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如何申请调取证据和证据递交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07 10:50:54 206 人看过

当事人的证据和人民法院的证据是我国诉讼证据的两个来源。但是,在行政诉讼中,这两个证据来源的地位并不完全相同。从根本上说,当事人的证据是行政诉讼证据的主要来源,人民法院的证据只是次要来源。这是因为人民法院是有争议的裁判,保持公平中立的立场和对事实的客观态度对案件的公正解决非常重要。同时,在诉讼中,法院的责任主要是审查判断证据,确定证据的有效性,提供证据主要是当事人的责任。法院过多涉及证据的收集和检索,将大大降低甚至失去行政诉讼法建立的举证责任制的作用。因此,在行政诉讼中,法院取证应限于少数具体情况。法院取证可分为两种情况:根据职权主动取证和根据申请取证。一、人民法院根据职权主动调取证据。对于人民法院根据职权主动调取证据的情况,虽然《行政诉讼法》有规定,但没有规定具体范围,《行政证据规定》对此进行了说明。根据《行政证据规定》,人民法院根据职权主动向有关行政机关等组织取得证据,限于两种情况:一是相关事实认定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二是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止诉讼、回避等程序性事项。二、人民法院依照申请调取证据。(一)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申请取证的范围和条件。在行政诉讼中,虽然原告或第三人在法律上与被告行政机关平等,但在实际地位上仍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其举证能力较弱,需要人民法院给予更多的帮助。根据《行政证据规定》,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下列三种证据材料,能够提供确切线索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取得:一是国家有关部门保存的证据材料,必须由人民法院取得;二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材料;第三,其他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收集的证据材料。《行政证据规定》与《行诉法解释》题,《行政证据规定》与《行诉法解释》有一个重要区别,即《行政证据规定》将人民法院根据申请调取证据的申请人仅限于原告和第三人,将被告排除在外,而《行诉法解释》则没有对其进行限制。(2)申请和处理调取证据。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取证时,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交取证申请。取证申请书应当注明以下内容:证据持有人的姓名、姓名、地址等基本情况;拟取证的内容;申请取证的原因及要证明的案件事实。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审查当事人提出的取证申请。申请符合取证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决定凋谢;申请不符合取证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送达通知书,说明不准取证的理由。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在收到通知之日起3日内向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书面申请复议一次。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5日内作出答复。与此同时,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经调取未取得相应证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原因。

行政诉讼证据的特点

行政诉讼的过程,就是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在原被告双方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运用证据查明争议的事实,确定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与否的过程。证据的出示与审查是行政诉讼的主要过程,证明责任制度的设计针对的正是这一问题。尽管证明责任更多地体现在诉讼程序上对法律责任的具体化,但它同实体法内容密不可分,这主要体现在其与证明对象——即被诉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关系上。研究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特点,必须首先明确行政诉讼证据的特征。

(一)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主要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行政诉讼全部证明活动的中心。行政诉讼的许多证据制度——尤其是证明责任制度都是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为基本出发点规定的。证明对象对整个证据制度的建构有着深刻的影响,基本原因就在于它直接反映了司法诉讼的中心任务。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不同,行政诉讼的中心任务是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所以行政诉讼的主要证明任务就是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与否,查清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事实,同时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

(二)行政诉讼证据的来源特定。

行政诉讼的证据主要来自行政程序,且主要由被诉行政主体提供。在实施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行政主体应当在充分、全在掌握证据、查明事实真相的基础上,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即行政主体必须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规则。在注重程序与注重实体同等重要的今天,这已是行政法治的内在要求。这决定行政主体向法院提交的证据应在作出裁决之前就已获得,以便在引起诉讼时如实向法院提供。原告在诉讼程序上有权就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对被告的证据进行反驳,但其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相对人地位,使其难以从处于主导地位的行政主体处获得证据。所以行政诉讼的证据主要应由被告行政主体在法定期限内提供给法院,而其提供的证据,必须取自于行政程序(行政案卷排除规则)。先取证、后裁决的行政程序规则,决定了行政诉讼证据来源的特定性。这区别于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证据来源。

(三)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须经法庭查证。

人民法院作出合法有效的裁决的前提是对证据的查证属实。当事又将行政诉讼证据提交法院,但这些证据在法律上均无预决力,必须经法院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根据。依据证据法原理,能被法院认定、最终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必须具备的特征为:

1、合法性。即可定案证据必须为法定主体经法定程序、通过合法手段而取得,且符合法定的形式;

2、客观性。即可定案证据必须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真实情况。对行政诉讼证据而言,这种真实情况指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事实与规范性文件;

3、关联性。即可定案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有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及与此行为所依据的事实与规范性文件——存在一定的联系。

可定案证据是人民法院作出判决的依据,其认定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法院裁判的客观与准确。行政诉讼证据的以上三个特征,实际上包容着行政法与诉讼法两方面的特征。行政诉讼证明责任制度的建构,必须对行政诉讼证据的特征加以体现。三、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特点

行政诉讼证明责任,是指承担证明责任的当事人应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加以证明,否则将遭受败诉的法律后果的一种法律责任。

(一)关于证明对象。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的证明对象是具体行政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在旧的《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29条还规定对原告起诉是否超过起诉期限有争议的,由被告负举证责任。2000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新的司法解释第27条对原告在以下事项承担举证责任:

1、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

2、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

3、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完整意义上的证明对象应包含两方面,即实体法事实与程序法事实。实体法上的事实指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有关的事实,也包括对行政处罚合理与否的事实及不履行法定职责具有合法理由的事实;程序法上的事实则指被告所承担的对原告是否超过起诉期限的证明责任。

(二)关于证明责任的内容。

这包括两方面:事实根据与规范性文件依据。所谓事实根据,指当事人(主要为被告)必须提供据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根据。与先取证、后裁决的行政程序规则相适应,行政主体应当提供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占有的证据,而不可在进人诉讼阶段后,为应付诉讼而重新收集证据,这在《行政诉讼法》第33条已有规定。规范性文件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制定的据以作出一定具体行政行为的有限制性的文件。提供规范性文件是行政诉讼被告负证明责任的重要内容,这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要求,体现了行政程序的特殊性和行政法律规范的特点。人民法院只有审查规范性文件才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作出全面的判断。当然,在某些行政案件中,被诉行政主体只要举出规范性文件,无须举出事实证据即可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合法而完成举证。这主要体现在某些不作为案件中,法院无须考虑申请人的个人条件及行政主体作出行为的表现,只要被告举出规范性文件证明自己不负作为义务即完成举证责任,就应当维持具体行政行为。

(三)关于证明责任的分配。

《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学者在进行学理论说时的观点通常也为:被告承担举证责任,原告不承担举证责任。有代表性的理由是:

1、行政机关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则,应当先取证、后裁决;

2、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单方面的职权行为,享有其他人没有的调查、收集、保存及使用各种证据的职权,是否拥有及拥有多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根据,只能由行政机关证明;

3、原告基于其在行政活动中的弱势地位,难于举证。

随着法学界对此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入,认为原告应承担部分证明责任的观点逐渐兴起。代表观点为:被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承担说服责任,原告对其违法性承担推进责任。对处罚公正与否的事实和不履行法定职责具有合法的事实被告承担说服责任,对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事实及被告应当履行法定职责的事实应当承担推进责任;对行政诉讼的程序事实,原告和被告对其诉讼主张各自履行推进责任。

前者的论说拘牵手对法条的片面理解,认为行政职权行使时行政相对人处于劣势,故应在诉讼中采取让被告承担特殊义务和强化原告权利的方法,巩固和支持原告的诉讼地位。这种思路有其合理性,但原告作为诉讼一方当事人,仅仅消极地参加诉讼,等待法院就被诉行政主体完成证明责任与否来判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实际上不利于自己诉讼主张的充分实现。依据行政诉讼程序结构理论思路,对证据的审查活动需要人民法院原、被告及其他诉讼主体的积极参与。其中法院是权威裁断者,而原被告双方进行质证。原告对被告方出示的证据完全可以进行辩驳,其还应在诉讼过程中,对程序的演进起推动作用,这对于充分保证原告的合法权益、保证诉讼程序进程的连贯与效率十分有益。因此,本文认为在证明责任分配上,高加伟的观点有重要的启发作用。被告自然应就其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承担主要的证明责任(即说服责任),原告对证明具体行政行为的存在、行政赔偿损害的事实及不作为诉讼案件中有申请作为的理由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

在证明责任的分配制度上两大法系有一个共同点需加以特别指出:证明责任只可在当事人之间分配。因为就证明责任制度的固有内涵而言,证明责任的承担者只能为当事人。在英美法系,是法官开庭听讯和裁定各方争论的问题,而不是代表整个社会进行调查或验证,在诉讼中不允许法官传唤他认为可以使事实得到澄清的证人,这在我国的法律中规定得相当死,这是英美民事诉讼上彻底的当事人主义的体现。而在大陆法系,诉讼采取当事人主义,以不干涉审理主义为原则。这具体表现在:法院对当事人已放弃的权益,已承认的诉讼请求,应作为判决的依据,而对当事人未提出的事实与证据,则不得主动进行调查。

(四)关于证明程度。

证明程度是指承担证明责任的主体证明活动应达到的限度,亦即人民法院判定证明责任完成与否、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一种规则。这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法律规则,对证明程度的把握可以衡量司法人员的法理思辨、应变和判断力。我国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可称为客观真实标准,它的原则性与抽象性使审判人员难以准确适用,不能不说是立法上的缺憾。对此应当扩展思维视野,两大法系对此问题的共识值得我们借鉴。

在证明程度问题上,美国学者认为在分析证明责任的发生条件时,有必要分析证明责任与证明程度的关系,即陪审团以何规则作为对事实形成确信的标准。在诉讼过程中原则上要求达到证据优越,即指一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达到了比相对方提供的证据更具有说服力的状态。实际上,这项原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微妙且难以解释的问题,在美国司法实务中存在大量的证据优越解释上的不统一问题,法官的自由心证在其中有重要的因素。大陆法系在诉讼实践中,为解决被害人举证难的问题,对诸如公害诉讼因果关系的证明,以盖然性作为证明程度标准,这是受美国证据优越规则启迪的结果。德国在关于证明程度与自由心证关系的研究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德国学者马赛在分析美国法将证明程度按层次划分的基础上,主张将依失误的事实认定分配成本的观点作为损害赔偿诉讼的一项原则,证明程度以盖然性优越的立证为标准。实务中不少德国法官亦采纳了此学说。国外的有关学说对我国行政诉讼证明程度的研究及立法完善具有一定启发及借鉴意义。

(五)关于证明责任的效力。

证明责任的性质为法律责任,就法律责任的内涵而言,侵害权利、违反义务者必遭受不利的法律后果,而违反证明责任这一法定规则者也必然如此。体现在诉讼法上,就是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这需要从两方面加以论述:对承担主要证明责任的被诉行政主体而言,其必须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这是一种严格责任,一般行政被告举不出证,除法院认为应当收集、调查之外,原则上法院不再收集证据,可以作出被告败诉的裁判。对承担部分证明责任的原告而言,其如果不能证明对具体行政行为存在,或有行政赔偿损害事实的发生,或在不作为诉讼案件中有申请作为的理由时,同样可能遭受败诉的法律后果。这对于促使双方当事人积极参与诉讼、确保诉讼程序的进程乃至人民法院认定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十分有效的。

参考书目:

1、罗豪才、应松年著《行政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姜明安著:《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张正钊著:《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美)戈尔丁:《法律哲学》,三联书店,1987年版。

《行政诉讼法》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4日 19: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证明标准相关文章
  • 人民法院如何向行政诉讼当事人调取证据
    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交答辩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依据;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应当认定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原告对下列事项承担举证责任:(一)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二)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三)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四)其他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一、什么情形应当裁定不予受理①原告对起诉期限承担举证责任,举证不能,要么案件被裁定不予受理,要么被裁定驳回起诉。人民法院在案件立案受理时和案件审理过程中,都要依职权主动对原告起诉是否超过法定起诉期限进行审查,而不必基于被告的抗辩。原告必须对此起诉符合起诉期限提供充分的证据予以证明,举证不能就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②法定起诉
    2023-06-22
    220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证据调取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交答辩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依据;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应当认定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原告对下列事项承担举证责任:(一)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二)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三)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四)其他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庭审中能否向检察院申请调取证据1、刑事案件在庭审的过程中,可以向检察院申请调取证据,申请后,由法院通知人民检察院在收到调取证据材料决定书后三日以内移交。2、人民法院可以向人民检察院调取需要调查核实的证据材料。3、被告人、辩护人可向法院提出申请。4、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七十五
    2023-07-06
    325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原告或第三人申请调取证据的条件
    在行政诉讼中,由于作为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客观不对等状态的存在,使行政相对人有时不能自行收集证据甚至无法取得证据。这时,如果具备下列条件,当事人就可向法院申请调取证据:(1)申请人是原告或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一般情况下,被告因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受先取证、后裁决原则的约束而不被包含在申请人之内。不过,如果出现被告确因特殊原因无法获取证据而法院可获取证据等情形,被告可否申请调取证据,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此并未正面禁止,在行政审判中可视具体情况而定。(2)原告或第三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在这里,原告或第三人并非主观不愿或怠于收集证据,而是由于主观以外的客观原因使其不能自行收集证据,只有这样,原告或第三人才可以向法院提出调取证据申请。(3)原告或第三人能够提供证据的确切线索,如关于证人的基本情况、有关证据材料的保存机关等,只有这样,法院的证据调取活动才不会无的
    2023-06-06
    321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被告能否向人民法院申请调取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做了如下规定,“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从本条的表述来看,法院保留了调取证据的权力。但是,法院作为案件的居中裁判者,原则上应该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正如西方法谚云,“无原告则无法官”。中国审判方式改革后,法院对证据的调取被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行政诉讼中,被告恒定为行政主体,且由被告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举证不能,则应承担败诉风险。法院有调取证据的权利,但无举证的义务。《行诉解释》)第二十九条如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有权调取证据:(一)原告或者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供了证据线索,但无法自行收集而申请人民法院调取的;(二)当事人应当提供而无法提供原件或者原物的。”人民法院对于证据的调取,存在两种情形。一,依职权调取。《最高人民
    2023-04-13
    458人看过
  • 民事诉讼怎么写调取证据申请书
    一、民事诉讼怎么写调取证据申请书在民事诉讼中,当一方当事人需要法院协助调取证据时,需要撰写调取证据申请书:1.在申请书的开头部分,应明确标题为“调取证据申请书”,并简要说明申请的目的和背景。2.清晰陈述案件的基本情况和申请调取证据的理由,使法院能够了解案件的背景和申请人提出申请的必要性。3.详细列明需要调取的证据种类、范围及具体信息,如银行交易记录、房产交易合同等,确保法院能够准确理解申请人的需求。4.在申请书的最后部分,申请人应明确表述请求法院支持其申请,并注明申请书的提交日期和申请人签名。二、如何书写调取证据申请理由在调取证据申请书中,申请理由的撰写至关重要。1.应明确阐述申请人无法自行获取证据的原因,如证据由对方掌握、证据需专业机构鉴定等。2.详细说明调取证据对于案件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证据能够证明案件事实、揭露对方虚假陈述等。3.在阐述理由时,应注意客观、具体、充分,避免使用模
    2024-07-25
    398人看过
  • 行政诉讼如何举证 解读行政诉讼证据规定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和法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因异议而引发的诉讼。那么,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如何举证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在何种情况下可以申请法院帮助收集证据?哪些证据是不能采纳的非法证据?25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此作出了具体的司法解释。规定共有80条,分为举证责任分配和举证期限、提供证据的要求、调取和保全证据、证据的对质辨认和核实、证据的审核认定、附则等六部分,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针对行政诉讼证据问题作出的司法解释,也是最高人民法院继民事诉讼证据规定之后的第二部关于诉讼证据问题的重要司法解释。据介绍,现行行政诉讼法有关证据的规定比较原则,难以解决实践中复杂的证据问题;行政诉讼不同于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在许多方面不能适用民事和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世贸组织的有关协定对我国行政诉讼证据规则提出了明确的要
    2022-10-27
    259人看过
  • 如何在行政诉讼中调取证据:人民法院的做法
    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交答辩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依据;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应当认定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原告对下列事项承担举证责任:(一)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二)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三)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因受被诉行为侵害而造成损失的事实;(四)其他应当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的事项。刑事当事人有权调取证据吗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刑事案件的当事人没有权调取证据的,但刑事案件的辩护人有权向法院、检察院申请调取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一条辩护人认为在侦查、审查起诉期间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收集的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未提交的,有权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调取。第四十三条
    2023-07-05
    381人看过
  • 行政诉讼证据获取技巧
    行政诉讼证据
    行政诉讼证据取得的方式是:被告应当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被告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延期提供。原告可以提供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和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行政诉讼证据基本规则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如果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不足,人民法院有权要求补充证据。但在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需要由人民法院收集和调查的证据,主要有两类:一是原告或者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供了证据线索,但无法自行收集而申请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二是当事人应当提供而无法提供原件或者原物的。人民法院调查和收集证据的基本方式有调查询问、调取有关材料、提交鉴定和勘验检查。证据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采取制作笔录、绘图、拍照、录音
    2023-07-05
    486人看过
  • 强制执行如何申请证据调查?
    一、强制执行如何申请证据调查?对于当事人来说,应当再通过自行收集或者申请人民法院收集证据的情况之下,然后申请强制执行。申请人申请强制执行时,首先要自己收集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这样申请强制执行时,才有可供执行的财产。1、从申请人处挖掘申请人和被执行人签订的合同、往来函件、传真,以及在经济往来过程中所了解的被执行人的住址或办公地点、联系方式、动产、不动产及各种收益、债权、银行帐号等基本情况、财产保全的情况以及证明材料、被执行人的行踪及隐匿财产的线索。2、案外人报告或悬赏举报:告知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悬赏执行。即若因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或被执行人财产查找不到而使案件不能得以执行时,申请执行人可申请悬赏执行,鼓励有关知情人员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或其到期债权。同时应明确告知申请执行人若申请悬赏执行必须提出书面申请,讲明奖赏方法及金额,并交纳公告费。从被执行人关联方打探其债权情况。3、从被执行人处取得(1
    2024-01-09
    191人看过
  • 行政诉讼官司如何打证据
    一、行政诉讼官司如何打证据1.在行政诉讼中,证据的提交与质证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原告及被告均需在法庭上提交各自的证据,并由双方当事人进行互相质证。这一过程旨在确保人民法院能够按照法定程序对证据进行审查核实。2.对于法庭未采纳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在裁判文书中明确说明其理由。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1)在特定情形下,如被告应依职权主动履行法定职责或原告因正当理由无法提供证据时,原告无需提供其已向被告提出申请的证据。(2)而在行政赔偿、补偿案件中,若因被告原因导致原告无法举证,则由被告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二、行政诉讼能否网上立案1.关于行政诉讼的立案方式,目前尚未实现网上立案的功能。这意味着,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需要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时,仍需按照传统方式提交书面形式的起诉状。2.起诉状中应详细载明原被告的相关信息、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以及支持其主张的证据
    2024-07-22
    469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调取与收集规则
    (1)法院有权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与法院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不同,这是法院自身的调取证据职能。在庭审模式改革的今天,法院更多地处于中立、消极的地位,证据提供多由当事人自己完成,所以,法院的调取证据职能应该是受到限制的。司法解释规定法院有权调取证据的情形包括:①原告或者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供了证据线索,但无法自行收集而申请法院调取的;②当事人应当提供而无法提供原件或者原物的。基于以上所说之理由,司法解释第29条规定应该理解为是一种限制性规定,即除此两种情形之外,法院不能主动调取证据。(2)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这是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目的很明显,在于防止被告行政机关“先裁决、后取证”。如果被告在诉讼过程中,可以随意地去补充收集证据,岂不等于认可被告可以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过,行政诉讼法规定“不得自行”收集,意味着
    2023-06-14
    218人看过
  • 如何为行政诉讼准备证据
    一、如何为行政诉讼准备证据行政诉讼收集证据的方式是:被告应当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证人收集证据;被告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不能提供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延期提供。原告可以提供证明行政行为作出和违法的证据。二、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区别解析区别如下:1.二者受理的机关不同。行政诉讼由法院受理;行政复议由行政机关受理。一般由原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受理,特殊情况下,由本级行政机关受理;2.二者解决争议的性质不同。人民法院处理行政诉讼案件属于司法行为,适用行政诉讼法;行政机关处理行政争议属于行政行为的范围,应当适用行政复议法;3.二者适用的程序不同。行政复议适用行政复议程序,而行政诉讼适用行政诉讼程序。行政复议程序简便、迅速、廉价,但公正性有限;行政诉讼程序复杂且需要更多的成本,但公正的可靠性大。行政复议实行一裁终局
    2023-08-21
    232人看过
  • 行政诉讼证据鉴定的申请流程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约定履行或者违法变更、解决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协议等行政协议,是可以提出行政诉讼的。行政合同是行政性和合同性的统一,它既是一种合同,又是一种行政行为。行政合同是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就行政主体职权范围内的公共管理事项,为了实现行政目的而设立、变更和终止行政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行政合同是对公共事务的约定,行政合同的违反意味着对公共利益的损害,而行政合同中的公共利益是受法律保护的,因此行政违约的确认应当贯彻违法原则,即确定行政违约的标准是行政合同的违法,违法是确定行政违约的前提。民事诉讼二审还能申请证据鉴定吗可以,根据《证据规定》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当事人申请重新鉴定的情形为: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而申请重新鉴定;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另一方当事人不服该鉴定结论并申请重新鉴定。属
    2023-07-05
    420人看过
  • 行政诉讼再审申请的证据材料
    一、行政诉讼再审申请的证据材料除再审申请书,还需要如下材料:(一)申请再审人是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复印件(身份证明需要1份就可以);申请再审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的,应提交授权委托书(特别授权应当符合民诉法59条)和代理人身份证明;(二)申请再审的生效裁判文书原件,或者经核对无误的复印件(原审裁判文书及复印件,今天去省高院立案的说需要是3份还是4份,到底是3还是4份忘记了,下次确认);生效裁判系二审、再审裁判的,应同时提交一审、二审裁判文书原件,或者经核对无误的复印件;(三)在原审诉讼过程中提交的主要证据复印件;(四)支持申请再审事由和再审诉讼请求的证据材料;有的新证据的应按被申请人人数提供证据副本;(五)作出二审裁判文书不足三个月的需要提供证明裁判文书生效的送达回证复印件或其他能够证明裁判文书生效的相应证据材料(
    2022-01-29
    274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证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指司法机关在审理刑事案件时,根据法律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的证据进行审查、判断,以确定案件事实是否成立的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应当达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程度,即司法机... 更多>

    #证明标准
    相关咨询
    • 行政诉讼中,如何才能申请法院调取证据,行政诉讼如何申请法院调取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4-07
      在行政诉讼中,由于作为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客观不对等状态的存在,使行政相对人有时不能自行收集证据甚至无法取得证据。这时,如果具备下列条件,当事人就可向法院申请调取证据: (1)申请人是原告或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一般情况下,被告因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受“先取证、后裁决”原则的约束而不被包含在申请人之内。不过,如果出现被告确因特殊原因无法获取证据而法院可获取证据等情形,被告可
    • 申请调取证据的行政诉讼程序
      湖北在线咨询 2024-11-23
      当事人举证和人民法院调取证据是我国诉讼证据的两个重要来源。但在行政诉讼中,这两项证据来源的地位并不完全相同。从根本上看,当事人举证是行政诉讼证据的主要来源,而人民法院调取证据仅属次要来源。这是因为人民法院是争议的裁判者,其保持公平和中立立场以及对事实的客观态度对案件的公正解决十分重要。同时,在诉讼中,法院的责任主要是审查判断证据,确定证据的效力,提供证据主要是当事人的责任,法院过多涉足证据的收集和
    • 怎样解释行政诉讼证据保全如何申请证据保全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29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保全,是指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根据诉讼参加人的申请或依职权主动采取措施,对证据加以固定和保护的制度。诉讼中证据需要保全的情况如下: (1)申请保全的是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 (2)申请保全的证据需要与待证事实之间具有相当的关联性; (3)申请证据保全必须在举证期限内以书面方式提出; (4)如果法院认为需要提供担保的,当事人应当提供担保。申请证据保全,申请当
    • 在行政诉讼中被告申请调取证据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4-28
      在行政诉讼中,由于作为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客观不对等状态的存在,使行政相对人有时不能自行收集证据甚至无法取得证据。这时,如果具备下列条件,当事人就可向法院申请调取证据: (1)申请人是原告或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一般情况下,被告因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时受“先取证、后裁决”原则的约束而不被包含在申请人之内。不过,如果出现被告确因特殊原因无法获取证据而法院可获取证据等情形,被告可
    • 行政诉讼不能直接调取证据吗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29
      行政诉讼中证据无法直接调取时,在特定情形下法院可以依职权主动帮助调取,当事人也可以申请法院帮助调取证据。依职权主动调取证据仅限于两种情形: (1)相关事实认定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 (2)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程序性事项的。法院也可以依照当事人的申请调取证据。如果原告或者第三人不能自行收集,在能够提供确切线索时,可以申请法院调取。具体包括如下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