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的类型举证责任仲裁时效仲裁法教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9 20:03:50 466 人看过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深度解读2009-10-15一、明确界定劳动争议范围《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明确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实践中,由于部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对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存有争议,以及劳动者发生工伤后难以界定用工主体和责任等情形,都面临确认劳动关系的实际问题,本次立法首次明确确认之诉属于劳动争议范围,是立法的一大亮点。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凡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适用《劳动合同法》全过程当中发生的争议,均属于劳动争议范围。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除名是由用人单位提出与无正当理由旷工的职工解除劳动关系,从职工名册中除掉其姓名的一种行政处理方式。辞退有违纪辞退和正常辞退两种情形。违纪辞退一般是指用人单位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但不够除名条件,经教育或行政处分仍然无效的职工,决定解除其止劳动关系的制度。正常辞退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劳动者身体健康状况、工作胜任情况和企业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等情形,依据法律法规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制度。辞职是指劳动者根据法律法规或劳动合同的规定,主动提出辞去工作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离职主要是指自动离职情形,即劳动者不履行解除劳动关系手续,擅自离岗,或者解除手续没有办理完毕而离开用人单位的情况。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上述情形发生的争议,均属于劳动争议范围。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工作时间争议主要体现在工时制度、超时加班等方面。休息休假争议主要体现在法定节假日休息、年休假、探亲假、产假、婚丧假等用人单位是否安排劳动者休息的情形。社会保险争议主要体现在用人单位是否为劳动者缴纳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以及是否存在漏缴少缴的情形。福利主要体现在用人单位是否按照规章制度及劳动合同的约定向劳动者提供除劳动报酬外的其他特殊待遇,如交通补贴、通讯补贴、旅游补贴等福利待遇。培训纠纷主要体现在培训费用、服务期履行情况、违约金支付等情形,一般地,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培训,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因劳动者未满服务期提出辞职容易产生培训争议。劳动保护争议主要是指为保障劳动者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和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而采取的各项保护措施,如劳动安全与卫生保障措施、女职工保护、职业危害防护等发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上述情形发生的争议,均属于劳动争议范围。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劳动报酬争议主要是指用人单位是否按照规章制度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及时足额向劳动者支付工作报酬发生的争议。实践中集中体现在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拒绝支付提成奖金、年度奖金等情形。工伤医疗费争议主要是指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发生工伤及工伤医疗费用承担问题发生的纠纷。实践中主要表现在由于用人单位没有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劳动者发生工伤后的所有费用均由用人单位承担而用人单位怠于履行义务的情形。经济补偿金争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用人单位依法应当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的连续工作年限给予一定经济补偿所产生争议。实践中主要存在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延迟支付、未足额支付经济补偿金等情形。赔偿金争议主要是指劳动合同当事人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给对方造成损害,应向对方支付相应的赔偿金额所引发的争议。实践中主要体现在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给该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劳动者违反保密协议或竞业限制约定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等情形。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上述情形发生的争议,均属于劳动争议范围。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考虑到法律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滞后性的特征,一般立法均有这样的兜底条款。为今后可能出现的劳动争议寻求法律上的依据。实践中主要表现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属于劳动争议范围的行政解释、司法解释。二、明确劳动争议举证责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争议的举证责任作了具体的规定:1、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谁主张,谁举证,这是劳动争议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仲裁请求,应当负举证责任。如果不能提供确实充分的证据,其仲裁请求将难以获得支持。实践中,由于劳动者平时不注意证据的收集和保留,在权益受到侵害而不能提供相应证据导致败诉的…形经常出现。2、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事实上,由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分别处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不同地位,相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劳动者是落势一方。考虑到大量的证据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劳动者在发生争议的时候难以提供,因此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拒绝提供,将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举证责任倒置,是本法的显著亮点。

24、当事人因劳动合同的订立与解除发生争议的,举证责任如下分配:

(1)当事人主张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就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成立举证;

(2)当事人主张存在解除劳动合同或存在解除事实劳动关系事实的,应就此主张举证;

(3)用人单位就解除劳动合同或事实劳动关系的原因举证。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18日 18:4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仲裁时效相关文章
  • 明确劳动争议仲裁的举证责任原则的含义
    所谓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诉讼中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一般情况下,举证责任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由谁负责举证证明案件事实,也即举证责任的承担,又称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二是指不能证明自己的主张时应承担什么样的后果,也称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表明我国民事诉讼程序中一般适用的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而《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由于行政诉讼主体的特定性表明我国行政诉讼程序中适用的是“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如何确定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的举证责任原则,这是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必须加以明确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
    2023-06-14
    118人看过
  • 仲裁书有时效吗劳动争议仲裁协议
    劳动关系的仲裁书是有执行时效的,当事人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规定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未规定履行期间的,则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怎样写劳动争议申请仲裁书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书写仲裁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2023-08-11
    95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关于举证责任(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
    所谓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当事人不能提供证据或者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自己的主张的,其主张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的,应当证明与用人单位有劳动关系。劳动者不能证明与用人单位有劳动关系的,法律不能支持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的请求。举证责任是纠纷解决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是“谁主张,谁证明”。然而,任何原则都有例外。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需要考虑当事人的举证能力,以及举证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处于强势地位,劳动者一般处于弱势地位。很多证据都在雇主的控制之下。比如,各种劳动人事信息都由用人单位保管。如果发生争议,工人无法获得这些证据材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发生劳动仲裁时,当事人有责任为自己的诉讼请求提供证据,这是劳动争议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同时,考虑到用人单位作为主要用人单位,对
    2023-05-31
    363人看过
  • 劳动争议仲裁和调解的区别,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分为以下四个程序:1.申请与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必须有当事人的申请,否则不能仲裁。当事人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即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当事人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书后,应在七日内审查作出受理与否的决定。2.仲裁前准备。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首先成立仲裁庭,简单案件指定一名仲裁员审理。其次进行调查取证工作。3.调解。4.开庭与裁决。调解不成的应当开庭仲裁。仲裁庭应在开庭前四天将开庭时间。地点书面通知当事人。当事人拒不到庭或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对申诉人按照撤诉处理,对被诉人可以缺席仲裁。开庭后应宣布仲裁人员名单,询问是否申请回避。然后当事人陈述并辩论,最后进行裁决。
    2023-02-24
    425人看过
  • 仲裁规则及劳动争议仲裁
    第十八条:制定仲裁规则及指导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制定仲裁规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劳动争议仲裁工作进行指导。【解读】本条是关于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的职责的规定。(一)劳动争议仲裁的仲裁规则的制定1.劳动争议仲裁的仲裁规则劳动争议仲裁的仲裁规则不同于民商事仲裁的仲裁规则,劳动争议仲裁的仲裁规则的制定也不同于一般民商事仲裁的仲裁规则的制定。民商事仲裁的仲裁规则,是指民商事仲裁进行的具体程序及此程序中相应的仲裁法律关系的规则。民商事仲裁的仲裁规则可以由仲裁机构制定,也可以由当事人自行拟定。但是,仲裁规则不得违反法律中对仲裁程序方面的强制性规定。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民商事仲裁机构都备有自己的仲裁规则,并在规则中规定,凡当事人同意将其争议提交本仲裁机构仲裁的,均视为同意按本机构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也有少数
    2023-06-06
    107人看过
  • 仲裁与劳动争议“仲裁”有何区别?仲裁与劳动争议“仲裁”有何区
    从本质意义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所规定的仲裁制度与《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是截然不同的。《仲裁法》所规定的仲裁制度,是我国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在民商事领域内统一建立的法律制度;而现行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则是国家针对劳动争议的特殊性,在该领域设立的处理劳动争议的专门制度,其与有关国际公约所称的仲裁并无任何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七十七条特别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另行规定,不适用仲裁法。归纳起来,两者主要有以下区别:1.在机构设置方面,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按行政区划分别在县、市和市辖区等设立的处理劳动争议的特别机构,其常设办事机构设于各同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内。2.在受案范围方面,仲裁涵盖民事、经济的绝大多数领域,包括各类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而劳动
    2023-06-06
    293人看过
  • 劳动争议仲裁的举证责任原则有些什么内容
    所谓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对诉讼中提出的主张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一般情况下,举证责任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由谁负责举证证明案件事实,也即举证责任的承担,又称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二是指不能证明自己的主张时应承担什么样的后果,也称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这表明我国民事诉讼程序中一般适用的是“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而《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由于行政诉讼主体的特定性表明我国行政诉讼程序中适用的是“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如何确定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的举证责任原则,这是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必须加以明确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款规定:“仲裁委员会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这一规定过于笼统,在实际案件处理中难以把握。目前,关于劳动争议仲裁适用的
    2023-06-14
    365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申请劳动仲裁时效有新规定
    现行劳动法规定,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为60天。为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延长了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并完善了时效中断、中止制度。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同时规定,诉讼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此外,法律还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2023-06-06
    334人看过
  • 劳动仲裁申诉时效的把握劳动争议仲裁服务
    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在我国,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2007年06月17日一、劳动仲裁申诉时效的定义及相关法律规定(一)定义: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当事人因劳动争议纠纷要求保护其合法权利,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否则,法律规定消灭其申请仲裁权利的一种时效制度。(二)相关法律规定:1、1993年8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7号)第23条规定“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六个月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2、《劳动法》第82条、《四川省劳动争议处理实施办法》第39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3、1995年8月11日《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
    2023-06-09
    67人看过
  • 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怎么写,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
    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怎么写第一、要写明申请方、被申请方的基本情况,如:姓名(企业一方除写企业名称外,还要写法定代表人)、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工作单位、单位地址、家庭地址、电话等。第二、写明仲裁请求事项。也就是想主张的事项。总之,在与公司或者公司与个人发生劳动争议纠纷是,关于劳动争议申诉时效和申请仲裁时效我国的相关法律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也不排除当事人双方中得一方因为一些原因需要做出一些变更,这就需要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再作出仲裁决定。一、公司泄露职员信息职员申请劳动仲裁需要准备的材料及程序(一)受理事项(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6)法律、法规规定
    2023-06-23
    126人看过
  • 已经进入仲裁时效的劳动争议可否申请仲裁
    劳动争议超过仲裁时效,仲裁庭一般不予受理,而法院一般也不受理。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申请调解等方式来处理。仲裁时效是一年,如果当事人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的十五日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决定是否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条件:人
    2023-07-31
    228人看过
  • 诉讼时效与劳动争议仲裁时效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当事人因劳动争议纠纷要求保护其合法权利,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否则,法律规定消灭其申请仲裁权利的一种时效制度。2008年5月1日后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一、经济补偿金有时效的吗劳动纠纷的仲裁时效是1年,超过1年的不受理。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第4款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
    2023-03-10
    426人看过
  • 劳动仲裁案件类型的演变
    大到上百万元的加班工资追索,小到几百元的经济补偿金金额意见不一致随着《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一年多以来,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权。更有甚者,可以在一年内,三番五次地和东家打起劳动官司免费打官司成劳动者维权利器我当保安已经快5年了,但物业公司一直不和我们签合同,我想来咨询一下,能不能要求赔偿双倍工资?董先生昨日告诉记者,他准备向合肥市劳动仲裁部门提交申请。反正现在申请劳动仲裁不用花钱。就算物业公司的老板今后要给我穿小鞋甚至开除我,我也不担心。只要能赢官司,我拿了补偿可以到其他地方找工作。去年5月正式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明确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合肥市社会和劳动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院副院长张军表示,劳动案件倍增,和劳动官司零成本有很大关系。另外,劳动者法律意识普遍增强,而新的《劳动合同法》等对劳动者相关权益及侵权定义更加具体、明晰,部分劳动者对照法律很容
    2023-06-10
    302人看过
  • 劳动争议的仲裁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劳动仲裁会是劳动争议的法定前置程序受理和处理机构。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工会代表、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组成。主任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担任。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一、劳动合同争议的诉讼时效是多久劳动争议的时效现在是六个月,自知道或应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法》第八十二条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法》第八十三条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八十四条因签订集体
    2023-03-15
    422人看过
换一批
#仲裁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以法院强制程序追诉权利人的权利的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 更多>

    #仲裁时效
    相关咨询
    • 劳动争议仲裁有时效吗超过劳动仲裁时效期间的劳动争议仲裁有时效吗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2-10
      有。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超过仲裁时效期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仲裁委不再受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
    • 仲裁,劳动争议,劳动仲裁,劳动争议案件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18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分为以下四个程序:1.申请与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必须有当事人的申请,否则不能仲裁。当事人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即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当事人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书后,应在七日内审查作出受理与否的决定。2.仲裁前准备。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 首先成立仲裁庭,简单案件指定一名仲裁员审理。 其次进行调查取证工作。3.调解。4.开庭与
    • 仲裁时效适用于劳动争议的哪些争议,仲裁时效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4-18
      依据劳动仲裁法第二条规定,劳动关系适用于以下劳动纠纷: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仲裁时效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有效期间为一年。仲
    • 超过劳动仲裁时效,劳动争议案件能否申请劳动仲裁,仲裁时效怎么算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2-28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
    • 劳动仲裁中劳动者举证责任是怎样分配的劳动争议仲裁中员工如何举证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2-26
      劳动争议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由用人单位提供由单位掌握的证据。当然,劳动者应当提供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等基本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九条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经查证属实的,仲裁庭应当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第四十条仲裁庭应当将开庭情况记入笔录。