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母告儿不赡养望其常回家看看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3 21:52:33 356 人看过

赡养义务

新闻背景:

现年85岁的黎婆婆原本有8个子女,其中一个女儿已经过世,丈夫在2006年底去世后,6个子女均对黎婆婆孝顺有加,唯有小儿子陈六视老母亲为陌路人,从来没有尽到赡养的义务,甚至没有打过一通电话问候母亲。在黎婆婆两度患病住院期间,大儿子陈大数次打电话要求陈六来看望,也被陈六绝情地拒绝了。

面对小儿子的麻木冷漠,黎婆婆将其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判令小儿子陈六支付医疗费及赡养费,并从2013年8月起每月须向其支付赡养费500元,直至其身故。

母亲的起诉,让小儿子陈六感到非常愤慨。陈六认为黎婆婆不顾母子之情,将自己告上法庭,完全是无理取闹。

原来,早在1994年,黎婆婆和丈夫陈大爷就召集子女和一些叔伯长辈齐聚一堂,在众人见证下订下了一个口头养老协议:黎婆婆未来由长子陈大赡养,而陈大爷则搬到县城与陈六同住,由陈六负责张大爷的养老。陈六认为,按照农村习俗,两个儿子各负责一位老人的生养死葬,并且这种协议也符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协议既合了风俗,又合了法律,现在父亲亡故,自己已经履行完了赡养义务,对母亲不再有赡养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请求。

法院判决:

高明法院经审理认为: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是法定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九条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的规定,小儿子陈六应该履行赡养母亲的义务。根据当地实际生活消费状况,结合原告的实际情况,法院酌定原告所需的赡养费为1400元/月,被告应承担其中的七分之一,即被告应自原告明确表示不同意养老协议时,即2012年12月起每月向原告支付赡养费200元,直至原告去世。

此外,日常门诊医疗费已包含在赡养费之中,但住院治疗产生的医疗费金额相对较大,原告在住院医疗费产生后可主张要求赡养人另行支付。故原告请求被告承担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期间的住院医疗费4532.7元,应由原告的7个子女共同承担,被告应承担该费用的七分之一,即647.53元。

法理分析:

子女对父母履行赡养扶助义务,是对家庭和社会应尽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的第十条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人。子女作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儿子和女儿都有义务赡养父母,已婚妇女也有赡养其父母的义务和权利。有经济能力的子女,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维持生活的父母,都应予以赡养。《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九条规定,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对不在一起生活的父母,应根据父母的实际生活需要和子女的负担能力,给付一定的赡养费用。赡养费用一般不低于子女本人或当地的普通生活水平,有两个以上子女的,可依据不同的经济条件,共同负担赡养费用。经济条件较好的子女应当自觉、主动地承担较大的责任。赡养人之间也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并征得老年人的同意。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赡养人所在单位监督协议的履行。

还有,赡养人还应当履行对父母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今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也被媒体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不常看望老人将属违法。

此外,在农村,签订这种养老协议的事情非常普遍,大家已经习惯并且认可这种养老模式,法律也认可这种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老年人同意,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赡养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正是基于此,陈六才坚持自己已经没有赡养母亲的义务。根据规定,被告及其兄长陈大协议由被告赡养父亲、陈大赡养母亲,并经父母同意,协议在被告及其兄长陈大之间发生法律效力。但是2012年12月,原告黎婆婆明确不同意原赡养协议。审理此案的吴法官解释,任何赡养协议都不能损害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在父母同意的情况下,被告及其兄长陈大可按协议履行赡养义务。当黎婆婆明确表示不同意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九条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的规定,被告陈六不得以原协议来对抗法定的赡养义务,主张无需履行赡养义务。

编者按:

八旬老母与小儿子对簿公堂令人揪心,拒绝赡养的背后究竟孰是孰非已无法查清,但显然,无论是养老协议早有约定,是母亲偏心,抑或是父亲的遗产分配不公都不能成为子女拒绝赡养老人的理由。因为赡养老人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法律明文规定。母子亲情不能用金钱衡量,诚如黎婆婆抹着眼泪对记者说的,想我小儿子打电话跟我说说话,子女对父母多点孝心与温情,也不会走到对簿公堂这一步。

司法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尽管法院判决儿子要向母亲支付赡养费,但如果陈六从内心深处依然抵触这个判决,给钱了之,年迈的母亲又如何能够开心?法律只是一种惩治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孝顺父母的问题。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05日 02:1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赡养费相关文章
  • 八旬老太状告11子女不赡养
    12月16日上午,一场特殊的官司在青阳县法院判决,原告是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被告就是她的11个子女。在法庭上,子女们情绪激动,有的唇枪舌剑的答辩,有的则是横眉瞪眼的吵架,法官则是苦口婆心地劝说,最终子女们答应赡养老人。老奶奶养育11个子女,经历千辛万苦,受了不少罪,你们也都是为人父母的人,应该知道做父母的艰辛。老太太历经了最贫困的岁月,对你们不离不弃,扶养你们成年,已经付出了很多,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不赡养父母都是不应该的,也是法律不允许的,审判员胡娟说我是人家的子女,也是为人父母,我的妹妹条件差,我主动提出让父母帮助妹妹买房子,钱是个好东西,不过比不了姊妹亲情。随着审判员胡娟深情款款的开场白,袁老太状告自己11个子女的案件开庭审理。(文中人名都为化名)法庭上,原告袁老太状告7个儿子、4个女儿,要求他们履行赡养义务,否则每月支付100元的生活费,同时提供房屋供其居住。袁老太代理律师陈述,5
    2023-04-23
    142人看过
  • 探望太少,八旬老人状告三儿女
    春节将至,回家陪父母过年成为热门话题。近日,南京中院公布赡养老人相关典型案例,有一名年过八旬的老母亲状告3名子女求探望,最终法院判令,其子女每个月至少要探望老人一次。今年80多岁的老太太蒋惠(化名)住在我市秦淮区,她有三子一女,一直跟大儿子生活。最近几年,另3名子女看望母亲的时间越来越少。长时间见不到子女,蒋老太十分心酸,决定到法院起诉,要求他们常来探望。法院审理此案后发现,蒋老太反映的情况属实。根据法律规定,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但蒋老太的子女并未做到。法院判令不跟蒋老太共同生活的子女每月至少探望母亲一次,子女不仅要对蒋老太进行经济上的供养,还要关心老人的精神,让老人安享晚年。
    2023-04-23
    453人看过
  • 一起赡养纠纷案八旬老父状告俩儿子
    八旬老翁李某因为赡养费问题将两个儿子告上法庭。11月5日,土右旗人民法院审理了这起案件。李某有两个儿子,均已成家。老伴去世后,李某一直跟随二儿子生活,大儿子不但不履行赡养义务,甚至对李某的生活起居不闻不问。李某今年已八十高龄,体弱多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只靠每月200元养老金及出租土地租金艰难地维持生活。但大儿子对老父亲态度冷漠,置之不理,甚至在村里散布父亲把家产全部分给二儿子的传言。经村委会多次调解,大儿子仍不履行赡养义务。李某无奈,诉至法院,请求法院维护其合法权益。土右旗人民法院的承办法官了解到案情基本情况后,考虑到当事人年迈体弱,急需要赡养费,故开辟绿色通道,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审理完此案。法院经审理认为,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这既是法定义务,又是社会伦理的基本要求。遂判决两个儿子每人每月各给付李老汉赡养费500元。
    2023-04-23
    154人看过
  • 女儿怀揣万元却不愿赡养八旬老父
    近日,敦化市人民法院执行局执结了一起因赡养费引发的纠纷案件。家住敦化市额穆镇的王老汉已年过八旬,生活十分拮据,3个女儿都只顾各自的小家很少关心老人。2014年3月,王老汉一纸诉状将3个女儿告上法庭。经法庭调解,由3名被告每月每人给付老人人民币400元。王老汉的大女儿和二女儿每月按时给付王老汉赡养费,并且对父母的关心也逐渐多了起来。然而3个月过去了,王老汉的小女儿从未给过王老汉赡养费,更是从未回过自己的父母家。王老汉每次去找小女儿都被拒之门外。于是,王老汉向法院申请执行。执行员曹某某接到案件后,多次到王某(王老汉的小女儿)家中,但是并未找到王某。近日,曹某某接到王老汉的电话称他的小女儿正在家中,曹某某立即赶到了王某家,并将其带回法院。王某坚持称自己没有钱,并称其父母从小一直偏向她的两个姐姐,自己也没有义务给父母养老钱。曹某某虽然向其讲明法理,告知应履行的法律义务,但是王某坚称自己没有钱。在做
    2023-04-23
    260人看过
  • 八旬老母求儿赡养遭拒怒上法庭求援助
    孝敬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儿女应尽的义务。然而,家住流岗村七十九岁高龄的陈阿婆却碰到了老来儿不养的伤心事。本该颐养天年的陈阿婆常年住在女儿家,儿子王某对她不理不睬,气愤的老人为此事多次找到村干部协调,最终都不了了之。无奈之下,陈阿婆找到了朝阳镇司法所。含辛茹苦几十载,儿女长大皆成家,如今老伴已过世,自己眼瞎又腿残,女儿外嫁犹怜母,侍奉母亲尽孝心,可儿大生孙却不顾,叫我如何不伤心。陈阿婆一席言语掷地有声,调解员听了心情十分沉重,决心把此事调处好,让暮年之人能安享晚年。于是,朝阳镇司法所调解员多次和村调委会一起找到王某,希望他能履行赡养义务,和姐姐共同承担老人的生活费,可王某就是不答应。就此,调解员立刻向区司法局汇报,及时通过区法律援助中心启动法律援助程序,由区148法律服务所所长亲自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无情人有情。法庭受理后,考虑到母子亲情关系,朝阳镇司法所调解员与法官都希望能以调
    2023-04-23
    186人看过
  • 长子不履行赡养义务九旬老母亲状告儿子
    百善孝为先,然而有些子女不念父母养育恩,妄想推脱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近日,仙游法院宣判一起赡养费纠纷案件,要求被告李某支付年逾90高龄的母亲朱某赡养费每月400元、护理费每月300元。据朱某称,其与丈夫(已去世)生育四子女,1980年李某结婚后便分家了,同时约定其由李某抚养,并为他照看孩子。但之后的时间里李某并未照顾自己,也未支付生活费,更将其拉到寺庙居住。朱某认为次子已经独自负担其父亲,尽到赡养父亲的义务,且两个女儿时有回娘家照看,日常生活费及医疗费目前主要由次子及两个女儿负担,因此将李某诉至法院要求长子支付自己抚养费每月1000元至终生、护理费每月1000元至终生。母亲的一番话让李某大呼冤枉,他说其母在他未婚时便出家为尼了,几十年来都是在寺庙生活,自己没有和母亲签订过独立抚养的约定,并且在2013年朱某住在寺庙期间,李某夫妇几乎全年都在寺庙吃斋念佛陪着老人。因此,李某认为自己一直都有
    2023-04-23
    182人看过
换一批
#赡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赡养费
    词条

    赡养费是指晚辈对长辈支付的相应费用,夫妻离婚是不存在赡养费问题的,夫妻之间的是扶养费。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可以要求对方进行一定的经济上的帮助,该义务实质上是夫妻之间扶养义务的延续。... 更多>

    #赡养费
    相关咨询
    • “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有老人不希望儿女常回家看看如何办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29
      “常回家看看”的规定,深得老年人的赞许。《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唱出了老年人的心声。然而,有些子女却唱走了“调”、变了“味”,他们不是回家“看看”,而是回家“吃吃”、回家“要要”、回家“拿拿”;他们回家不是看父母,而是回家当“上帝”、做“客人”,甚至有的子女把老人当成了他们的“炊事员”、“采购员”,把老人的家当成自己的“老饭店”、“老银行”……
    • “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有老人不希望儿女常回家看看怎么办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9-14
      “常回家看看”的规定,深得老年人的赞许。《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唱出了老年人的心声。然而,有些子女却唱走了“调”、变了“味”,他们不是回家“看看”,而是回家“吃吃”、回家“要要”、回家“拿拿”;他们回家不是看父母,而是回家当“上帝”、做“客人”,甚至有的子女把老人当成了他们的“炊事员”、“采购员”,把老人的家当成自己的“老饭店”、“老银行”……
    • “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有老人不希望儿女常回家看看该怎样办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9-14
      “常回家看看”的规定,深得老年人的赞许。《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唱出了老年人的心声。然而,有些子女却唱走了“调”、变了“味”,他们不是回家“看看”,而是回家“吃吃”、回家“要要”、回家“拿拿”;他们回家不是看父母,而是回家当“上帝”、做“客人”,甚至有的子女把老人当成了他们的“炊事员”、“采购员”,把老人的家当成自己的“老饭店”、“老银行”……
    • “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有老人不希望儿女常回家看看要怎样办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9-14
      “常回家看看”的规定,深得老年人的赞许。《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唱出了老年人的心声。然而,有些子女却唱走了“调”、变了“味”,他们不是回家“看看”,而是回家“吃吃”、回家“要要”、回家“拿拿”;他们回家不是看父母,而是回家当“上帝”、做“客人”,甚至有的子女把老人当成了他们的“炊事员”、“采购员”,把老人的家当成自己的“老饭店”、“老银行”……
    • 有老人不希望儿女常回家看看怎么办?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9-14
      “常回家看看”的规定,深得老年人的赞许。《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唱出了老年人的心声。然而,有些子女却唱走了“调”、变了“味”,他们不是回家“看看”,而是回家“吃吃”、回家“要要”、回家“拿拿”;他们回家不是看父母,而是回家当“上帝”、做“客人”,甚至有的子女把老人当成了他们的“炊事员”、“采购员”,把老人的家当成自己的“老饭店”、“老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