辞退属于非法辞退,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经济补偿金补偿标准的双倍支付赔偿金,即当事人如果在该工作单位工作年限满一年的,用人单位则需要向当事人赔偿两个月工资; 2、若是当事人工作年限未满一年,但超过六个月的,则按照一年计算; 3、未满六个月的,则按照六个月计算,赔偿当事人一个月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