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简单的方法是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他们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2、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3、最有效的是直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不收费,不用律师),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向单位索赔,如果还不赔,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4、如果劳动仲裁不予受理或者仲裁不公,还可以在15天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直接通过法院判决执行。
5、按上述途径索取工资的同时,还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要求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你加付赔偿金。
一、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怎么解决
1、要冷静理智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农民工的工钱被拖欠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门正在采取相关解决措施,因此要保持冷静的心态,理智处事。
2、要学会用法律维权
如果工资被拖欠了,可以向各地劳动执法部门举报,劳动部门的执法监察人员会帮助协调解决;也可以到各地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去申请仲裁,如果对仲裁不服,也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强制执行;如果掏不起打官司的钱,也可以申请减免诉讼费。总之要借助政府、法律的帮助,获得应得的报酬。
3、寻找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帮助
把企业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钱,作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重点,依法严厉查处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责令用人单位补清所拖欠的工资,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
工资拖欠问题如何解决: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132人看过
-
工资处理方法:解决拖欠问题
257人看过
-
有哪些法律手段可以解决劳动争议纠纷问题
333人看过
-
依法维权解决拖欠工资问题
295人看过
-
如何正确使用法律途径解决被拖欠工资问题
403人看过
-
工资拖欠问题解决方法工资拖欠应对策略
469人看过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
不通过法律手段和法律途径解决欠薪问题,是否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宁夏在线咨询 2022-03-06不是通过法律手段和法律途径来解决欠薪问题。例如违反社会治安管理规定,采取拉横幅、堵塞道路、阻碍交通、封锁出入口等方式,造成严重影响的;采取爬楼、爬塔吊、切断水电、冲击施工现场等方式,妨碍正常施工现场管理、办公秩序,造成严重损失的;采取敲诈、勒索、胁迫索取建设领域工程款、材料款、劳务款或农民工工资等方式,涉嫌欺诈或以合同纠纷为由蓄意闹事的;组织农民工或非施工现场人员参加聚集或闹事的,如围堵国家机关,
-
由于拖欠工资而导致的法律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12-14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即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或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行政部门将责令其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经济补偿的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还将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
如何解决公司拖欠工资问题,有哪些法律规定陕西在线咨询 2023-08-16解决公司拖欠工资问题的方法是有很多的,首先是可以选择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协商处理的;其次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劳动者是可以向当地劳动部门投诉来解决的;再次是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的;必要的时候可以提起诉讼。
-
农民工工资拖欠的解决方法:如何迅速解决拖欠工资问题?辽宁在线咨询 2024-12-18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或者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或者未安排加班并支付加班费,或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经济补偿,并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如果用人单位逾期不支付,劳动者可以申请
-
拖欠职工工资及社会保险问题的解决办法有哪些西藏在线咨询 2022-04-15用人单位拖欠员工工资及拖缴社会保险的问题的处理方法:如果员工和单位出现劳动纠纷,那么员工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进行维权的。 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