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当事人没有在已婚身份前提,再次和他人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就不是重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所谓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而且这种夫妻关系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尚在存续的,即为有配偶的人;如果夫妻关系已经解除,或者因配偶一方死亡夫妻关系自然消失,即不再是有配偶的人。所谓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是指本人虽无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故意与之结婚的(包括登记结婚或者事实婚)。此种行为是有意破坏他人婚姻的行为。
临时身份证能不能登记结婚
民政部新出台的《关于贯彻执行婚姻登记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内地居民办理结婚登记,必须提交本人身份证、户口本等相关证件。
但有些当事人由于种种原因只能提交临时身份证件,现役军人也不能提交身份证。根据《临时身份证管理暂行规定》,临时身份证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律效力”,因此,当申请结婚、离婚登记的当事人只能提交临时身份证时,登记机关也应为之办理婚姻登记。
在阅读了上文的内容之后,大家应该也清楚结婚证年龄和身份证不符怎么改了吧,在发现结婚证上面有登记错误的时候,基本都是允许进行修改的,但在修改的过程中也会涉及到一定的流程,材料等等。为避免修改结婚证,影响到其他事情的办理,在拿证的时候最好就仔细看清清楚,有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六条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加以干涉。
第一千零四十七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第一千零四十八条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第一千零五十条登记结婚后,按照男女双方约定,女方可以成为男方家庭的成员,男方可以成为女方家庭的成员。
第一千零五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三)未到法定婚龄。
-
妹妹用姐姐身份证结婚姐姐要起诉妹妹婚姻无效
142人看过
-
妹妹用姐姐身份登记结婚
474人看过
-
妹用姐姐身份证结婚姐姐要起诉妹妹婚姻无效
255人看过
-
妹妹用姐姐身份证结婚判刑吗
337人看过
-
妹妹冒用姐姐身份登记结婚婚姻有效
433人看过
-
妹妹冒用姐姐身份登记结婚效力如何
468人看过
身份证是用于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身份证明文件。需要身份证的情形有常住户人口登记项目变更;兵役登记;婚姻登记、收养登记;申请办理出境手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的其他情形。... 更多>
-
妹妹用姐姐身份证结婚判刑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1-12-27只要当事人没有在已婚身份前提,再次和他人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就不是重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所谓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而且这种夫妻关系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尚在存续的,即为有配偶的人;如果夫妻关系已经解除,或者因配偶一方死亡夫妻关系自然消失,即不再是有配偶的人。所谓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是指本人虽无配
-
姐姐的房产证, 妹妹有份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10房产证如果在姐姐的手里,妹妹要与姐姐去房管局做产权分割,还得公正,如果想少花钱,可以办赠与手续,这样手续费用低。至于继承权,要看这个地是集体土地还是出让土地,土地证的使用期限是多少年,遗产怎么分配。可以去当地的房管局,具体咨询一下。答案补充房产这个东西别闲麻烦,最好是现在就把房产证跟土地使用证拿到手,以后不管是抵押还是贷款,买卖,变更,都要以房产证和土地使用为保证,所以建议现在就去房管局办产。展开
-
那个妹妹换姐姐身份证结婚离婚后前夫拒给钱的事!!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08离婚赔偿通常是指离婚损害赔偿,夫妻一方有重大过错造成离婚的,并且对无过错方造成财产和精神损失,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离婚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适用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一般规定。在这种情况下离婚的夫妻,不管过错方还是无过错方都会很关心离婚赔偿数额。离婚赔偿一般分为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这两部分。
-
姐姐以冒用妹妹身份登记婚姻。该怎么办?海南在线咨询 2021-12-31姐姐以姐姐的身份登记结婚的效力:对姐姐不一定无效,对姐姐一定无效。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有重婚、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直系血亲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婚姻无效。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
姐姐患病了妹妹,姐姐对妹妹有扶助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1-12-31姐姐有义务帮助生病的妹妹。根据有关法律,未成年人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和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依次担任监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