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险过当应当如何处理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1 11:20:53 149 人看过

刑法中没有规定避险过当的具体罪名,如何正确对避险过当确定罪名和裁量刑罚,司法实践中往往感到很棘手一般认为,对于避险过当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结果时,应当根据避险过当的行为人的不同心理态度和行为造成的客观危害后果,结合《刑法》第21条第2款的规定,分别按下列几种情况定罪量刑:

1、对于避险过当造成无辜的第三人死亡的案件,如果行为人对于死亡的结果已经预见且具有危害他人生命健康的间接故意的,定为“故意杀人罪”。如果行为人对于死亡结果的发生是由于过失造成的,则定“过失杀人罪”。若行为人只能预见到造成重伤的危害结果且放任这一结果的发生,导致他人死亡的,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酌情减轻处罚。

2、对于避险过当造成不法侵害人重伤的案件,如果避险人由于间接故意的罪过,应当依照《刑法》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处罚;如果对于该重伤结果是出于过失的心理态度,则定为“过失致人重伤罪”,依法减轻或免除处罚。

3、对于避险过当造成财产损失的案件,如果行为人是出于放任的心理态度造成公私财产损失的,可以考虑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如果国家工作人员是在执行职务中出于过失造成公共财产重大损失的,则可以考虑定“玩忽职守罪”;否则,只能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出于过失造成私人财产损失的,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应依法负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

避险过当是对社会有害的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但考虑到他是在为了避免正在发生的危险的紧急情况下实施的,与通常情况下的犯罪不同,所以我国刑法规定,对避险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裁量是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时,应当对实际造成的损害与所保护权益的大小进行必要的比较,作为一般数量上的参考。同时考虑避险过当行为人造成损害的主观罪过形式以及由于避险过当所造成的实际危害后果,综合确定刑罚。如前所述,对那些避险行为人主观上是希望通过造成较小的损害来避免较大的危害,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达到避险的目的,甚至造成了更大损害,如消防队员为了防止火势蔓延,拆毁了邻近的建筑物,但风向突然改变,火焰窜向另一方向,并烧毁了那个方向的房屋。对此,只要行为是基于避险的目的,主观上没有罪过,既不能认定为紧急避险,也不宜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避险行为还触犯了第三者的利益,给第三者造成了一定损害,也应对其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采用民事赔偿方法进行处理。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4日 19:1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避险过当相关文章
  • 紧急避险过当的,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吗
    是的,紧急避险过当的,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刑法第21条第2款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刑法理论上,把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行为,称为避险过当。避险过当不是一个罪名,在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应当在确定其罪过形式的基础上,以其所触犯的我国刑法分则有关条文定罪量刑。在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中,大多数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就是应当预见到紧急避险所损害的权益大于或相当于其所保全的权益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当然,在少数或个别情况下,可能由间接故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构成避险过当。由于避险过当在主观上是出于保全合法权益的动机和目的,在客观上发生在紧迫的情况下,因此,对于避险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一、哪些人犯罪应当或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刑事犯罪中的从轻、减轻、免除处罚的量刑情节一般分为法定量刑情节和酌定量刑情节。法定量刑情节是刑法明文规
    2023-03-26
    372人看过
  • 避险过当属于紧急避险吗
    按照刑法第21条第1款的规定,紧急避险,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紧急避险的本质特征,就是为了保全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而将其面临的危险转嫁给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如果丁不撞中巴将会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事件,因此丁属于紧急避险,不属过当。紧急避险过当即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危害),意味着紧急避险行为从有利于社会到有害于社会的转化,因而行为的性质也由合法行为转变为违法行为,而且这种违法行为不是一般的违法行为,而是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犯罪形态在我国刑法中,紧急避险过当并没有单独的罪名,它只是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紧急避险过当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从客观方面看,无非是财产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及犯罪构成原理,仅有客观方面的损害,无论这个损害有多大,都不能仅仅根据这一点来认定行为
    2023-05-01
    383人看过
  • 逃避缴纳税款应当如何处罚
    针对逃避缴纳税款数额的不同,本条分别规定了两个层次的量刑幅度。第一层次是,“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第二层次是:“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针对逃避缴纳税款犯罪行为的贪利性特征,本条对自然人犯罪主体在各层次量刑幅度内,除规定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自由刑外,一律规定了“并处逃避缴纳税款数额五倍以下的罚金”。其立法精神是,主刑和附加刑必须同时判处,不具有选择性,以防止逃避缴纳税款人在经济上占便宜。一、逃税六百万判多久逃税600万需根据犯罪情节定罪量刑:1、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2、数额巨大,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处
    2023-06-29
    141人看过
  • 当事人应当如何提出回避申请
    回避制度是诉讼程序与判决结果公正的有力保障。当事人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有权提出回避申请。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发现审判人员(执行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权要求他们回避,他们也应当自行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与当事人有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姻亲关系的;(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的诉讼代理人、辩护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关系的;(五)本人与本案当事人之间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当事人有权在下列情况下,对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等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当事人及其
    2023-06-13
    51人看过
  • 当事人应当提出回避申请而未提出该如何处理
    一、当事人应当提出回避申请而未提出该如何处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如果检察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应当自行回避”;根据这一法定原则,《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二十条进一步明确规定,检察人员在受理举报和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有前述情形的,“应当自行提出回避;没有自行提出回避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按照本规则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决定其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其回避”;对于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的现象和人员,2000年7月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届检察委员会第65次会议通过的《检察人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第十六条规定:要“视情节予以批评教育、组织调整或者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根据法律和最高检的规定,回避的情形分为三种:主动申请回避、当事人申请回避、上级领导和机关要求回避,其中,办案机关和人员的主动回避被法律置于第一位,也就是
    2023-06-01
    59人看过
  •  公证人应当如何回避?
    根据公证法的规定,公证人在以下情况下应当自行回避:1. 当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或其近亲属属于规定的近亲属范围时;2. 当公证事项存在利益冲突,即公证事项的结果对公证人自身的利益产生一定影响时;3. 当公证事项的当事人存在利益关系,可能会影响公证人正确办证。公证人,是指经政府执行机构认可并授权,而执行确认、宣誓或保证、见证签名、或核准文件等特定职能的公职人员。根据公证法的规定,公证人在以下情况下应当自行回避:1.当公证事项的当事人或其近亲属属于规定的近亲属范围(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祖父母、孙子女、孙子女)时;2.当公证事项存在利益冲突,即公证事项的结果对公证人自身的利益产生一定影响时;3.当公证事项的当事人存在利益关系,可能会影响公证人正确办证。公证人,是指经政府执行机构认可并授权,而执行确认、宣誓或保证、见证签名、或核准文件等特定职能的公职人员。 公 证 人 利 益 冲
    2023-09-20
    380人看过
  • 避险过当的主观罪过
    紧急避险是一种法律概念,指在面临危险时为保护自己或他人采取的超过必要限度但不构成犯罪的行为。避险过当不是罪名,而是一种罪过形式。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如避险过当造成不应有的损害,需负刑事责任,但可减轻或免除处罚。避险过当可能由疏忽大意的过失构成,但出于保全合法权益动机,且发生在紧迫情况下,因此应减轻或免除处罚。 紧急避险是一种法律概念,指的是在面临危险时,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安全,采取的超过必要限度但不超过构成犯罪的行为。刑法第21条第2款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避险过当不是一个罪名,而是一种罪过形式。在追究其刑事责任时,应当在确定其罪过形式的基础上,以其所触犯的我国刑法分则有关条文定罪量刑。避险过当的罪过形式中,大多数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即应当预见到紧急避险所损害的权益大于或相当于其所保全的权益造成不应有的危害。 在避险过当
    2024-01-05
    289人看过
  • 避险过当可以减轻处罚吗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即所损害的利益等于甚至大于所保全的利益。《刑法》第二十一条【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2023-06-01
    251人看过
  • 怎样区分防卫过当还是避险过当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二者危险来源有别:正当防卫的危险只来源于人的不法侵害。而紧急避险的来源包括自然力、动物、人类的生理病理因素以及人的不法侵害行为。《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第二十一条【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
    2023-06-03
    309人看过
  • 避险过当怎么认定
    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是指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其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如何衡量避险的限度。一般认为其标准是: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应小于所避免的损害。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之所以应小于所避免的损害,就在于紧急避险所保护的权益同避险所损害的第三者的权益,两者都是法律所保护的。只有在两利保其大、两弊取其小的场合,紧急避险才是对社会有利的合法行为。所以,紧急避险所保全的权益,必须明显大于紧急避险所损害的权益。
    2023-06-12
    261人看过
  • 企业应当如何避免专利侵权风险
    一、企业应当如何避免专利侵权风险1.进行专利检索和分析企业在研发阶段需要进行专利检索和分析,确定领域内已有的专利,并评估研发产品是否会侵犯这些专利。专业机构或专家也可以协助企业进行专利搜索和分析。2.获取专利许可企业可以寻求相关专利的许可,或者将该领域专利的所有权转移给自身,以避免专利侵权纠纷。3.通过互惠授权避免侵权企业可以和其他公司签订互惠授权协议,协议规定双方之间的专利许可和使用,以便避免专利侵权。4.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材料企业可以选择技术和材料,确保自己的产品与已有专利不冲突。在开发新产品时,可以考虑使用自己的技术和材料,而不是使用已有专利。5.寻求专业咨询企业可以寻求专业咨询机构或律师的意见,以便评估其产品是否存在专利侵权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去避免或解决专利侵权纠纷。二、构成专利侵权需要的条件有哪些1.有被侵犯的对象:即侵犯的必须是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保护的专利产品或方法,
    2023-07-03
    215人看过
  • 应当如何避免转移财产
    离婚避免转移财产的方法具体如下:1、婚前、婚后财产进行公证,财产公证是对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归属的确定,公证了的财产,对方是没有可能在离婚前转移的。2、财产约定时,不仅要约定婚前财产,还应该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以及离婚时的财产如何分割进行约定;同时,夫妻双方也可以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私下约定婚前个人财产和婚后共同财产的归属。3、购置高档物品后登记造册、复写购物票据等,在生活中我们会购置一些高档物品,对高档物品要保存好上面提到的材料。4、留心对方存单的账号、在哪个银行存的钱,以便向法庭提供合法的证据。同时,还可以从交水电费、手机费等收据上,了解对方有哪几个银行的账号,余额还有多少。5、了解对方账号,为以后避免出现财产转移做铺垫:在知道一方开户行和账号的前提下,申请法院查询,一般不会存在问题。夫妻离婚如何避免对方转移财产?可以通过下列措施避免对方转移财产:(1)对婚前、婚后财产进行公证
    2023-08-01
    422人看过
  • 紧急避险和避险过当之间有何异同吗
    一、紧急避险和避险过当之间有何异同吗紧急避险和避险过当之间的区别在于紧急避险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相同点在于都是出于保护权益的目的。《刑法》第二十一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二、紧急避险的条件紧急避险的条件有:1.起因条件。紧急避险的起因条件,是指必须有需要避免的危险存在。2.时间条件。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是指危险必须正在发生。3.对象条件。紧急避险的本质特征,就是为了保全一个较大的合法权益,而将其面临的危险转嫁给另一个较小的合法权益。因此,紧急避险的对象,只能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即通过损害无辜者的合法权益保全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
    2023-12-11
    295人看过
  • 防卫过当或者避险过当怎么去认定
    防卫过当的认定为:1、在客观上具有防卫过当的行为。2、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3、在主观上对其过当结果具有过错。避险过当的认定为:1、紧急避险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2、避险产生的危害超过其所欲避免的危害,也可以相等。3、所造成的损害比所预防的损害为重。防卫过当如何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和司法实践的经验,我认为在对防卫过当量刑时,应考虑以下情节:1、过当程度。过当程度的大小体现了社会危害性程度,因而影响到防卫过当的量刑。2、防卫动机。在过当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其防卫行为是出于何种动机,例如是为保护国家、公共利益,还是保护本人利益,显然影响对防卫过当的量刑。3、权益性质。正当防卫所保护的权益的性质,在对防卫过当量刑时,应该加以考虑。4、社会舆论。在对防卫过当量刑时,还要考虑社会影响,既不挫伤公民正当防卫的积极性,又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严肃性。《刑法》第二十条为了
    2023-07-25
    481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避险过当是指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由于避险过当在主观上是出于保全合法权益的动机和目的,在客观上发生在紧迫的情况下,因此,对于避险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更多>

    #避险过当
    相关咨询
    • 什么是避险过当,避险过当应承担什么刑事责任?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26
      一、什么是避险过当根据刑法第21条第2款的规定,避险过当,是指避险行为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行为。构成避险过当,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一)必须具备紧急避险的前五个条件,即必须有威胁合法利益的危险发生;必须是危险正在发生;必须是为了使合法利用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避险的对象必须是无辜的第三者;避险行为只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由于缺少该五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认为是避险行为,因
    • 什么是紧急避险,避险过当如何处罚,承担何种责任?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29
      一、什么是紧急避险根据刑法第21条的规定,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给另一较小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抗洪抢险采取的分洪措施是紧急避险的适例。紧急避险不负。紧急避险的本质是避免现实危险,保护较大合法权益。紧急避险的客观特征是,在法律所保护的权益遇到危险而不可能采取其他措施予以避免时,不得已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
    • 避险过当与防卫过当的区别?
      甘肃在线咨询 2021-07-30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防卫过当具有两方面的特征: 一、在客观上表现为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并造成了重大损害; 二、防卫行为必须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   避险过当是紧急避险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即所损害的利益等于甚至大于所保全的利益。   《刑法》   第二十条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
    • 民间借贷风险应当如何规避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18
      规避民间借贷风险的方法如下: 1、让借款人提供担保,担保有两类,一是担保人,二是物的担保。 2、询问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因为法律规定,借款用途要正当,借贷关系要合法,否则借贷关系不受法律保护。 3、提前还款要说清,支付利息要约定,利率高低要有度。 4、要了解清楚对方的信誉以及还款能力。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
    • 过期的机动车交强险应当如何处理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16
      过期的机动车,其交强险的处理措施为:一般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车辆至依照规定投保后,并处依照规定投保最低责任限额应缴纳的保险费的二倍罚款,缴纳的罚款全部纳入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