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绍:公司拒绝支付绩效工资,高管起诉业主。原告诉称,原告于2010年1月31日进入被告办公室,年薪28万元,其中一半按月平均发放,另一半作为绩效工资于次年年初发放。2011年5月26日,被告将原告的年薪调整为48万元。在原告的服务期间,被告仅于2011年4月支付了2010年的绩效工资,但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未支付绩效工资,请求被告于2011年1月1日至1月26日支付原告绩效工资,2014年
被告辩称,他对原告关于入职时间、职位和年薪的陈述没有异议。根据《员工手册》,年薪的一半分为12个部分,每月作为基本工资发放。年薪的另一半经考核后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绩效工资与公司的年度盈利能力挂钩。当公司年度利润较上年增加时,公司将向年薪制高管发放绩效工资。当年度利润负增长时,绩效工资为0,被告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作为公司年度盈利能力的具体评价指标。2011年至2013年,该指数与去年相比处于负增长状态。因此,原告等年薪制高管的绩效考核得分为0分,不再享受绩效工资。被告没有支付2011年至2014年绩效工资的依据,法院裁定该公司拒绝支付绩效工资,没有制度依据。判决如下:被告应当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支付原告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26日期间的绩效工资,律师表示:公司拒绝支付绩效工资,如何保护员工的权利,本案争议的焦点是原告是否享有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的绩效工资,原告和被告均不反对将年薪制的一半作为绩效工资支付,但争议在于绩效工资的支付条件。原告主张不清楚是否需要评估,被告主张需要根据《员工手册》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年增长率作为评估指标,评估后决定是否支付。在本案中,原告否认收到员工手册。虽然被告声称,劳动合同末尾所示的附件《a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手册(试行)》是为其提供的员工手册,但《员工手册》规定,员工在登记时应阅读《员工手册》并签字确认,且被告未提供原告签署的《员工手册》材料,被告确认增删《员工手册》未告知原告的事实。法院无法确认被告已将《员工手册》向职工公示,也无法确认原告知晓《员工手册》的相关规定。员工手册不能作为本案最终判决的依据。其次,被告称原告2010年度业绩得分为0分,但根据被告提交的《2010年度高级管理人员绩效工资请示书》,经请示后,全额支付了当年的绩效工资,指令内容如下:“公司经营首次出现负增长。。。建议2010年公司业绩全额支付……”但2009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2008年相比也出现负增长,2010年并非首次负增长,被告提交的证据材料内容与被告实际经营情况存在矛盾。综上所述,法院认为,被告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作为绩效考核指标,据此决定是否支付绩效工资,缺乏规章制度依据。被告未支付原告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26日期间的绩效工资,无法律依据,应予补充
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和国家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用人单位依照劳动法第四条的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并已向职工宣传的,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
拿不到工资怎么维权?公司不发工资,维权方式
445人看过
-
考核工资不发怎样维权
426人看过
-
有效维权:单位不发工资怎么办?
320人看过
-
老板欠工资不发,应该怎么维权
199人看过
-
辞职后工资拖着不发,怎么维权
155人看过
-
企业不发工资,员工应该怎样维权?
321人看过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
依法工资不发该怎么维权呢湖南在线咨询 2023-12-09公司不发工资时,劳动者可以找公司协商解决,可以达成关于发放工资的协议;协商不成的,可以找劳动行政部门去投诉;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去向人民法院起诉。
-
-
如何维权单位不发工资山西在线咨询 2022-11-051、用人单位拖欠劳动报酬的,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或者向法院依法申请支付令,或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2、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3、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
工人工资发生变少怎么维权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14如果劳动者的工资变少,劳动者可以先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无法解决的可以使用以下法律途径维权: (一)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二)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三)通过诉讼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