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房价的普遍高涨,二手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二手房在价格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当事人在买么二手房的时候,需要缴纳一定的税费。那么,买二手房须缴纳的税种有哪些?税率又是多少呢?请看本文详细介绍:
二手房的税种及税率有:
1、契税
(基准税率3%优惠税率1.5%和1%买方缴纳)
征收方法:按照基准税率征收交易总额的3%,若买方是首次购买面积不足90平的普通住宅缴纳交易总额的1%,若买方首次购买面积超过90平(包含90平)的普通住宅则缴纳交易总额的1.5%。
注:首次购买和普通住宅同时具备才可以享受优惠,契税的优惠是以个人计算的,只要是首次缴契税都可以享受优惠。若买方购买的房产是非普通住宅或者是非住宅则缴纳交易总额的3%。
2、印花税
(税率1%买卖双方各半)不过从2009年至今国家暂免征收。
3、营业税
(税率5.55%
卖方缴纳)根据2010年房产新政,转让出售购买时间不足5年的非普通住宅按照全额征收营业税,转让出售购买时间超过5年的非普通住宅或者转让出售购买时间不足5年的普通住宅按照两次交易差价征收营业税,转让出售购买时间超过5年的普通住宅免征营业税。
注意:
①购买时间超过5年这里首先看产权证,其次看契税发票,再次看票据(房改房看国有住房出售收入专用票据)这三种证件按照时间最早的计算。一般地说票据早于契税发票,契税发票早于产权证,房改房中时间最早的是房改所收的定金的票据。
②所售房产是普通住宅还是非普通住宅。另:如果所售房产是非住宅类如商铺、写字间或厂房等则不论证是否过5年都需要全额征收营业税。
4、城建税
营业税的7%;教育费附加税;营业税的3%。
5、个人所得税
(税率交易总额2%或两次交易差的20%卖方缴纳)
征收条件以家庭为单位出售非唯一住房需缴纳个人房转让所得税。在这里有两个条件①家庭唯一住宅②购买时间超过5年。如果两个条件同时满足可以免交个人所得税;任何一个条件不满足都必须缴纳个人所得税。
注:如果是家庭唯一住宅但是购买时间不足5年则需要以纳税保证金形式先缴纳,若在一年以内能够重新购买房产并取得产权则可以全部或部分退还纳税保证金,具体退还额度按照两套房产交易价格较低的2%退还。
地税局会审核卖方夫妻双方名下是否有其他房产作为家庭唯一住宅的依据,其中包括虽然产权证没有下放但是房管部门已经备案登记的住房(不包含非住宅类房产)。如果所售房产是非住宅类房产则不管什么情况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且地税局在征税过程中对于营业税缴纳差额的情况,个人所得税也必须征收差额的20%
-
企业税种及税率
462人看过
-
济南二手房转让房产税税率
287人看过
-
税收的种类及税率规定
381人看过
-
二手房交易税费一般涉及到那些税种
352人看过
-
各税种的计税依据及税率是怎样的
236人看过
-
二手房增值税税率如何计算
272人看过
-
二手房交易需支付哪些税种、税率及相关费用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30目前二手房买卖所涉及的税费主要有: 1、营业税(卖方):财政部、XX2008年12月30日联合下发通知,二手房营业税新的执行标准从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新政对此前购房需满5年免征营业税的政策放松:个人购买不足两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购买超过两年(含两年)的非普通住房或者不足两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其销售收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个人购买超过
-
税种讲解地税税种及税率地税有哪些税种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31营改增后,地税目前最常见的税种有:流转税附加税费(城建税、教育附加费、地方教育附加费),印花税,个人所得税,部分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税、土地增值税、资源税、烟叶税,其他地方性税费等。
-
二手房交易涉及的主要税种是什么北京在线咨询 2022-06-28(一)个人所得税 目前,二手房交易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有: (1)以两次交易差额的20%征收,即从房产转让收入中扣除房屋原值、转让住房过程中缴纳的税金和其他有关合理费用,按照差额的20%税率缴纳个税。 (2)按交易总额的1%—3%征收,如果纳税人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房屋原值凭证,无法正确计算房屋原值和应纳税额的,按住房转让收入1%-3%的幅度內计征。其中个人转让自用5年以上、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取
-
-
个人住房交易中涉及税种、税率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2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征收教育费附加暂行规定》、《贵州省教育经费筹措管理办法》、《贵阳市价格调节基金征集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1995]48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