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1月27日电今天,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上海海立特种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支付原告谢邦伦出差补贴款1.9万余元及同期利息。
法院查明,2004年6月,原告谢邦伦到被告上海海立特种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从事制冷设备的售后服务工作,但双方未签劳动合同。2005年3月1日,被告公司向原告谢邦伦出具了一份欠条,载明欠付谢邦伦2004年度出差补贴款2.3万余元,并承诺在2005年第二季度还清。
但是,直到2006年4月6日,被告公司仅支付谢邦伦出差补贴款3530元。10月,谢邦伦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公司支付出差补贴款1.9万余元并支付同期利息。
针对原告谢邦伦的起诉,被告公司辩称,原告谢邦伦尚未就诉争事项提起劳动仲裁,故法院不应受理原告的诉讼请求;况且,本案已过仲裁时效,故原告谢邦伦已丧失了胜诉权。
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三条的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请求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
决理念值得借鉴
现行“一调一裁两审”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设立初衷,是通过仲裁解决大部分劳动争议,人民法院则集中精力审理复杂、疑难案件。从实践效果看,这种立法精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贯彻,对于保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劳动争议,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深入,劳资关系出现了重大变化,劳动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劳动争议案件持续增长,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上的不足也日渐显现。最集中的表现之一,就是劳动争议案件的前置仲裁程序过于严格:案件无论繁简与否,都必须刻板地履行“一调一裁两审”程序。这一处理过程耗时费力,劳资双方及司法部门都不堪重负。
本案中,法院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精神,合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判决理念无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本案中,被告公司欠付原告谢邦伦出差补贴款并出具欠条,双方的债权债务已由欠条作了明确的约定,故本案不需先行仲裁,亦不受仲裁时效的约束。
-
“商业佣金协议”引起的劳动争议和劳动报酬
377人看过
-
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报酬
193人看过
-
劳动争议是否包括劳动报酬争议
500人看过
-
劳动报酬争议案例
482人看过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普通职工的劳动报酬吗
378人看过
-
最高法发布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典型案例,如何认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146人看过
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以法院强制程序追诉权利人的权利的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 更多>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形,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条件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27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情形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主观上明知自己的“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这种不作为行为会产生劳动者不能及时实际得到劳动报酬的社会危害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这种后果发生。应认定为故意的几种情况: (1)明确表示拒不作为的,即明确拒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应当然地认定为故意。包括无正当理由拖欠,不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虽表示应支付,但主动实施作为,为不
-
未与劳动者约定劳动报酬发生争议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06用人单位未按照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所适用的法律条款《劳动合同法》、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之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劳动者若要获得此种权利保障,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寻求权利救济。根据《劳动合
-
因职工未完成工作任务而引发的劳动报酬争议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27[案情简介]李某于1996年4月1日受聘于某公司。当时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从工作安排及工资支付等方面证实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李某月工资为7000元,负责电脑编程工作。由于李某由公司安排为某毛织厂编制的一套企业管理网络软件未能达到客户使用要求,而未能投入使用,后由其他电脑员进行了修改。公司因此从1996年11月至1997年1月期间,共拖欠申诉人工资21000元。其理由是,李某没有完成工作任务。
-
劳动报酬争议诉讼时效是多久劳动报酬争议仲裁时效是山东在线咨询 2022-05-04关于劳动报酬争议诉讼时效的问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