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是指一方故意制造假象或隐瞒真相,欺骗对方,诱使对方形成错误的认识,并与对方签订劳动合同。欺诈有很多种,包括:(1)在没有履行能力的情况下签订合同。例如,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取得特种作业资格。申请人没有这样的资格,提供了假的资格证书。(2)行为人有义务如实告知他人某些真实情况而故意不告知的。比如一个小化工企业招三班倒的化工工人,不能用孕妇。但是有些妇女来应聘,故意隐瞒自己已经怀孕的情况,应聘后不久就提出已经怀孕不能倒班。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威胁是指当事人以即将发生的损害或者直接实施损害为威胁,一方迫使另一方处于恐怖或者其他被胁迫状态,签订劳动合同,威胁可能涉及生命、身体、财产、名誉、自由、健康等。
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什么
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释义新第二十六条
-
对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的理解
217人看过
-
任何一方有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行为的劳动合同的效力要如何认定
221人看过
-
欺诈行为和胁迫行为之间的区别
120人看过
-
欺诈与胁迫的区别
375人看过
-
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是哪些
195人看过
-
如何处理通过胁迫和欺诈签订的合同
423人看过
仲裁机构是依法设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机构。它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依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对纠纷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解决。 仲裁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高效性,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更多>
-
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山西在线咨询 2023-06-13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形成的借贷关系,应认定为无效。借贷关系无效由债权人的行为引起的,只返还本金;借贷关系无效由债务人的行为引起的,除返还本金外,还应参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给付利息。
-
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是什么广西在线咨询 2023-08-02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
-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怎么处理上海在线咨询 2022-12-23因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应分为两类,一类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应作为无效合同,另一类是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并没有损害国家利益,只是损害了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对这类合同应按可撤销合同处理。
-
因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撤销权的,如何处理?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07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然了如果当事人只是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只能变更。另外,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也就是说撤销权是有时效限制的。特别要注意的是,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或者是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订立合同的双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