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执行终结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执行终结的法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有明确表述。根据该法规定,当存在特定情形时,人民法院应当裁定执行终结。这些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1.申请人撤销申请的;
2.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
3.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4.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
5.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这些规定确保了执行程序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并在特定情况下为执行程序的终结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中止执行的适用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明确规定了中止执行的适用情形。这些情形包括:
1.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2.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5.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当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后,人民法院将恢复执行。这些规定旨在确保执行程序的顺利进行,同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执行中止及其影响
1.执行中止是指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出现某种法定原因而暂时停止执行程序的一种制度。
2.执行中止的适用情形多种多样,包括申请人同意延期执行、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或承担义务、一方当事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且权利义务承受人尚未确定等。
3.人民法院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裁定其他应当中止执行的情形。
4.执行中止期间,执行程序暂停进行,待中止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5.执行中止对于保护当事人权益、确保执行程序合法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6.它也体现了法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适应执行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
-
民事执行终结的情形是怎么规定的
462人看过
-
法院中止执行、终结执行的法律适用
54人看过
-
民事诉讼裁定终结执行的法定条件是怎么规定的
56人看过
-
强制执行法官主动终结执行程序的规定
418人看过
-
终结执行这一执行结案方式到底是怎样的
256人看过
-
2024终止执行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319人看过
-
法院终结执行的时间一般是怎么样规定的?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081、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执结。 2、但是,执结,并不是一定将被执行人的欠款全部执行到位。那些没有履行能力的案件,可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形式结案。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五条规定: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执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还需延长的,层报高级人民法院备案。委托
-
终结执行是否解除冻结,法律的规定是什么湖北在线咨询 2024-10-02终结执行应当解除冻结。人民法院收到解除保全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裁定解除保全,情况紧急的须在四十八小时内裁定解除保全。申请保全人未及时申请人民法院解除保全,应当赔偿被保全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
执行终结裁定书发给被执行吗?法律上的说明是怎样的?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16《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条、最高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54条和《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24条,均规定了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之前,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逾期不履行的,强制执行。法院应当在承办法官接到材料三日之内向被执行人发执行通知。各人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在具体办理执行终结裁定书发给被执行吗时,还需具体咨询当地专
-
行政强制法的终结执行法的终结执行的条件是哪些辽宁在线咨询 2023-04-06法律依据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终结执行: (一)申请人撤销申请的; (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三)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 (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
-
法院终结执行的期间内执行利息是怎样的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03要看具体案情,如是被执行人未按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法院终结执行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