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诉讼中损失赔偿问题研究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12 11:13:53 100 人看过

在侵权诉讼过程中产生的损失的解决:行为人因过错侵害别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法推定行为人有过错,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对别人造成人身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试论环境侵权诉讼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难题。针对个体的环境侵权,可以从追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等几个方面来规范。可以说,法律在制度上设置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但在司法实践中却仍存在欠缺。本文将着重对行政及行政诉讼解决环境违法行为存在的问题和完善的途径进行研究,冀望能有利于司法实践。

一、行政及行政诉讼途径解决环境违法行为存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五条至第三十九条规定了对造成污染的企事业单位的处理措施有限期治理、警告、罚款、停止生产、关闭、停业整顿。第四十条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做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做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四十一条规定了如何通过行政程序解决环境侵权损失赔偿问题。法律制度的设置看似完备,但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侵权案件却不断上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当事人范围的局限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条规定了提起复议或诉讼的主体为被处罚者。若是行政机关履行职责,主动对污染企业进行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不涉及第三者的利益,这样规定并无不妥。我国环保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这一规定隐含者二个群体的利益。

一是检举或控告者自身的实际利益未受到侵害,其检举或控告只是履行一个公民的义务,要求对污染的单位和个人采取处理措施,来保护自然环境,此时,存在检举者和控告者对处理措施的知情权和异议权,包括采取哪种处理措施和采取改种处理措施是否合理,以便进行监督。

二是检举或控告者是实际的被侵权人,企图借助行政机关的公权力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不再受到侵害,甚至获得相应的赔偿。此时的检举者或控告者不仅仅存在知情权和异议权的问题,还涉及其切身的人身或财产权利。如一污染企业对周围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影响,甚至对其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其向行政机关控告,要求对污染企业进行处理,行政机关对该污染企业仅做出罚款的决定。企业交纳了相应的罚款后并未有所改变,企业周围受到侵害的居民没有因企业交纳了罚款而不再受到侵害或已受的损失得到相应的赔偿。在这种情况下,谁对这种处罚的合理性进行质疑,存在法律上的空缺。

2、申请强制执行主体和实施强制执行主体的局限性。

根据四十条的规定,对生效的行政处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主体只能是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这种规定的背后可能存在一种情形,即行政机关不申请强制执行,这不但不能实现行政效能,也使得环境违法行为失去控制。同时,实施强制执行的主体只能是人民法院。而人民法院负责大量的强制执行任务,在执行力量有限的情況下,使得执行效果不好。

3、行政诉讼途径和民事诉讼途径解决环境侵权损失赔偿的冲突。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这一法律规定隐含着三个问题。一是受到直接损害的单位或个人通过来哪种途径来获得赔偿;二是行政机关的处理是一种什么性质,如不服应如何救济;三是民事诉讼途径和行政途径解决环境危害的交叉。

针对第一个问题当事人可以选择民事诉讼或要求行政机关在处理环境违法问题时一并处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进行处理,获得赔偿的程序要件和实质要件已经很成熟,不再赘述;第二个问题行政机关在处理环境侵权损害赔偿问题时是一个居中裁决的身份,是对侵权者和被侵权者这一平等的主体之间的矛盾进行处理,对其处理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要求重新做出裁决。实践中问题最突出的是第三个问题,即对同一环境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做出了罚款处罚或其他行政处罚措施,而直接受到侵害的被侵权者提起了环境民事诉讼,如停止侵害之诉,即对那些已经从事或者正在从事的破坏环境或者污染环境,从而对他人造成侵权的违法民事行为人提起的诉讼;排除妨碍之诉,即对那些从事了影响他人行使财产权或者环境权的行为人提起的诉讼;消除危险之诉,即对真实地计划从事某种活动并会对自己的民事权利或者环境权利造成危害的人提起的诉讼。法院该如何处理?讨论中有二种意见。一是当事人要求排除妨碍、停止侵害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应该支持,但判决环境侵权企业以怎样的方式停止侵害是一个难题,要求其搬迁,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损害太大,违背利益均衡原则;要求其停止生产、关闭、停业整顿,缺乏法律依据。因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固定,只有依法享有处罚权的环境主管部门才有权力责令企业停止生产、关闭、停业整顿。二是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但这样做却使得受侵害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上述这种情况的存在造成诉讼中的困惑。

二、完善相关制度的建议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认为:

1、针对第一个和第三个问题,要放宽行政诉讼或行政复议主体范围,重视保护环境的检举者和控告者合法权利的有效行使。公民对污染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有权检举和控告。这里的控告应包括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控告和向人民法院起诉两个内容。

对并未受到环境违法行为直接损害的控告者或检举者,环境主管部门做出处罚时,应充分听取检举者或控告者的意见,检举者或控告者如果系一个群体,应召开听证会,做到程序公开,最终做出公正、合理的处罚。处罚做出后应及时告知检举者或控告者,并告知其行使异议权的途径。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与被处罚者一样享有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权利。

引进调解制度。主要是直接受到环境违法行为侵害的公民,对行政机关采取何种处罚措施有权利提出意见。这种情形中,应设置公告告知这一程序,即行政机关在立案处理时,对不确定的被侵权者应发出公告,通知其在一定期限内向处理部门提出意见,逾期视为放弃权利。在实体处理上,行政机关除了根据企业违反环保法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行政处罚外,应对环境侵权事件进行调解,包括环境侵权主体如何消除环境危害,停止侵害,且行政处罚的措施应与调解的情况相结合。如果环境侵权主体不能就消除危害拿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或措施,不能与受侵害者达成较为合理的一致意见,行政机关应采取更严重的处罚措施。如双方能够达成一致意见,行政机关盖章确认,即具有法律效力。这样做不但充分考虑了环境侵权企业和被侵权者的利益,使得二者的利益得到平衡,也可减少对同一种环境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做出一种处罚决定后,当事人又提出排除妨碍或停止危害的民事诉讼。

2、解决申请执行主体和实施强制执行主体的局限性问题。赋予控告者,特别是受到环境违法行为直接侵害的公民申请执行权,可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0条的规定,即行政裁决生效后,在申请执行期限内行政机关不申请强制执行,生效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或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在3个月内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如果引进环境违法行为处理调解机制,调解协议的另一方也可申请强制执行。

对强制执行主体,应设立以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强制执行为原则,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为辅的制度。因环境行政强制执行比较具有专业性,由环境保护部门执行更为合适,壮大环境执法队伍,建立健全环境主管部门的行政制度。赋予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强制执行权,包括在作出行政处罚的过程中采取查封、扣押等强制执行措施,还包括在行政处罚生效后对生效处罚决定的强制执行权。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法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4日 12:4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行政诉讼当事人相关文章
  •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赔偿问题研究
    外观专利侵权,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外观专利侵权需要提交哪些材料呢?1、权利证明,如:专利证书、专利申请文件、实用新型专利权人应当提供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作出的检索报告;2、实施侵权行为的证明,如:侵权产品、侵权方与他人的订货合同或转让合同、侵权产品的销售发票、侵权产品说明书、技术对比文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五条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2023-07-08
    196人看过
  • 海洋油污损害赔偿问题研究
    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资源,海洋环境是整个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环境污染源中,事故性的油类排放占很大比例,这主要来自船舶海上油污事故排放和海上作业过程中的溢油、漏油事故排放。国际社会为解决此类事故引起的损害赔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国际立法。然而,伴随着人类对海洋开发能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上溢油事故风险提高,意外漏油、溢油频频发生。如何建立健全海上溢油事故赔偿责任制度,为污染受害者提供及时有效的赔偿,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油污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海洋环境损害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和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包括河口湾),以致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的其他正当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害海水使用质量和减损环境优美等有害影响。事故性排放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危害已经越来越明显和严重,成为了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威胁之一。以往的海洋事故性污染赔偿往
    2023-04-24
    65人看过
  • 刑事诉讼中重复追诉问题研究
    一、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重复追诉“有错必纠”这一指导思想所带来的不仅是“审判监督程序”,而且还带来了一系列的“合法”的重复追诉。下文将就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重复追诉现象进行分类解析。(一)侦查阶段的重复追诉在侦查阶段,一方面,侦查机关若以证据不足、事实不清为由撤销案件,而后却又以有新的证据为由再次立案,事实上造成了对犯罪嫌疑人的重复追诉。另一方面,检察机关承担着审查侦查终结的案件是否具备起诉条件的重任。检察机关在发现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时,可以将案件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这种补充侦查共可以实施两次,总计不得超过两个月。如犯罪嫌疑人处于被羁押的状态,其羁押期限其实是随之而相应延长的,故而,这种反反复复的退回补充侦查行为理应受到限制。(二)审查起诉阶段的重复追诉审查起诉阶段典型的重复追诉情形是,检察机关对侦查终结的案件做出了不起诉决定后,又发现该不起诉决定“确有错误”,案件事实上是“符合起诉条件的”
    2023-06-01
    205人看过
  • 刑事诉讼中超审限问题研究
    刑事诉讼是当社会系统中发生刑事案件或出现涉及犯罪的纠纷时,通过司法机关以惩罚犯罪、保障权利为目的而进行的活动。刑事诉讼法则是国家以实现刑事司法公正,提高刑事诉讼效率,以维护社会系统的基本秩序和基本利益为直接目标的法律制度。它是剥夺人身自由甚至剥夺人生命的诉讼程序,所以说它是国家专政机器中最重要、最严酷的诉讼程序。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必须严格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刑事案件进行审理。自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公正与效率这一世纪主题以来,审理期限越来越受到司法机关和全社会的关注。司法机关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防止超审限现象的发生,司法人员对审限问题也更加重视,更注重案件审理期限,致力提高办案效率。尽管如此,但超审限现象时有发生,所以说,通过对现有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进而对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重新进行分析和解构,以审慎的态度,科学合理地提出解决超审限问题的答案,于每位从事刑事审判的法官而言,乃义不容辞的责任。一
    2023-06-11
    119人看过
  • 行政诉讼时效中断问题研究
    行政诉讼法没有规定中止诉讼时效。人们普遍认为,行政诉讼没有中止时效的规定,因为行政诉讼与公共秩序有关,并强调效率。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事方更有可能延迟诉讼期限。因此,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如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由于不可抗力或其他非自身原因而延迟起诉期限,则延迟时间不包括在起诉期限内。行政诉讼时效是否适用中止中断的规定行政诉讼诉讼时效适用中断,行政诉讼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六)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
    2023-06-30
    234人看过
  • 刑事诉讼中重复追诉问题研究
    一、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重复追诉“有错必纠”这一指导思想所带来的不仅是“审判监督程序”,而且还带来了一系列的“合法”的重复追诉。下文将就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重复追诉现象进行分类解析。(一)侦查阶段的重复追诉在侦查阶段,一方面,侦查机关若以证据不足、事实不清为由撤销案件,而后却又以有新的证据为由再次立案,事实上造成了对犯罪嫌疑人的重复追诉。另一方面,检察机关承担着审查侦查终结的案件是否具备起诉条件的重任。检察机关在发现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时,可以将案件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这种补充侦查共可以实施两次,总计不得超过两个月。如犯罪嫌疑人处于被羁押的状态,其羁押期限其实是随之而相应延长的,故而,这种反反复复的退回补充侦查行为理应受到限制。(二)审查起诉阶段的重复追诉审查起诉阶段典型的重复追诉情形是,检察机关对侦查终结的案件做出了不起诉决定后,又发现该不起诉决定“确有错误”,案件事实上是“符合起诉条件的”
    2023-06-01
    394人看过
换一批
#行政诉讼参加人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行政诉讼当事人是指因行政行为而与国家行政机关发生法律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行政诉讼,并受法院判决约束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政诉讼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原告是指因行政行为受到侵害,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 更多>

    • 行政诉讼法中的损失赔偿问题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15
      1、行政诉讼法有损失赔偿的规定。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判决确认违法或者无效的,可以同时判决责令被告采取补救措施;给原告造成损失的,依法判决被告承担赔偿责任。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十八条规定,被告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除本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十一项规定的协议的,人民法院判决被告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责任。
    • 工伤赔偿程序问题研究的问题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03
      事故发生后,受伤职工应及时进行工伤认定,工伤认定是工伤保险赔偿的第一步。 为切实实现劳动者的工伤救济权,《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一系列的程序,工伤认定是工伤保险赔偿的第一步,也是工伤保险赔偿必经之路,只有对职工伤害性质予以依法认定之后,才可能出现“工伤”赔偿问题。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根据申请对工伤性质予以确认的行政行为,工伤认定权归属于行政机关,也就是说,只有劳动行政部门才具有工伤性质的决定权,没
    • 侵权诉讼如何赔偿损失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17
      提起诉讼要求侵权赔偿 按人身损害赔偿的规定要求责任方赔偿损失。具体赔偿项目、法律依据和计算公式为: 一、精神损害抚慰金 (一)概念:精神损害抚慰金是指在受害人遭受严重的人身伤害、可能深受残疾或者死亡的情形下,受害人及其近亲属在精神上遭受巨大创伤,并基于此而要求赔偿义务人给予受害人及其近亲属一定数额的赔偿. (二)法律依据:最高法院《人损问题解释》第18条 二、医疗费: (一)概念:医疗费是指为了使
    • 侵权赔偿诉讼时效问题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23
      侵权行为的一般诉讼时效为三年;侵权行为的特殊诉讼时效为一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爱到损害时起算;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 侵权造成间接损失的赔偿问题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1-12
      侵权行为造成的间接损失是可以获得赔偿的,但需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间接损失是存在的,法院才会支持间接赔偿主张。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千一百八十七条,损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